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运行调试要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调试前准备工作 1.检查设备设施 开始调试之前,需确保所有设备和设施都已安装完毕,并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包括检查曝气设备、填料、管道系统等,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 2.系统清洗 调试前,最好清洗系统,确保反应池、曝气池和沉淀池等设施清洁,去除管道和设备中杂质,无异物堵塞。 二、进水和启动2.进水 调试阶段需向系统中进水,先使用低浓度污水进行试运行,避免对系统造成冲击。同时,要确保预处理步骤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和杂质等,防止堵塞设备。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运行调试要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调试前准备工作
1.检查设备设施
开始调试之前,需确保所有设备和设施都已安装完毕,并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包括检查曝气设备、填料、管道系统等,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行。
2.系统清洗
调试前,最好清洗系统,确保反应池、曝气池和沉淀池等设施清洁,去除管道和设备中杂质,无异物堵塞。
二、进水和启动
2.进水
调试阶段需向系统中进水,先使用低浓度污水进行试运行,避免对系统造成冲击。同时,要确保预处理步骤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和杂质等,防止堵塞设备。
2.启动设备
启动曝气设备、泵和其他辅助设施,确保供气系统稳定,水流通畅。
3.控制流量
根据设计及运行要求,调整进水流量,保证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量适当。过高或过低的流量都可能影响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效果。
4.建立初步的污泥回流系统
启动回流泵,调整污泥回流量,通常回流比(污泥回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在 0.5-1.5 之间。
三、生物膜培养
生物接触氧化法依赖于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因此,在调试初期,需通过曝气培养生物膜。此过程通常需要持续的曝气和适当的营养物质供应,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
1.引入活性污泥
从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引入活性污泥,增加生物膜的生物活性。
2.培养条件控制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期间,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1)保证足够的溶解氧(缺氧池0.2~0.5mg/L,好氧池>2mg/L)
(2)保持营养平衡,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艺废水,要适量投加营养物质(通常高过正常值的15%,快速培菌启动)
(3)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
3.培菌过程
1)闷曝
用于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将接触氧化池注入废水,水量控制在总容积的1/2,同时按池容积的10%向每个接触氧化池投加活性污泥通常需要闷曝两天,具体依实际进水及处理效果而定。通常控制好氧池的溶解氧在2-4mg/L,不能过度曝气,会造成污泥老化。
2)驯化
第1-10天,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1-2小时(按设计小时流量);第10-20天,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3-5小时,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情况;第20-30天,每天向生化池进废水5-10小时,并检测SV30浓度。填料上形成的生物膜厚度约1.5~2.0mm,外层为好氧菌,中间层为兼性菌,内层为厌氧菌。
3)排泥
排泥是为了置换掉陈旧的活性污泥,保持活性污泥的活性而进行的,同时,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无机颗粒很容易在生化系统中积累,若不排泥,会导致生化系统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有效成分越来越低,最终出现有机物去除率极低的现象。控制合适的悬浮状活性污泥浓度,判断是否需要排泥,也可用SV30。排泥后活性污泥浓度不降低,认为排泥量正常。
四、水质监测和调整
培养期间每隔4小时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标、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氮、磷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也可以排放水中磷含量不超过0.5 mg/L,氨氮含量不超过5 mg/L为参考)。调试完成后,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地处理进水,达到设计进出水水质要求,特别是出水的COD、氨氮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可能需要调整曝气量、营养物质的添加量或其他操作参数,以优化处理效果。
五、调试后期和稳定运行
调试过程中,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需不断调整和优化操作参数,如曝气强度、停留时间、负荷变化等,保证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调整回流比、沉淀时间等参数。通过逐步提高负荷、监控水质变化、调整曝气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等措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6、调试完成与验收
在调试过程中,如所有参数都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并且系统能够连续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可以进行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正式运行阶段,系统也需要长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始终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根据需要清理反应池中的积泥,保持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沉降性能。
综上,接触氧化法的调试过程需要逐步进行,通过控制水量、污泥浓度、曝气量等关键参数,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达到预定的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