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沈保汉地基基础论文论著选.part2
回复
3楼
沈保汉地基基础论文论著选.part3
回复
4楼
沈保汉是谁?能不能给个介绍
回复
5楼
是pdg格式,多谢了
回复
6楼
楼主上传的才130多页,而目录显示1000多页,如下图,请补全
回复
7楼
PDG的H66格式如何阅读,盼赐教。
回复
8楼
采用离线登陆,不要注册登陆
回复
9楼
图书简介
本书为沈保汉先生30年的论文论著选集,共分六个方面内容,一是阐述单桩极限荷载与屈服荷载的确定方法、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划分方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静载试验曲线分析等;二是阐述等直径钻孔灌注桩、多节扩孔灌注桩、钻孔扩底灌注桩、后压力注浆桩、DX挤扩灌注桩、复合载体夯扩桩及群桩等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三是系统介绍"桩基础测试、勘察、设计和施工"、"深基坑工程"、"后注浆桩"、"桩基础施工"和"钻孔咬合桩"等5个技术讲座;四是介绍近20种新桩型的施工技术;五是详细地介绍20余种常用桩型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施工要点、施工难点及常见问题与处理等;六是详细地阐述常用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支护结构土压力与支护结构强度计算、基坑稳定性验算、深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以及常见事故等。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新颖充实、实用性和理论性较强。可供土木建筑水利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院校、检测、监理及管理部门科技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
序一
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分析,一方面决定于桩的材质、尺寸形状和布置,更主要的是周围土层的特性及成桩工艺对土层特性的影响,非常复杂。自1920年代太沙基创建土力学学科以来,虽然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的理论研究、勘探测试技术,特别是计算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在桩基工程的勘探设计阶段,在缺少桩基实践经验的地区,人们仍难以对桩的承载力和沉降作出可靠的计算。因而,较重大的工程都要求对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进行一定数量的实桩测试,以验证设计。工程实际的压桩数据和原型观测资料,结合地层岩性的综合分析,是提高和改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主要依据。国际知名学者Poulous曾提出桩的工作荷载使土层仍处于弹性阶段,可以用弹性理论计算桩基沉降;计算所需模量参数用三轴试验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然后根据各地区的工程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对计算公式给以地区的修正系数。因此,当岩土工程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阶段,一名优秀的岩土工程科技工作者,应对土力学理论、施工设备工艺以及测试技术有较全面和完整的知识和经验。
沈保汉先生近30年一直从事桩基础和深基坑工程工作,不仅在桩承载力的计算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有所创新,并积极参与施工设备和工艺的科研,以及现场桩的压载试验,具有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本书是他30年来撰写的论文、著作的汇编。其中约占一半篇幅是刊登在刊物上的技术讲座。这些讲座的特点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桩基础,如DX多节桩、钻孔咬合桩和后注浆桩等;涵盖了有关设计、施工和监测各个方面;介绍了深基坑和钻孔灌注桩的事故和应对措施。在桩的承载力方面,作者对不同类型桩的载荷曲线,如何评价其极限承载力或划分其侧摩阻力和端阻的方法,有较多论述,反映了他的科研成果。
这些较系统丰富的资料和论述,对从事桩基和深基坑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是一部可贵的工具书,对从事岩土工程科研教学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06年9月
序二
我和沈保汉认识和工作交往至少也有30年的时间了。他为人厚道,性格开朗,谈吐幽默,知识丰富,在朋友之间是人所共知的。他严谨的治学精神,更是为人所称道。
1975年,随着首都建设的发展,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桩基的使用越来越多,为了回答在首都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当时在北京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研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分"中央"、"地方",共同成立了桩基研究小组。大家齐心协力,毫无保留地开展了很多方面的交流和研究活动,取得了丰富成果。沈保汉同志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投身到桩基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中来的。他孜孜以求,不辍努力,前后竟经历了31年的时间。近年来,在解决基坑支护工程的难题过程中,他的研究触角又深入了这个领域。这本书可以看作沈保汉同志31年耕耘的部分收获。
这本书汇集了论文、技术讲座、发表过的专著和在国外很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文章,除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之外,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也许能反映出沈保汉的治学精神,从而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
一、注重理论。和其他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的问题一样,桩基的评价、设计、施工和检测,很多是经验的或者半经验的方法,要凭借所谓的工程判断(engineering judgment)。正如土力学的创始人太沙基说过的,土力学并不是严格的科学,而是一门"艺术(art)"。但搞艺术也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工程经验和工程判断能力的取得,需要有理论做根基,做指导。不仅对桩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承载力和沉降性状是如此,对于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新的桩型、新的工法,也需要从理论上去探讨它的工作机理,研究改进和完善的可能性。在这本论文集中,可以找到很多有关的例子。
二、面向实践。这里说的"面向",是想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在实践中检验研究取得的成果。岩土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岩土工程中的"桩",不仅是计算简图上那根带有内力分布图的直线,更是在实实在在的土体中,与土作用着的实实在在的构件。桩的承载力和安全系数不仅与它本身的几何条件和材料有关,还与土性、荷载条件、成桩机械和工艺、施工质量(workmanship)、时间效应等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亲身在工地上的体验,也许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熟悉沈保汉同志的同行们,也许可以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从那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中,从一些充满独创的见解中,隐约看到他活跃在工地上的身影。有一句老话是"实践出真知",对实践的重视,可能是沈保汉同志创新的源泉。
三、重视数据。我国土力学的创始人之一黄文熙教授曾经说过,试验数据是理论的灵魂。在和沈保汉的工作交往中,发现他对待工程数据有三个特点:第一是高度重视,大量搜集。这应该是本书中资料和数据丰富的原因之一;第二是认真对待,决不马虎。不论是自己亲手取得的数据,还是间接搜集到的,他都要认真地筛选辨别,力求做到去伪存真;第三是他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有大量数据的支持,立论扎实。本书涉及到的一些他的研究成果,能够体现这个特点。
四、身体力行,推广先进技术。作为一位国内资深的桩基专家,沈保汉不仅潜心致力有关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也十分注意将自己的,或者自己了解到的新的研究成果向广大的同行们进行推荐。他认为,举办技术讲座是推广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这本书中,有五个部分,大体上是一半的篇幅,是他的技术讲座的内容。他在这些年中,举办的讲座近百次,听众近万人,这在国内外应该是很少见的。他的技术讲座,内容新颖,说理明确,系统完整,受到大家的好评,对我国桩基技术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回复
10楼
我帮大家转换成PDF格式
回复
11楼
谢谢,希望补充。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