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技术导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6月
汶川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技术导则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8年6月
12楼
10 石木结构房屋
10.1 适用范围
10.1.1 本章适用于6~8度地区的石木结构房屋的新建和抗震加固,包括料石、平毛石砌体承重的一、二层木楼(屋)盖房屋。
10.1.2 本章10.2、10.3、10.4节为新建石木结构房屋的设计、构造与施工要求;10.5节为既有石木结构房屋的震损修复与加固技术要求。
10.2 一般规定
10.2.1 石木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10.2.1的规定;
2 房屋的层高:单层房屋6度不应超过4.0m;两层房屋不应超过3.5m。
表10.2.1 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墙 体 类 别 最小
墙厚(mm) 烈 度
6 7 8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料 石砌 体 细、半细料石砌体(无垫片) 240 7.0 2 7.0 2 6.6 2
粗料、毛料石砌体(有垫片) 240 7.0 2 6.6 2 3.6 1
平 毛 石 砌 体 400 3.6 1 3.6 1 — —
注:1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平毛石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平面大致平行、且该两平面的尺寸远大于另一个方向尺寸的块石。
10.2.2 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10.2.2的要求。
表10.2.2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房屋层数 楼层 烈 度
6、7 8
一层 1 11.0 7.0
二层 2 11.0 7.0
1 7.0 5.0
注:抗震横墙指厚度不小于240mm的料石墙或厚度不小于400mm的毛石墙。
10.2.3 石木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10.2.3的要求。
表10.2.3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部位 烈 度
6、7 8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1.0 1.0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2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0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1.0 1.2
注: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
10.2.4 石木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 8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
3 严禁采用石板、石梁及独立料石柱作为承重构件;
4 严禁采用悬挑踏步板式楼梯。
10.2.5 石木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设置配筋砂浆带:
1 所有纵横墙的基础顶部、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
2 8度时尚应在墙高中部增设一道。
10.2.6 石木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接措施:
1 两端开间屋架和中间隔开间屋架应设置竖向剪刀撑;
2 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屋架或檩条拉接;
3 内隔墙墙顶应与梁或屋架下弦拉接。
10.2.7 石材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料石的宽度、高度分别不宜小于240mm和220mm;长度宜为高度的2~3倍且不宜大于高度的4倍。料石加工面的平整度应符合表10.2.7的要求;
表10.2.7 料石加工平整度(mm)
料石种类 外露面及相接周边的
表面凹入深度 上、下叠砌面及左右接砌面的
表面凹入深度 尺寸允许偏差
宽度及
高度 长度
细料石 不大于2 不大于10 ±3 ±5
半细料石 不大于10 不大于15 ±3 ±5
粗料石 不大于20 不大于20 ±5 ±7
毛料石 稍加修整 不大于25 ±10 ±15
2 平毛石应呈扁平块状,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
10.2.8 承重石墙厚度,料石墙不宜小于240mm,平毛石墙不宜小于400mm。
10.2.9 当屋架或梁的跨度大于4.8m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它加强措施,壁柱宽度不宜小于4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壁柱应采用料石砌筑。
10.2.10 石木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可按本导则附录A的方法进行,也可按本导则附录E确定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
10.3 抗震构造措施
10.3.1 配筋砂浆带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砂浆强度等级6、7度时不应低于M5,8度时不应低于M7.5;
2 配筋砂浆带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3 配筋砂浆带的纵向钢筋配置不应低于表10.3.1的要求
表10.3.1 配筋砂浆带最小纵向配筋
墙体厚度t (mm) 6、7度 8度
≤300 2φ8 2φ10
>300 3φ8 3φ10
4 配筋砂浆带交接(转角)处钢筋应搭接。
10.3.2 纵横墙交接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料石砌体应采用无垫片砌筑,平毛石砌体应每皮设置拉接石;
2 7、8度时应沿墙高每隔500~700mm设置2φ6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00mm或伸至门窗洞边。
10.3.3 门窗洞口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筋石过梁。当门窗洞口采用钢筋石过梁时,钢筋石过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石过梁底面砂浆层中的钢筋配筋量应不低于表10.3.3的规定,间距不宜大于100mm;
2 钢筋石过梁底面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砂浆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不宜小于300mm;
3 钢筋石过梁截面高度内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
表10.3.3 钢筋石过梁底面砂浆层中的钢筋配筋量
过梁上墙体高度hw(m) 门窗洞口宽度b(m)
b≤1.5 1.5<b≤1.8
hw≥b/2 4φ6 4φ6
0.3≤hw<b/2 4φ6 4φ8
10.3.4 木屋架、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搁置在石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下应设置木垫板,木垫板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6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或墙厚;
2 木垫板下应铺设砂浆垫层;木垫板与木屋架、木梁之间应采用铁钉或扒钉连接。
10.3.5 应在跨中屋檐高度处设置纵向水平系杆,系杆应采用墙揽与各道横墙连接或与屋架下弦杆钉牢。
10.3.6 当采用硬山搁檩木屋盖时,屋盖木构件拉接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檩条应在内墙满搭并用扒钉钉牢,不能满搭时应采用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
2 木檩条应用8号铅丝与山墙配筋砂浆带中的预埋件拉接;
