预应力无梁楼盖设计探讨
pastong
pastong Lv.2
2008年07月24日 15:29:11
只看楼主

1.普遍的规范都是推荐使用有限元分析设计,国内的slabcad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觉得还欠完善;特别一般这样的无梁楼盖都是很大面积的不规则的地下室楼板,slabcad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分析单元较多较不规则的时候就进入死机状态.另外预应力筋配筋方面,也是相当麻烦.所以,总体来讲,使用slabcad设计预应力无梁楼盖,还有待软件的完善.2.现在大多设计院使用的大多是等代框架法或者经验系数法.

1.普遍的规范都是推荐使用有限元分析设计,国内的slabcad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觉得还欠完善;特别一般这样的无梁楼盖都是很大面积的不规则的地下室楼板,slabcad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分析单元较多较不规则的时候就进入死机状态.另外预应力筋配筋方面,也是相当麻烦.
所以,总体来讲,使用slabcad设计预应力无梁楼盖,还有待软件的完善.

2.现在大多设计院使用的大多是等代框架法或者经验系数法.

等代框架法遇到的问题是:
计算跨度的确定.现有文献大多讨论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宽度的取值问题,但对于有柱帽的等代框架的计算跨度的取值没有详细讨论.无粘结规程里面,提到的取值方法是ACI讲的柱子轴线的距离,对柱帽考虑一个刚域或一个折算的支座刚度,实际建模计算难于实现;有教材提到计算跨度的取值为L-2C/3,不过没有相关规范的支持(规范只是在经验系数法上提到),在柱帽有效宽度取值上也是不明确.

经验系数法遇到的问题:
预应力损失不能准确计算;另外在有柱帽的无梁楼盖,配支座负钢筋的时候,如何考虑柱帽的有利作用也是存在争议.
免费打赏
ougaogong
2008年07月24日 15:49:12
2楼
我本来对slabcad计算预应力无梁板表示很大信心,但现在的slabcad还不能得到正确的弯矩包络图,复杂的次弯矩图还要判断。好算的是可以生成次弯矩图,工况弯矩图的,组合也可以得到包络图。无异于增加了计算量,配筋更是令人郁闷,预应力钢筋的配筋量总是不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有经验,就好的多。
等代框架在人防规范和技术措施里面有介绍,柱帽的问题确实是用L-2C/3来考虑的,计算时你的计算跨度不在是轴线距离,我觉得应该是考虑了柱帽引起的内力放大,和柱帽刚域对内力的影响。我用slabcad和经验系数法核算过也差不多,当然slab的结果偏小一些,目前对柱帽产生的有利后果并未考虑。
计算的和实际的就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的无粘结的计算偏大,有粘结的计算偏小。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柱帽的构造上就已经可以避免这个争议了,只要不做稀奇古怪的柱帽就应该是安全的。
告知大家,美国经验系数法用了几十年,至今可能还是用经验系数法设计的无梁楼盖最多。
回复
pastong
2008年07月25日 11:06:23
3楼
等代框架法:如果计算跨度取L-2C/3,问题就集中在有效柱帽宽度c的取值上,不过这个问题可能要归结于设计师保守估计上。
经验系数法:有两个问题,一个还是预应力损失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边跨的计算,有人建议板端一般假设为铰接为好。
回复
ougaogong
2008年07月25日 11:34:51
4楼
C可取柱帽宽度,空心楼盖技术规程还是直接取C,而不是2C/3呢。
板端不能做铰接,要做就做移动铰,尤其是超长建筑,让钢筋的预应力多多施加在楼盖上而不给墙柱子吃掉,有利于楼盖也有利于墙柱。
回复
pastong
2008年07月25日 13:21:20
5楼
不能讲直接用柱帽宽度,有效柱帽宽度的提出,就是担心滥用L-2C/3,而使得计算跨度折减过多,造成内力分析偏小,导致结构偏于不安全。
在理正工具一个无梁楼盖的计算条件的文件里面,讲到等代框架法计算跨度的取值如下:
当L-2C/3式子里面2C/3>a+2t时,计算跨度取L-a-2t (式中a是板厚,t是柱帽高度)
所以柱帽的有效宽度是跟板厚和柱帽高度有关,不能讲柱帽宽度取的越大,折减的计算跨度就越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