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试验场:荷兰“魔都”鹿特丹
刘潇然
刘潇然 Lv.2
2024年10月18日 09:27:50
只看楼主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       城市重建       近日,苏丹局势突变,又一地区陷入战争的旋涡当中。许多城市都遭受过战争的摧残,大量的建筑被夷为平地。


"      
城市重建      
近日,苏丹局势突变,又一地区陷入战争的旋涡当中。许多城市都遭受过战争的摧残,大量的建筑被夷为平地。 二战过后,众多欧洲城市积极搜集旧时照片资料,按原貌复建城市以 呼唤集体记忆。      
如果你面对 一座 满目苍夷的城市,会如何重建这座城市呢? “标准答案”或许能让我们不出错,但总是缺乏点惊喜。 城市重建,不妨让我们 来听听鹿特丹的答案。      
鹿特丹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拥有欧洲第一大港口。 二战期间,德军对这座城市狂轰滥炸,整个市中心和东部广大地区完全被破坏,许多建筑物被炸成一片瓦砾,只有少量建筑残留下来,幸免于难。      
面对这样的废墟,鹿特丹 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任由建筑师们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成为现代建筑的试验场。 在这里,融合了现代、后现代、当代艺术文化,盘踞着OMA、MVRDV等明星事务所,良好的艺术氛围及层出不穷的优秀建筑作品正让这座城市逐渐成为建筑界的朝圣之地,世界的文化之都。      
本文将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点讲述鹿特丹城市建设中,那些“不同寻常”的潮流建筑。      


01
新建筑风格的摇篮

在尚且还未对城市重新规划建设前,鹿特丹就已存在许多有趣的开创性建筑。 索能凡尔公寓、 范内尔工厂 使得鹿特丹称为了新建筑风格的摇篮,立体方块屋的落地更是吸引众人前来一探究竟。 鹿特丹当代美术馆、伊拉斯莫桥也为城市的空中轮廓线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鹿特丹城市鸟瞰

范内 尔设计工场

建成时间:1931年

设计:不详
范内尔设计工场是上世纪的标志性工业建筑之一,由一系列工厂构成。 2014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工厂成为创新部门启发灵感的办公室和商务区。
在设计上,范内尔设计工场的正面采用玻璃和钢材,同时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内部办公空间按照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在照明方面,范内尔设计工场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光。
 
▲范内尔设计工场
立体方块屋
建成时间:1984年
设计: 皮埃特·布洛姆
立体方块屋是一处建筑集合群,位于荷兰鹿特丹旧港区及海尔蒙德,由荷兰建筑师皮特·布洛姆基于 “居住在城市的屋顶上” 的理念操刀设计。 “立体方块屋”奇异又前卫,颠覆了传统房屋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给人以新鲜感,令人赞叹设计者的大胆和想象力。
布洛姆将传统房屋的立方体倾斜45度,然后搭在六角形的塔架上。每个立方体都是一幢单独的房屋,有三个面朝向地面,另外三个面上朝天空。每个立方体全部首尾相接,圆柱底部为开放的公共空间。
▲立体方块屋
鹿特丹当代美术馆
建成时间:1992年
设计:雷姆·库哈斯
鹿特丹美术馆是库哈斯(OMA)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对于横平竖直墨守陈规的传统结构体系的反叛, 体现了现代城市设计的复杂性。   在这个建筑中, 可以感受到同时来自密斯、波普艺术以及荷兰功 能主义建筑的影响。
建筑 包含3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一个礼堂和一个餐厅。倾斜的平面和一系列组织严密的坡道连接起了三个大型展厅和两个私密的画廊。
 
▲鹿特丹当代美术馆


02
新时代的建筑中心  

过去20年里,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建筑占据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鹿特丹正在变成建筑的中心。 ——OMA partner Reinier de Graaf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鹿特丹并没有麻木的追求高楼大厦,建设“方块盒子”“水泥森林”,而是 将艺术灵感融入于建筑设计之中,将建筑艺术沉淀在大众的日常生活里。

▲鹿特丹城市鸟瞰
De Rotterdam 大楼
建成时间:2013年
设计:OMA

De Rotterdam 是由OMA设计的一个三座层叠与交错的大楼组成的垂直城市。 上部由六座塔楼错位“拼贴”而成,包含住宅、办公及酒店。 塔楼的错位形成了三道缝,观察者透过它们看到背后的天空和城市,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塔楼和缝的视觉比例不断变化。