3 木屋盖各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或铅丝等相互连接。
10.3.7 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屋架的构造措施、山墙与木屋架及檩条的连接、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以及屋架构件之间的连接措施等均应符合本导则第8章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10.3.8 内隔墙墙顶与梁或屋架下弦应每隔1000mm采用木夹板或铁件连接。
10.4 施工要求
10.4.1 石木结构的砌筑砂浆稠度、灰缝厚度、每日砌筑高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石砌体砌筑前应清除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
2 砌筑砂浆稠度(塌落度):无垫片为10~30mm,有垫片为40~50mm,并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石砌体的灰缝厚度: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10mm;无垫片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有垫片粗料石、毛料石、平毛石砌体不宜大于30mm;
4 无垫片料石和平毛石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有垫片料石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
5 已砌好的石块不应移位、顶高;当必须移动时,应将石块移开,将已铺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
10.4.2 料石砌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料石砌筑时,应放置平稳;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灰缝厚度,其高出厚度:细料石、半细料石宜为3~5mm,粗料石、毛料石宜为6~8mm;
2 料石墙体上下皮应错缝搭砌,错缝长度不宜小于料石长度的1/3;
3 有垫片料石砌体砌筑时,应先满铺砂浆,并在其四角安置主垫,砂浆应高出主垫10mm,待上皮料石安装调平后,再沿灰缝两侧均匀塞入副垫。主垫不得采用双垫,副垫不得用锤击入;
4 料石砌体的竖缝应在料石安装调平后,用同样强度等级的砂浆灌注密实,竖缝不得透空;
5 石砌墙体在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禁砌成直槎。
10.4.3 平毛石砌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毛石砌体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间应利用自然形状敲打修整,使之与先砌石块基本吻合、搭砌紧密;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夹砌过桥石(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铲口石(尖角倾斜向外的石块)和斧刃石;
2 平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石块间不得直接接触;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砌法;
3 平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和最后一皮,墙体转角和洞口处,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4 平毛石砌体必须设置拉接石,拉接石应均匀分布,互相错开;拉接石宜每0.7m2墙面设置一块,且同皮内拉接石的中距不应大于2m;
拉接石的长度,当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应与墙厚相等;当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接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的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10.5 抗震加固
10.5.1 对料石砌体房屋墙体的裂缝,可参照本导则第7.5节的方法加固处理。
10.5.2 墙体裂缝宽度较大(缝宽多数在5mm以上)并有错动或外闪时,可将裂缝严重的部位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采用高强度砂浆重新补砌。拆除前要先做好拆砌范围内上部结构荷载的支托,设置支撑结构。
10.5.3 纵横墙连接较差的墙体,应采用钢拉杆加强纵横向墙体的连接。
10.5.4 木屋架或梁的跨度较大时,支承处宜加设料石砌筑的壁柱。
10.5.5 横墙间距超过附录E中限值时,应增设横墙,并与纵墙及屋盖构件可靠连接,新增横墙应设基础;新增墙体的施工应满足第10.4节的有关要求。
10.5.6 整体性差的房屋,应在外墙的楼、屋盖(墙顶)标高处墙体外部增设型钢(如角钢等)圈梁,内横墙增设钢拉杆。
10.5.7 应采取措施加强墙体与楼(屋)盖系统的连接
1 木屋架和硬山搁檩房屋,在山墙、山尖墙处增设墙揽与木屋架或檩条拉接,墙揽可采用木块、木方、角铁等材料;
2 内横墙墙顶可采用8号铅丝与屋架下弦或檩条拉接,或增设铁件、木夹板护墙。
回复
13楼
11 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1.1 道路
11.1.1 恢复重建应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改善道路的功能;打通断头路,设置消防通道和对外疏散通道。
11.1.2 道路应通畅,保证有效联系,可按三级设置: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得小于4m,宜有照明设施;次要道路路面宽度不得小于2.5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大于2.5m;尽端式道路应设置回车场地。
11.1.3 主要道路应与对外路网连通。道路两侧与建筑物之间应有满足消防要求的安全间距。
11.1.4 村内道路标高应低于两侧建筑场地标高,并考虑各类工程管线埋设和改造的要求;路边应设置排水沟渠,并根据当地降雨量大小确定排水沟渠宽度及深度。
11.1.5 村庄道路纵坡应大于0.3%,山丘、重丘区一般不大于5%,当纵坡坡度大于4%时,连续坡长不宜大于500m,且应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村庄道路横坡坡度大小在1%—3%之间,干旱地区取低值,多雨地区取高值。
11.1.6 道路路面铺装材料应因地制宜,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方砖、砂石路面等形式;道路施工宜就地取材,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及排水沟渠施工等阶段。
11.1.7 村庄道路路堤边坡坡面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防护。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植草护坡等多种形式。
11.2 供水
11.2.1 供水设施应实现水质达标、水量满足用水需求。生活饮用水水量不宜低于40~60升/(人•天)。
11.2.2 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分散式两类。村庄邻近城市或镇区时,应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人口居住集中的村庄,有条件时,应建设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式供水工程;无条件时,可建造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无好水源,需经特殊净化处理的村庄,可采用分质供水;分散的山区村庄,可建井、池、窖等单户或联户供水。
11.2.3 应选择水量充足,水质符合使用要求的水源地。
11.2.4 应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有碍水源水质的行为和建设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设施。
11.2.5 结合供水方式设置消火栓或消防水池,满足村庄消防用水需求。
11.3 供电、电信
