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规划文本样稿
wuwo649
wuwo649 Lv.2
2008年04月28日 19:00:37
只看楼主

第1章村庄概况1、位置、面积和人口××村西北临枫孤溪,接××镇区,诸永高速公路从村西经过,东南靠下段村,东北离孤山村2.5公里。由于汤氏居此山岙,取名××。村庄现状用地约12.06公顷,居住户数489户,1934人。2、自然条件(1)××村在大山西侧山岙中,村西北枫孤溪中有三块沙洲,溪流成多股叉道,溪边是冲积地。(2)××村北低南高,西低东高,地形高差起落比较大,高差达20米。(3)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8.2℃,年雨量169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第1章村庄概况

1、位置、面积和人口
××村西北临枫孤溪,接××镇区,诸永高速公路从村西经过,东南靠下段村,东北离孤山村2.5公里。由于汤氏居此山岙,取名××。村庄现状用地约12.06公顷,居住户数489户,1934人。
2、自然条件
(1)××村在大山西侧山岙中,村西北枫孤溪中有三块沙洲,溪流成多股叉道,溪边是冲积地。
(2)××村北低南高,西低东高,地形高差起落比较大,高差达20米。
(3)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8.2℃,年雨量169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4)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3、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村里保护农田较多,建设用地较少。
(2)水资源
楠溪江支流枫孤溪常年流水,是村里主要过境水。
沙门地下水库即××引水工程,渠首拦水堰位于枫孤溪,坝长280米,渠道长3.79公里,左渠道至××村,灌溉300亩;右渠道和下加兰水库输水渠道连网。
(3)森林资源
××村处于××县中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区,常见森林植被是以马尾松群系为代表的暖性针叶林及长绿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如楠溪江滩林。盛产油桐、板栗、红柿、茶叶、水果以及杉、松、竹、樟、泡桐等多种经济林和用材林。
(4)旅游资源
枫孤溪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以清弯秀美的溪流为主体,其特色是水秀、岩奇、村古,山水风光与田园情趣相融,是供游览观光、休养度假、科研考察的理想胜地。
4、社会经济条件
(1)丰富的劳力资源,良好的耕作与传统而发展的多基础性产业。
(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尤以小麦为著。
(3)××村有板栗、杨梅、西瓜基地。
5、建设条件
1)用地:本村多山地,发展建设用地很少。
2)用水:本村地处水资源较丰富地区,枫孤溪流经本村,为村庄取水水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且枫孤溪水体质量基本符合国家Ⅲ类地面水质量标准。
3)电力:村电力由区域供电,生产、生活能源能够得到保证。
4)对外交通:
枫一珍路从村中通过,是本村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

第2章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庄在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道路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1)、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现状对外交通道路仅为6米,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除过境路硬化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泥土路。
(2)、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断头路较多。
(3)、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靠。
2、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浪费现象较严重。
(2)、房屋为较旧的砖混结构,一般为2~3层,有的为4层,日照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
(3)、乱搭乱建辅助用房的现象较为严重,且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4)、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
(1)、村内的小学规模太小,教学设施不完善,发展受限制。
(2)、村内缺少幼儿园,学前教育受到影响。
(3)村内无村委会和老年人活动中心。
(4)、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没形成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4)村的影剧院周围没有人流导散场地。
4、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1)村内排水一般为暗沟,不成系统,污水无处理设施。
(2)村中乱拉电线的现象较重,存在火灾隐患。
5、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镇的环境卫生质量。
(2)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6、景观环境质量
(1)建筑无特色,街景呆板、单调,缺少山乡风貌。
(2)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3)河流岸线不规整,绿化较差,垃圾较多。
(4)青山“白化”现象已显现。
(5)村内“裸”房子居多,严重影响村的视觉环境。

免费打赏
wuwo649
2008年04月28日 19:01:16
2楼
第3章 整治规划总纲

1、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创建文明村庄。
2、整治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防止大拆大建;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步推进;全县村庄整治共分5年时间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处理好建设需要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因借自然、承传文脉,融自然景观、传统风貌与现代文明为一体。
3、规划依据
(1)国标:《村镇规划标准》,1994
(2)浙江省建设厅:《“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3
(3)温州市:《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实施意见》(温委办[2003]39号)
(4)温州市:《全市村庄整治实施标准》(温委办[2003]60号)
(5)温州市:《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讨论搞).2004
(6)××县规划设计院:《××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初稿).2004
4、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根据本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采用综合分析法,确定××村规划人口为2043人。
(2)、用地规模
村庄现状用地约12.06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62.35平方米。近期整治规划用地14.22公顷,规划人均建设用地69.64平方米。
5、规划范围
整治规划区面积为31.49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4.22公顷。
6、规划的期限
2005-2010年
第4章 总体布局

1.规划结构
根据××村自然地形及现状用地条件,其规划结构为:两片、一心、一带。
两片:遵循旧村原有格局,形成南、北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居住片区。
一心:公共活动中心。以新建的办公楼、幼儿园等公共建筑为中心,配以绿地、新建的亲水平台、古树、小桥,形成全村的公共活动和服务中心。
一带:沿溪景观带
2.住宅用地布局
全村分为老村居住组团和珍下组团。老村组团位于××南侧;珍下组团位于珍下路,以中心公共绿地为界线。
居民住宅按以多户联建为主设计,一般分为2~3层。

3.公共设施布局布局
(1)××村的办公综合楼、幼儿园位于广场路的西侧,规划用地面积分别为954m2、1827m2。
(2)村小学位于,规划用地面积1550.3m2。
(3)商业建筑分布于珍下路两侧。
(4)卫生院位于珍四路南侧,规划用地面积为350m2。
回复
newzoon
2010年01月05日 23:23:15
3楼
只是文本的效果处理部分用PS多些,Corel用来排版会更方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