OMA的理念认为庞大的规模无论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具有城市的密度和多样性。   这个塔形体被微妙的解分,拒绝成为一个无聊的单体,成为一个个角度都有趣的体量。此外形体也反应内部功能的变化。
▲De Rotterdam 大楼

新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建成时间:2013年
设计:MVSA Meyer en Van Schooten Architecten   West 8

新火车站的北部入口为适应Provenierswijk荷兰小镇的特点,没有修建较大体量的建筑,而是 采用适度常规的设计,入口外挑,逐渐与城市相连接。

城市另一边的主入口则显然是通往高层林立的城市中心的门户。 整个候车大厅由木材料和玻璃构成,屋顶用不锈钢材料覆盖,强化了建筑的标志性形象,并直指城市中心。

▲新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鹿特丹屋顶漫步道  
建成时间:2022年
设计:   MVRDV

该项目由鹿特丹屋顶日官方与MVRDV共同打造,它如一座桥梁般横跨了Coolsingel——鹿特丹最重要的街道之一。 亮橙色的鹿特丹屋顶漫步道长度为600米, 屋顶漫步道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看待城市的新视角。

丰富的功能空间能够让游客进一步认识到屋顶所蕴含的潜力: 它可以成为“第二圈层”,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生物多样、健康和可持续。

▲鹿特丹屋顶漫步道

博伊曼斯·范·伯宁恩艺术仓库

建成时间:2021年
设计:   MVRDV

由MVRDV设计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艺术仓库是世界首座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仓库, 碗状形式保证了在地面层,公园既有的路径和视野都能够保持通畅,同时减少了建筑对地下水缓冲区的影响。 包含餐厅的宽敞屋顶空间为公众带来欣赏鹿特丹城市美景的机会。

建筑的玻璃外墙由1664块反光的镜面板构成, 与周围的行人、公园里的绿植、天空的云朵还有跃动的城市天际线形成相映成趣的关系。 反射的效果令这座面积并不算大的艺术仓库充分地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同时与公园和附近的建筑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博伊曼斯·范·伯宁恩艺术仓库

Timmerhuis商住综合体

建成时间:2016年
设计:OMA  

Timmerhuis位于鹿特丹,是一栋集政府服务、办公室和居住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模块化的建筑体量沿街道立面向内生长,逐渐堆垒出两个不规则的“顶峰”。

这座由小块体量组合而成的建筑层次丰富,碎片化的体量也让建筑与环境交接更为流畅和自然。 创新型的结构体统让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上都高效而灵活多样。

单元体的尺度适中,可随需要在办公和居住之间任意变化;在建筑的底部空间,网格单元以同样的模数向内切割,留出大量面向街道的开敞空间, 城市空间向建筑内部渗透,两者之间本应分明的界限也随之模糊。
▲Timmerhuis商住综合体

鹿特丹市场

建成时间:2014年
设计:MVRDV
鹿特丹市场于2014年十月一日开幕。这个项目是荷兰第一个有顶盖的食品市场,同时也是结合了 居住和购物的一种新的城市建筑类型
鹿特丹市场的墙和房顶是由228个公寓构成的一个大弧形。而在这个弧形的内面,是由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创作的“丰饶之角”,这个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也是整个 荷兰最大的艺术作品
▲鹿特丹市场

Erasmus大学教学楼

建成时间:2016年
设计:   Paul de Ruiter Architects
鹿特丹Erasmus大学正在同步进行校园的 更新改造和可持续性教育建筑 的落实。最近开放使用的这座名为Polak的综合性教学楼,也表明着学校的目标:成为荷兰生态可持续校园的新标准。
同时,这座由Paul de Ruiter architects一手打造的节能建筑, 在建筑空间上体现了学校教育模式向小班化的转变。 这座五层的建筑拥有600个座位,灵活的结构让室内空间可随教学需求的改变而作出调整。
▲Erasmus大学教学楼