11.3.1 供电工程应包括预测用电负荷,确定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供电线路、供电设施。结合地区特点,可充分利用小型水力、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架空电力线路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网络规划,沿道路、河渠架设。
11.3.2 通信线路敷设宜设在电力线走向道路的另一侧。
11.4 垃圾、粪便、污水处理
11.4.1 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
11.4.2 在有条件的地方,村庄垃圾宜推行“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
11.4.3 垃圾收集点应规范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应定时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
11.4.4 应实现户厕粪便无害化处理,预防疾病,保障村民身体健康,防止粪便污染环境。应按实际需要选择厕所类型,其改造和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疾病防控的规定。
11.4.5 人、畜粪便应在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或发生沼气,避免对水体与环境的污染。
11.4.6 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采用雨污分流或雨污合流方式排水。
11.4.7 污水可先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地理环境适合且技术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坑塘、洼地等稳定塘处理系统。
11.5 集体活动用房
11.5.1 村庄应有集体活动用房。集体活动用房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安全、可靠。平时可结合村委会、卫生室、文体活动等设施联合使用,灾时为临时避难用房,指挥救灾。
11.5.2 集体活动用房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独立选址,同时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规定。
11.5.3 集体活动用房应提倡多用途综合利用,节约用地和建设资金。
11.5.4 重建的公共场所应兼顾村民生产生活与避灾疏散的需求。可根据村民使用需要,与打谷场、晒场、小型运动场地及避灾疏散场地等合并设置。
11.5.5 公共场所宜靠近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活动集中的地段,场地平整、雨天无积水、淤泥,宜有照明设施;禁止以侵占农田、毁林填塘等方式大面积新建公共活动场所。
回复
14楼
附录A 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方法
A.1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A.1.1 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确定(图A.1.1):
(A.1.1-1)
1 对于单层房屋:
(A.1.1-2)
2 对于两层房屋:
(A.1.1-3)
(A.1.1-4)
图A.1.1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式中 FEkb ——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αmaxb ——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表A.1.1采用。
表A.1.1 基本烈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b
烈度 6 7 7 (0.15g) 8 8 (0.30g) 9
αmaxb 0.12 0.23 0.36 0.45 0.68 0.90
注:7度(0.15g)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中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8度(0.30g)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中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
F11 ——单层房屋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F21 ——两层房屋质点1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F22 ——两层房屋质点2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
Geq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kN),单层房屋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两层房屋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95%;
G1、G2 ——为集中于质点1和质点2的重力荷载代表值(kN),应分别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与0.5倍的楼面活荷载、0.5倍的屋面雪荷载之和;
H1、H2 ——分别为质点1和质点2的计算高度(m)。
A.1.2 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屋盖房屋,其水平地震剪力V可按抗侧力构件(即抗震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从属面积按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的一半计算。
A.2 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
A.2.1 墙体的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进行验算:
(A.2.1-1)
(A.2.1-2)
(A.2.1-3)
式中 Vb ——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墙体剪力标准值(kN),可按本附录第A.1.2条确定;
——极限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重墙可取0.85,非承重墙(围护墙)可取0.95;
fv,m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N/mm2);
A ——抗震墙墙体横截面面积(mm2);
ζN ——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除混凝土小砌块砌体以外的砌体可按式A.2.1-2计算,混凝土小砌块砌体可按式A.2.1-3计算;
σ0 ——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N/mm2)。
A.2.2 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fv,m,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 对于砖砌体
(A.2.2-1)
2 对于毛石砌体
(A.2.2-2)
3 对于生土墙体
(A.2.2-3)
式中: fv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砖和石砌体可按表A.2.2采用,土坯墙体可按表A.2.3采用;
f2 ——砌筑泥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N/mm2)。
表A.2.2-1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fv (N/mm2)
砌体种类 砌体砂浆强度等级
M10 M7.5 M5 M2.5 M1 M0.4
普通砖、多孔砖 0.17 0.14 0.11 0.08 0.05 0.03
小砌块 0.09 0.08 0.06 — — —
蒸压砖 0.12 0.10 0.08 0.06 — —
料石、平毛石 0.21 0.19 0.16 0.11 0.07 0.04
表A.2.2-2 非抗震设计的土坯墙抗剪强度设计值fv (N/mm2)
砌筑泥浆抗压强度
平均值f2 3.0 2.5 2.0 1.5 1.0(M1) 0.7(M0.7) 0.5
抗剪强度设计值fv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4
