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汶川地震激发工程人的责任心
tangcaijun
tangcaijun Lv.10
2008年05月14日 21:55:00
来自于工程监理
只看楼主

我国历史上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地震,往往是实际遭遇到的地震影响远远高于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但是总还有一些客观上能够经受大地震侵袭的房屋存在,我们正是在这些房子中找出工程设防经验。唐山原基本烈度6度,按照TJ-74抗震规范的设防原则,是不进行抗震设防的,结果1976年7月28日3:42遭遇到11度强的地震影响,在几个微秒的超短时间内夷城市为平地;阿坝设防烈度6度,理县防烈度7度,北川设防烈度7度,德阳设防烈度6度,都江堰市设防烈度7度。2008年5月12日14:28的巨大地震影响又是远高于各地的设防烈度。

我国历史上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的地震,往往是实际遭遇到的地震影响远远高于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但是总还有一些客观上能够经受大地震侵袭的房屋存在,我们正是在这些房子中找出工程设防经验。
唐山原基本烈度6度,按照TJ-74抗震规范的设防原则,是不进行抗震设防的,结果1976年7月28日3:42遭遇到11度强的地震影响,在几个微秒的超短时间内夷城市为平地;阿坝设防烈度6度,理县防烈度7度,北川设防烈度7度,德阳设防烈度6度,都江堰市设防烈度7度。2008年5月12日14:28的巨大地震影响又是远高于各地的设防烈度。
免费打赏
tangcaijun
2008年05月14日 21:55:27
2楼
城市避难地的美化以不妨碍应急避难为度,大量的挖湖筑山,将极大地减少应急疏散面积,各地主管城市建设和抗震防灾应当由同一人出任市长,这样就可以即做到美观,又不影响应急避难。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城市的抗震防灾避难用空旷场地被过度挖湖筑山美化而大量减少避难面积、降低避难效能。
回复
tangcaijun
2008年05月14日 21:56:20
3楼
应当及早出台经济欠发达高烈度地区工程建设技术指导书,在当地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使得房子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譬如严格限制多层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高烈度区,地皮不像大都市那样昂贵,可以适当多用一些地皮,多建3层及3层以下的少层建筑,甚至可以研究,仅仅欠发达地区的教室,限制抗震横墙的间距,减少教室容量,改变教学组织模式,将6×9m的标准教室,减小为4×6m的小教室,将50~70人的大班,改为≤30人的小班进行教学,与其在不测风云中造成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相比,这无疑是值得我们考量的。
回复
iamzhzht2004
2008年05月14日 22:02:03
4楼
“没有高层就没有现代城市的样”,有些领导存在此类思想,还有诸如此类的思想,对有效地降低灾害影响很不利
回复
tangcaijun
2008年05月15日 23:37:31
5楼
针对业界广为流传的 L不抗震、板不抗震、楼梯不抗震、基础不抗震的错误认识,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唐山1976年728大地震之后,幸存者站在失去生命的同胞的遗体前,指着多孔板挂帘的震害,饱含热泪给我们这些工程技术 人员哭泣:你们以后千万千万要做抗震板,不能再做不抗震的“要命板”!

也就是说,L 板必须抗震,是用唐山24万同胞的生命换来的极其极其极其极其宝贵的无价之宝!
回复
jianyingc30
2008年05月17日 01:04:21
6楼
和“一丁”教授有同样的感受。地震前我的一个贴,讨论悬挑板和楼梯梁钢筋是否作lae,我们后面讨论了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在地震中的重要性,没想到结果真的地震了。电视上看到,倒塌的学校几乎都是旧楼,断烈废墟中,很多是预制空板,至少都是10年前的建筑了。有个镜头影响很深,某学校一座新建的实验楼没有倒塌,框架结构的。这些年,政府都搞经济投资,对学校基础设施关注不够,看到一堆堆学生的尸体,真的很痛心。
回复
tangcaijun
2008年05月19日 21:25:12
7楼
成千成万的罹难者,在与地震灾害的斗争中为着人类的工程抗震事业,在我们的前头不幸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拉结筋不能事先予埋施工?还有什么框架节点箍筋安装不了?
让我们高举起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踏着他们的血迹努力做好抗震设防的设计、施工与监理,做一个有良心、有历史责任感的建筑人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