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不明确,施书中说的不是很明确,例题之间也有矛盾:1.抗倾覆墙体高度是两层挑梁之间的墙体净高,还是净高+上层挑梁的高度?(见施书例6.5.10和例6.5.11)2.挑梁上有洞口,洞口右侧距挑梁埋入端300mm(小于规范要求的370),此时计算墙体抗倾覆范围是从梁端向上取矩形,还是从洞口左侧向上取矩形?(见施书例6.5.11和例6.5.12)
规范不明确,施书中说的不是很明确,例题之间也有矛盾:
1.抗倾覆墙体高度是两层挑梁之间的墙体净高,还是净高+上层挑梁的高度?(见施书例6.5.10和例6.5.11)
2.挑梁上有洞口,洞口右侧距挑梁埋入端300mm(小于规范要求的370),此时计算墙体抗倾覆范围是从梁端向上取矩形,还是从洞口左侧向上取矩形?(见施书例6.5.11和例6.5.12)
2楼
这是个较真的问题,一般挑梁截面高度不会太大,那么墙体的高度到底取哪一段,好多书上不一致,规范理解读本上算到上一层板底(我认为应该算到该位置)施老的书上算到挑梁底;施老的算法当然趋于保守,但规范上说是本层的净高,也就是前者;第二个问题,规范理解读本上矩形取到挑梁末端,施老的书上取到洞口的左侧,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施老的更有依据,规范上关于计算范围是有图的,当洞口右边距挑梁末端少于370mm时,图示取洞口左侧的矩形。
个人理解,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回复
3楼
请大家发表意见啊,看来是不难啊?
回复
4楼
同意2#的说法
但施书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砌体规范7.4.3条的公式,Gr是阴影的范围,而不是倾覆点右侧的墙体范围,所以,例你说的6.5.10的Gr计算就有点小问题,抗倾覆力矩应是
0.8*【[1.8+8.71]*1.8*[1.8/2-0.09]......】
计算结果有点细微差别
回复
5楼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说法:
因为现浇雨篷考虑到上面一层完成以后就要拆模,所以计算雨篷只能计算一层墙体,这样比较安全。
另外,一个问题是要取到挑梁的边缘。因为这一部分墙体也参加了抗倾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