注:土坯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应低于对应的砌筑泥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回复
15楼
附录B 砖木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B.0.1 当砖墙厚度满足本导则第7.2.7条规定、墙体洞口水平截面面积满足第5.1.2条规定、层高不大于本附录下列表中对应值时,各类墙体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L和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分别按表B.0.1-1至B.0.1-2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对应的房屋宽度满足表中对应限值要求时,房屋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
1 对横墙间距不同的木楼、屋盖房屋,最大横墙间距应小于表中的抗震横墙间距限值。表中分别给出房屋宽度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对确定的抗震横墙间距,房屋宽度应在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选取确定;抗震横墙间距取其他值时,可内插求得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2 表中为“—”者,表示采用该强度等级砂浆砌筑墙体的房屋,其墙体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应提高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3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按第1层限值采用;
4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同时满足表中1、2层限值要求;
5 墙厚为240mm的实心粘土砖墙木楼(屋)盖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B.0.1-1采用;
表B.0.1-1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240mm实心粘土砖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一 1 4.0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0.15g) 一 1 4.0 3
3.6~11 4
4 9.9
11 4
4 11
11 4
4 11
11 4
4 11
11
8 一 1 3.6 3
3.6~8.4
9 4
4
4.3 8.1
9
9 4
4
4 9
9
9 4
4
4 9
9
9 4
4
4 9
9
9
8
(0.30g) 一 1 3.6 3
3.6
4.2
4.8
5.4
6
6.6
7.2
7.8
8.4
9 4
4
4
4.8
5.4
7
—
—
—
—
— 4.7
5.3
5.8
6.2
6.6
7
—
—
—
—
— 4
4
4
4
4
4
4.1
4.7
5.3
6
6.8 6.9
7.7
8.4
9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9
9
9
9
续表 B.0.1-1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9 一 1 3.3 3
3.6
4.2
4.8
5 —
—
—
—
— —
—
—
—
— 4
4
4
4.4
4.7 5.1
5.7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3.0 3
3.6~5 —
— —
— 4
4 5.6
6 4
4 6
6 4
4 6
6
6 二 2 3.6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6 3~9 4 11 4 11 4 11 4 11
7 二 2 3.6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6 3
3.6
4.2
4.8~8.4
9 4
4
4
4
4.2 8
9.2
10.3
11
11 4
4
4
4
4 10.8
11
11
11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7
(0.15g) 二 2 3.6 3
3.6
4.2
4.8
5.4
6
6.6~7.2
7.8
8.4
9
9.6
10.2
11 4
4
4
4
4
4
4
4.3
4.7
5.1
5.6
6.1
6.8 7.2
8.2
9
9.7
10.3
10.9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0.2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 3.6 3
3.6
4.2
4.8
5.4
6
6.6
7.2
7.8
8.4
9 4
4
4.5
5.3
—
—
—
—
—
—
— 4.3
4.9
5.5
6
—
—
—
—
—
—
— 4
4
4
4
4
4.2
4.6
5.1
5.6
6.1
6.7 6.1
7
7.8
8.6
9.3
9.9
10.5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4
4
4 7.9
9
10.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4
4
4 9.6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8 二 2 3.3 3
3.6
4.2
4.8
5.4
6
6.6
7.2
7.8
8.4
9 4
4
4
4
4
4.4
5
5.7
6.4
7.3
8.2 5.8
6.5
7.2
7.7
8.2
8.6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8.4
9
9
9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9
9
9
9
1 3.3 3
3.6
4.2
4.8
5.4
6
6.6
7 —
—
—
—
—
—
—
— —
—
—
—
—
—
—
— 4
4
4
4.5
5.2
6
6.8
7.3 4.8
5.5
6.1
6.7
7.2
7.7
8.1
8.4 4
4
4
4
4
4
4
4 6.3
7.2
8.1
8.8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7.8
9
9
9
9
9
9
9
续表2 B.0.1-1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8
(0.30g) 二 2 3.3 3
3.6
4.2
4.8
5.4
6
6.6
7.2
7.8
8.4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4
4.7
5.7
6.8
—
—
—
—
— 4.9
5.5
6
6.5
6.9
7.2
—
—
—
—
— 4
4
4
4
4
4
4.6
5.3
6.1
6.9
7.9 6.6
7.4
8.1
8.7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4
4
4 8.3
9
9
9
9
9
9
9
9
9
9
1 3.3 3
3.6
4.2
4.8
5.4
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4.6
5.5
6.4
— 4.4
5.1
5.7
6.2
6.7
—
6 墙厚为240mm的蒸压砖墙木楼(屋)盖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B.0.1-2采用。
表B.0.1-2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240mm蒸压砖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3~9 4 9 4 9 4 9
7 一 1 4.0 3~9 4 9 4 9 4 9
7
(0.15g) 一 1 4.0 3~9 4 9 4 9 4 9
8 一 1 3.6 3~7 4 7 4 7 4 7
8
(0.30g) 一 1 3.6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6
5.5
6.7
—
— 5
5.5
6
6.5
6.8
7
—
— 4
4
4
4
4
4.1
4.8
5.2 6.4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9 一 1 3.0 3
3.6
4.2
4.8
5 —
—
—
—
— —
—
—
—
— 4
4
4
4.4
4.7 5.2
5.7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6 二 2 3.6 3~9 4 9 4 9 4 9
1 3.6 3~7 4 9 4 9 4 9
7 二 2 3.3 3~9 4 9 4 9 4 9
1 3.3 3~7 4 9 4 9 4 9
续表 B.0.1-2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7
(0.15g) 二 2 3.3 3
3.6~8.4 4
4.2 8.1
9 4
4 9
9 4
4 9
9
1 3.3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2
4.9
5.5
6.2
6.7 4.9
5.6
6.2
6.7
7.3
7.7
8.2
8.4 4
4
4
4
4
4
4.4
4.7 6.2
7.1
7.9
8.6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7.5
8.6
9
9
9
9
9
9
8 二 2 3.0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
4
4
4
4.3 6.6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1 3.0 3
3.6
4.2
4.8
5 —
—
—
—
— —
—
—
—
— 4
4
4
4.2
4.4 4.9
5.6
6.2
6.8
6.9 4
4
4
4
4 6.1
6.9
7
7
7
回复
16楼
附录C 木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C.0.1 当围护墙厚度满足本导则第8.2.10条规定、墙体洞口水平截面面积满足第5.1.2条规定、层高不大于本附录下列表中对应值时,各类围护墙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L和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分别按表C.0.1-1至C.0.1-4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对应的房屋宽度满足表中对应限值要求时,房屋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
1 对横墙间距不同的木楼、屋盖房屋,最大横墙间距应小于表中的抗震横墙间距限值。表中分别给出房屋宽度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对确定的抗震横墙间距,房屋宽度应在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选取确定;抗震横墙间距取其他值时,可内插求得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2 表中为“—”者,表示采用该强度等级砂浆(泥浆)砌筑墙体的房屋,其纵、横向墙体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应提高砌筑砂浆(泥浆)强度等级。
3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泥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按第1层限值采用。
4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泥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同时满足表中1、2层限值要求。
5 表中一层房屋适用于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和木柱木梁房屋,两层房屋适用于穿斗木构架和木柱木屋架房屋。
6 墙厚为240mm的实心粘土砖围护墙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C.0.1-1采用。
表C.0.1-1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240mm实心粘土砖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一 1 4.0 3~8.4
9 4
4 9
9 4
4 9
9 4
4 9
9 4
4 9
9
7
(0.15g) 一 1 4.0 3~8.4
9 4
4.5 9
9 4
4 9
9 4
4 9
9 4
4 9
9
8 一 1 3.6 3~6.6
7 4
4.1 7
7 4
4 7
7 4
4 7
7 4
4 7
7
续表C.0.1-1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8
(0.30g) 一 1 3.6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4
5.8
—
—
—
— 5.5
6.1
6.6
7
—
—
—
— 4
4
4
4
4
4.1
4.9
5.6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9 一 1 3.3 3~4.2
4.8
5 —
—
— —
—
— 4
4.8
5.2 6
6
6 4
4
4 6
6
6 4
4
4 6
6
6
6 二 2 3.6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6 3~9 4 11 4 11 4 11 4 11
7 二 2 3.6 3~9 4 9 4 9 4 9 4 9
1 3.6 3~6.6 4
4.2 9
9 4
4 9
9 4
4 9
9 4
4 9
9
7
(0.15g) 二 2 3.6 3
3.6~6
6.6
7.2
7.8
8.4
9 4
4
4.4
5.2
6
7
8.2 8.6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1 3.6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2
5.2
6.5
—
—
—
— 5.2
5.9
6.6
7.2
—
—
—
— 4
4
4
4
4.3
5
5.8
6.3 7.4
8.4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2 9
9
9
9
9
9
9
9 4
4
4
4
4
4
4
4 9
9
9
9
9
9
9
9
8 二 2 3.3 3
3.6~4.8
5.4
6
6.6
7 4
4
4.6
5.7
7
— 6.8
7
7
7
7
—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1 3.3 3
3.6
4.2
4.8
5.4
6 —
—
—
—
—
— —
—
—
—
—
— 4
4
4.2
5.2
6.3
— 5.8
6.6
7
7
7
— 4
4
4
4
4
4.6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8
(0.30g) 二 2 3.3 3
3.6
4.2
4.8
5.4
6
6.6
7 —
—
—
—
—
—
—
— —
—
—
—
—
—
—
— 4
4
4
5.1
6.5
—
—
— 5.8
6.4
6.9
7
7
—
—
— 4
4
4
4
4
4.3
5.2
5.8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1 3.3 3
3.6
4.2
4.8
5.4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
—
—
—
— 4.2
—
—
—
—
— 4
4
4.6
5.7
7
— 5.4
6.1
6.7
7
7
—
7 墙厚为240mm的蒸压砖围护墙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C.0.1-2采用。
表C.0.1-2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240mm蒸压砖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3~9 4 9 4 9 4 9
7 一 1 4.0 3~7 4 7 4 7 4 7
7
(0.15g) 一 1 4.0 3~7 4 7 4 7 4 7
8 一 1 3.6 3~6 4 6 4 6 4 6
8
(0.30g) 一 1 3.6 3
3.6~4.2
4.8
5.4
6 4
4
5.3
—
— 5.8
6
6
—
— 4
4
4
4
4.7 6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9 一 1 3.0 3
3.6
4.2
4.8
5 4
4.9
—
—
— 4.5
4.9
—
—
— 4
4
4
4.8
5.3 6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6 二 2 3.6 3~9 4 9 4 9 4 9
1 3.6 3~7 4 9 4 9 4 9
7 二 2 3.3 3~7 4 7 4 7 4 7
1 3.3 3~6 4 7 4 7 4 7
7
(0.15g) 二 2 3.3 3~6.6
7 4
4.1 7
7 4
4 7
7 4
4 7
7
1 3.3 3
3.6
4.2
4.8
5.4
6 4
4
4.3
5.3
6.4
— 5.9
6.6
7
7
7
— 4
4
4
4
4.2
4.9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8 二 2 3.0 3
3.6
4.2
4.8
5.4
6 4
4
4
4
4
4.5 6
6
6
6
6
6 4
4
4
4
4
4 6
6
6
6
6
6 4
4
4
4
4
4 6
6
6
6
6
6
1 3.0 3
3.6
4.2
4.8
5 4
5.1
—
—
— 4.5
5.1
—
—
— 4
4
4.1
5
5.4 5.9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8 墙厚不小于表中对应值的生土围护墙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C.0.1-3采用。
表C.0.1-3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生土墙) (m)
烈度 层
数 层号 层高 房屋墙体
厚度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砌筑泥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0.7 M1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③④ 3~6 4 6 4 6
二 2 3.0 ①②③④ 3~6 4 6 4 6
1 3.0 3~4.5 4 6 4 6
7 一 1 4.0 ①②③④ 3~4.5 4 6 4 6
7
(0.15g) 一 1 4.0 ① 3
3.3
3.6
3.9
4.2
4.5 4.1
4.7
5.4
—
—
— 6
6
6
—
—
— 4
4
4
4.3
4.8
5.3 6
6
6
6
6
6
② 3
3.3
3.6
3.9
4.2
4.5 4.1
4.6
5.3
5.9
—
— 6
6
6
6
—
— 4
4
4
4.2
4.6
5.1 6
6
6
6
6
6
③ 3~4.2
4.5 4
4.4 6
6 4
4 6
6
④ 3~4.5 4 6 4 6
8 一 1 3.3 ① 3
3.3 5.3
— 6
— 4
4.1 6
6
② 3
3.3 5.1
5.9 6
6 4
4 6
6
③④ 3~3.3 4 6 4 6
8
(0.30g) 一 1 3.0 ①② 3~3.3 — — — —
③ 3
3.3 —
— —
— 4.6
5.3 6
6
④ 3
3.3 —
— —
— 4
4 5.1
5.5
注: 1 墙体厚度分别指:①外墙400mm,内横墙250mm;②外墙500mm,内横墙300mm;③外墙700mm,内横墙500mm;④内外墙均为400mm。
9 对料石围护墙房屋和毛石围护墙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C.0.1-4采用。
表C.0.1-4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石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一 1 4.0 ①②③ 3~9 4 9 4 9 4 9 4 9
7
(0.15g) 一 1 4.0 ①② 3~9 4 9 4 9 4 9 4 9
3.6 ③ 3~9 4 9 4 9 4 9 4 9
8 一 1 3.6 ①② 3~6 4 6 4 6 4 6 4 6
8
(0.30g) 一 1 3.6 ①② 3~6 4 6 4 6 4 6 4 6
6 二 2 3.5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7 4 11 4 11 4 11 4 11
续表C.0.1-4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石墙)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7 二 2 3.5 ① 3~9 4 9 4 9 4 9 4 9
1 3.5 3~6 4 9 4 9 4 9 4 9
二 2 3.3 ② 3~9 4 9 4 9 4 9 4 9
1 3.3 3~6 4 9 4 9 4 9 4 9
7
(0.15g) 二 2 3.5 ① 3~9 4 9 4 9 4 9 4 9
1 3.5 3
3.6
4.2~5.4
6 4
4
4
4.6 7.8
8.9
9
9 4
4
4
4 9
9
9
9 4
4
4
4 9
9
9
9 4
4
4
4 9
9
9
9
二 2 3.3 ② 3~9 4 9 4 9 4 9 4 9
1 3.3 3
3.6~5.4
6 4
4
4.3 8.2
9
9 4
4
4 9
9
9 4
4
4 9
9
9 4
4
4 9
9
9
8 二 2 3.3 ① 3~6 4 6 4 6 4 6 4 6
1 3.3 3~3.6
4.2
4.8
5 4
4.1
5
5.3 6
6
6
6 4
4
4
4 6
6
6
6 4
4
4
4 6
6
6
6 4
4
4
4 6
6
6
6
8
(0.30g) 二 2 3.3 ① 3
3.6~4.2
4.8
5.4
6 4
4
4.9
6
— 5.9
6
6
6
— 4
4
4
4
4 6
6
6
6
5 4
4
4
4
4 6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1 3.3 3
3.6
4.2
4.8
5 —
—
—
—
— —
—
—
—
— 4.1
5.2
—
—
— 5.7
6
—
—
— 4
4
4
4.5
4.7 6
6
6
6
6 4
4
4
4
4 6
6
6
6
6
注:表中墙体类别指:①240mm厚细、半细料石砌体;②240mm厚粗料、毛料石砌体;③400mm厚平毛石墙。
回复
17楼
附录D 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D.0.1 当生土墙厚度满足本导则第9.2.10条规定、墙体洞口水平截面面积满足第5.1.2条规定、层高不大于本附录下列表中对应值时,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L和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分别按表D.0.1-1至D.0.1-2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对应的房屋宽度满足表中对应限值要求时,房屋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
1 对横墙间距不同的木楼、屋盖房屋,最大横墙间距应小于表中的抗震横墙间距限值。表中分别给出房屋宽度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对确定的抗震横墙间距,房屋宽度应在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选取确定;抗震横墙间距取其他值时,可内插求得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2 表中为“—”者,表示采用该强度等级泥浆砌筑墙体的房屋,其墙体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应提高砌筑泥浆强度等级。
3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泥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按第1层限值采用。
4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泥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同时满足表中1、2层限值要求。
5 多开间生土结构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D.0.1-1采用。
表D.0.1-1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多开间生土结构房屋) (m)
烈度 层
数 层号 层高 房屋墙体
厚度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砌筑泥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0.7 M1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③④ 3~6.6 4 6.6 4 6.6
二 2 3.0 ①②③④ 3~6.6 4 6.6 4 6.6
1 3.0 3~4.8 4 6.6 4 6.6
7 一 1 4.0 ①②③④ 3~4.8 4 6.6 4 6.6
续表 D.0.1-1
烈度 层
数 层号 层高 房屋墙体
厚度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砌筑泥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0.7 M0.7
下限 下限 下限 下限
7
(0.15g) 一 1 4.0 ① 3
3.3
3.6
3.9
4.2
4.5
4.8 4
4
4.4
4.9
5.3
5.8
6.2 6.6
6.6
6.6
6.6
6.6
6.6
6.6 4
4
4
4
4
4.3
4.6 6.6
6.6
6.6
6.6
6.6
6.6
6.6
② 3
3.3
3.6
3.9
4.2
4.5
4.8 4
4.2
4.6
5.1
5.5
6
6.4 6.6
6.6
6.6
6.6
6.6
6.6
6.6 4
4
4
4
4.1
4.4
4.8 6.6
6.6
6.6
6.6
6.6
6.6
6.6
③ 3~4.2
4.5
4.8 4
4.3
4.6 6.6
6.6
6.6 4
4
4 6.6
6.6
6.6
④ 3~4.8 4 6.6 4 6.6
8 一 1 3.3 ① 3
3.3 4.4
5 6
6 4
4 6
6
② 3~3.3 4 6 4 6
③ 3~3.3 4 6 4 6
④ 3~3.3 4 6 4 6
8
(0.30g) 一 1 3.0 ①② 3~3.3 — — — —
③ 3
3.3 —
— —
— 4.9
5.6 6
6
④ 3
3.3 —
— —
— 4
4 5.1
5.5
注:墙体厚度分别指:①外墙400mm,内横墙250mm;②外墙500mm,内横墙300mm;③外墙700mm,
内横墙500mm;④内外墙均为400mm。
6 单开间生土结构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D.0.1-2采用。
表D.0.1-2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单开间生土结构房屋) (m)
烈度 层
数 层号 层高 房屋墙体
厚度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砌筑泥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0.7 M1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③④ 3~6.6 4 6.6 4 6.6
二 2 3.0 ①②③④ 3~6.6 4 6.6 4 6.6
1 3.0 3~4.8 4 6.6 4 6.6
7 一 1 4.0 ①②③④ 3~4.8 4 6.6 4 6.6
7(0.15g) 一 1 4.0 ①②③④ 3~4.8 4 6.6 4 6.6
8 一 1 3.3 ① 3
3.3 4
4 5.2
5.6 4
4 6
6
② 3
3.3 4
4 6
5.8 4
4 6
6
③ 3~3.3 4 6 4 6
④ 3~3.3 4 6 4 6
续表 D.0.1-2
烈度 层
数 层号 层高 房屋墙体
厚度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砌筑泥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0.7 M1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8
(0.30g) 一 1 3.0 ① 3
3.3 —
— —
— —
4 —
4.2
② 3
3.3 —
— —
— 4
4 4.3
4.6
③ 3
3.3 —
4 —
4 4
4 4.7
5
④ 3
3.3 —
4 —
4.2 4
4 4.9
5.2
注:墙体厚度分别指:①墙厚为300mm;②墙厚为400mm;③墙厚为500mm;④墙厚为600mm。
回复
18楼
附录E 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E.0.1 当石墙厚度满足本导则第10.2.8条规定、墙体洞口水平截面面积满足第5.1.2条规定、层高不大于本附录下列表中对应值时,石结构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L和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分别按表E.0.1-1至E.0.1-4采用。抗震横墙间距和对应的房屋宽度满足表中对应限值要求时,房屋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
1 对横墙间距不同的木楼、屋盖房屋,最大横墙间距应小于表中的抗震横墙间距限值。表中分别给出房屋宽度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对确定的抗震横墙间距,房屋宽度应在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选取确定;抗震横墙间距取其他值时,可内插求得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2 表中为“—”者,表示采用该强度等级泥浆砌筑墙体的房屋,其墙体抗震承载力不能满足对应的设防烈度地震作用的要求,应提高砌筑泥浆强度等级。
3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相同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时,实际房屋宽度应按第1层限值采用。
4 当两层房屋1、2层墙体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或1、2层采用不同形式的楼(屋)盖时,实际房屋宽度应同时满足表中1、2层限值要求。
5 表中墙体类别指:①240mm厚细、半细料石砌体;②240mm厚粗料、毛料石砌体;③400mm厚平毛石墙。
6 多开间石结构木楼(屋盖)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E.0.1-1采用。
表E.0.1-1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多开间石结构木楼屋盖)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一 1 4.0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0.15g) 一 1 4.0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8 一 1 3.6 ①② 3~7 4 7 4 7 4 7 4 7
8
(0.30g) 一 1 3.6 ①② 3~6.6
7 4
4.3 7
7 4
4 7
7 4
4 7
7 4
4 7
7
6 二 2 3.5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7 4 11 4 11 4 11 4 11
续表 E.0.1-1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7 二 2 3.5 ①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7 4 11 4 11 4 11 4 11
二 2 3.3 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3 3~7 4 11 4 11 4 11 4 11
7
(0.15g) 二 2 3.5 ①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
4
4
4.4
4.7 7.8
8.9
9.9
10.8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二 2 3.3 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3 3
3.6
4.2
4.8~6
6.6
7 4
4
4
4
4.1
4.3 8.2
9.3
10.3
11
11
11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8 二 2 3.3 ① 3~7 4 7 4 7 4 7 4 7
1 3.3 3
3.6
4.2
4.8
5 4
4
4
4.5
4.7 6
6.8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8
(0.30g) 二 2 3.3 ① 3
3.6
4.2
4.8
5.4
6
6.6~7 4
4
4
4.6
5.4
6.3
— 5.9
6.6
7
7
7
7
—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1 3.3 3
3.6
4.2
4.8
5 —
—
—
—
— —
—
—
—
— 4
4.3
5.1
6.1
6.4 5
5.7
6.4
7
7 4
4
4
4.4
4.7 6.2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7 单开间石结构木楼(屋盖)房屋,与抗震横墙间距L对应的房屋宽度B的限值宜按表E.0.1-2采用。
表E.0.1-2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单开间石结构木楼屋盖) (m)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1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6 一 1 4.0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一 1 4.0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续表 E.0.1-2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1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7
(0.15g) 一 1 4.0 ①② 3
3.6
4.2~11 4
4
4 8.8
10
11 4
4
4 11
11
11 4
4
4 11
11
11 4
4
4 11
11
11 4
4
4 11
11
11
3.6 ③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8 一 1 3.6 ①② 3~7 4 7 4 7 4 7 4 7 4 7
8
(0.30g) 一 1 3.6 ①②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
4
4
4
4 4.1
4.6
5.1
5.5
5.6
6.2
6.5
6.7 4
4
4
4
4
4
4
4.3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4
4
4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6 二 2 3.5 ①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7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7 二 2 3.5 ①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5 3
3.6
4.2
4.8
5.4~7 4
4
4
4
4 7.5
8.6
9.6
10.6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二 2 3.3 ② 3~11 4 11 4 11 4 11 4 11 4 11
1 3.3 3
3.6
4.2
4.8~7 4
4
4
4 7.8
8.9
10
11 4
4
4
4 11
11
11
11 4
4
4
4 11
11
11
11 4
4
4
4 11
11
11
11 4
4
4
4 11
11
11
11
7
(0.15g) 二 2 3.5 ① 3
3.6
4.2
4.8
5.4
6
6.6
7.2~11 4
4
4
4
4
4
4
4 6.5
7.4
8.2
8.9
9.5
10
10.6
11 4
4
4
4
4
4
4
4 10.6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 3.5 3
3.6
4.2
4.8
5.4
6
6.6
7 —
4
4
4
4
4
4
4 —
4.5
5.1
5.6
6.1
6.5
6.9
7.2 4
4
4
4
4
4
4
4 6.4
7.4
8.3
9.1
9.9
10.6
11
11 4
4
4
4
4
4
4
4 9.4
10.8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二 2 3.3 ② 3
3.6
4.2
4.8
5.4
6
6.6~11 4
4
4
4
4
4
4 6.9
7.7
8.5
9.2
9.9
10.4
11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 3.3 3
3.6
4.2
4.8
5.4
6
6.6
7 4
4
4
4
4
4
4
4 4.1
4.8
5.3
5.9
6.3
6.8
7.2
7.5 4
4
4
4
4
4
4
4 6.7
7.7
8.6
9.5
10.3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9.8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续表2 E.0.1-2
烈度 层数 层号 层高 房屋
墙体
类别 抗震
横墙
间距 与砂浆强度等级对应的房屋宽度限值
M1 M2.5 M5 M7.5 M10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8 二 2 3.3 ① 3
3.6
4.2
4.8
5.4~7 4
4
4
4
4 5.1
5.7
6.3
6.8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1 3.3 3
3.6
4.2
4.8
5 —
—
—
4
4 —
—
—
4
4.2 4
4
4
4
4 4.9
5.7
6.3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8
(0.30g) 二 2 3.3 ① 3
3.6
4.2
4.8
5.4~7 —
—
—
—
— —
—
—
—
— 4
4
4
4
4 4.9
5.6
6.2
6.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4
4
4
4
4 7
7
7
7
7
1 3.3 3
3.6
4.2
4.8
5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4
4
4 4.1
4.8
5.3
5.9
6 4
4
4
4
4 5.1
5.9
6.6
7
7 4
4
4
4
4 5.8
6.6
7
7
7
回复
19楼
附录F 砂浆配合比参考表
表F1 水泥砂浆配合比参考表(32.5级水泥)
砂浆强度等级 用量(kg/m3)
与比例 配 比
粗砂 中砂 细砂
水泥 砂子 水 水泥 砂子 水 水泥 砂子 水
M1 用量 195 1500 270 200 1450 300 205 1400 330
比例 1 7.69 1.38 1 7.25 1.50 1 6.83 1.61
M2.5 用量 207 1500 270 213 1450 300 220 1400 330
比例 1 7.25 1.30 1 6.81 1.41 1 6.36 1.50
M5 用量 253 1500 270 260 1450 300 268 1400 330
比例 1 5.93 1.07 1 5.58 1.15 1 5.22 1.23
M7.5 用量 276 1500 270 285 1450 300 294 1400 330
比例 1 5.43 0.98 1 5.09 1.05 1 4.76 1.12
M10 用量 305 1500 270 315 1450 300 325 1400 330
比例 1 4.92 0.89 1 4.60 0.95 1 4.31 1.02
M15 用量 359 1500 270 370 1450 300 381 1400 330
比例 1 4.18 0.75 1 3.92 0.81 1 3.67 0.87
表F2 混合砂浆配合比参考表(32.5级水泥)
砂浆等级 用量(kg/m3)
与比例 配 比
粗砂 中砂 细砂
水泥 石灰 砂子 水泥 石灰 砂子 水泥 石灰 砂子
M1 用量 157 173 1500 163 167 1450 169 161 1400
比例 1 1.10 9.53 1 1.02 8.87 1 0.95 8.26
M2.5 用量 176 154 1500 183 147 1450 190 140 1400
比例 1 0.88 8.52 1 0.80 7.92 1 0.74 7.40
M5 用量 204 126 1500 212 118 1450 220 110 1400
比例 1 0.62 7.35 1 0.56 6.84 1 0.50 6.36
M7.5 用量 233 97 1500 242 88 1450 251 79 1400
比例 1 0.42 6.44 1 0.36 5.99 1 0.31 5.58
M10 用量 261 69 1500 271 59 1450 281 49 1400
比例 1 0.26 5.75 1 0.22 5.35 1 0.17 4.98
表F3 混合砂浆配合比参考表(42.5级水泥)
砂浆等级 用量(kg/m3)
与比例 配 比
粗砂 中砂 细砂
水泥 石灰 砂子 水泥 石灰 砂子 水泥 石灰 砂子
M1 用量 121 209 1500 125 205 1450 129 201 1400
比例 1 1.73 12.40 1 1.64 11.60 1 1.56 10.86
M2.5 用量 135 195 1500 140 190 1450 145 185 1400
比例 1 1.44 11.11 1 1.36 10.36 1 1.28 9.66
M5 用量 156 174 1500 162 168 1450 168 162 1400
比例 1 1.12 9.62 1 1.04 8.95 1 0.96 8.33
M7.5 用量 178 152 1500 185 145 1450 192 138 1400
比例 1 0.85 8.43 1 0.78 7.84 1 0.72 7.29
M10 用量 199 131 1500 207 123 1450 215 115 1400
比例 1 0.66 7.54 1 0.59 7.00 1 0.53 6.51
回复
20楼
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21楼
有没有汇总后的,WORD版或PDF版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