03
“未来城市”的未来

鹿特丹评为2016年全球最值得关注的十座城市之一,开放、多样、迷人的现代、后现代与当代建造的建筑,让这座荷兰第二大城市迅速吸引了全球的建筑爱好者前来朝圣。过去几年鹿特丹一直在进行城市建设。许多新的大楼拔地而起,许多地标性建筑正处于设计和酝酿阶段。除了OMA、MVRVD等老牌事务所,近几年来,MAD等事务所也在鹿特丹大显身手。

▲鹿特丹城市鸟瞰

鹿特丹漂浮办公楼

建成时间:2021年

设计:   Powerhouse Company

在鹿特丹的莱茵港,Powerhouse Company为全球适应中心打造了一座漂浮的办公楼。 这座新时代的建筑拥有 自给自足和碳中和的能力 当水位因气候变化而上升,建筑将会漂浮起来,而非被水淹没。

这是一座 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建筑 ,除了向公共开放的滨水空间,场地中甚至还配备了泳池,这使得办公室在近期重建的港口环境中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元素。

建筑拥有自己的 太阳能源和以水为基础的热交换系统 ,能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能够显著 减少大楼的碳足迹 。悬空的阳台提供了永久的“遮阳罩” ,同时又不影响日光从大尺寸的窗户涌入办公楼层。

▲鹿特丹漂浮办公楼

荷兰Fenix移民博物馆

建成时间:建设中

设计:MAD

待改造的Fenix仓库始建于1923年,曾是全球最大的库房。MAD提出的改造与设计方案 以飞升的银色楼梯和海鸟雕塑为Fenix库房带来全新面目。 两条盘旋上升的银色楼梯破土而出,透过玻璃幕墙依稀可见;一座海鸥雕塑轻巧地落在建筑一角,隐喻着移民历史,也呼应着水滨港口的环境。

MAD的改造从尊重历史出发, 保留了Fenix库房标志性表面绿色钢窗和内部混凝土主体结构。 建筑中部的立面和屋顶被打开,替换为玻璃幕墙与天花,更加通透、明亮,带来便于使用且可亲的展览空间。同时, 一览无遗的空间视觉也让新增的旋转楼梯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
▲荷兰Fenix移民博物馆

鹿特丹威廉敏那码头塔楼

建成时间:建设中

设计:MVRDV

The Sax是一栋51层混合功能高楼,将是鹿特丹著名的威廉敏那码头港口开发的最新项目。The Sax被认为是一个地标性的天际线,公寓单元分布于70至150米高的两栋高楼内,并由150间客房酒店所在的 空中桥梁 连接。

该建筑结合了住宅,停车场,酒店,公共观景平台,在底层结合了餐厅,商店,酒吧和咖啡馆等众多商业设施,为街道和码头增添了多样性。它看起来像是 一座垂直的城市, 大大提升了Kop van Zuid地区的大众生活。
▲鹿特丹威廉敏那码头塔楼

Feyenoord城市体育馆

建成时间:建设中

设计:OMA

与足球俱乐部和鹿特丹政府合作,OMA设计了Feyenoord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引入了一个新的有6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并将其塑造为鹿特丹Zuid的城市发展催化剂。 OMA的Feyenoord城市整体规划包含五个主要元素:Feyenoord全新的大体育馆、De Kuip的更新改造以及城市大桥、Strip和Kuip公园的开发。

新Feyenoord体育馆将拥有63,000个座位并将成为荷兰最大的足球场,它完美的 碗型结构由靠近球场的连续弯曲结构构成。 从每个座位上,观赛者都可以欣赏到球场的盛况。体育馆周围的大厅由OMA与Lola Landscape一同设计,这是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既可以看到体育馆内部和鹿特丹天际线、也可以俯瞰河流。新体育馆计划于2023年开放。
▲Feyenoord 城市体育馆

结语
废墟中重生的鹿特丹,没有选择完全按照原貌复建,也没有选择无止尽的修建盒子建筑,让鹿特丹成为“水泥森林”。它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不以怪为美,更不追求高楼大厦的高度和密度。
无论是三十多年前的立体方块屋,近年来的拱形市场,还是即将建成的移民博物馆,鹿特丹都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城市风光,将艺术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建设,市民的生活当中。  
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氛围成就惊奇独特的建筑设计,谁能成为下一个鹿特丹呢?

 

免费打赏
加倍努力
2024年10月20日 10:38:40
3楼

学习了荷兰“魔都”鹿特丹作为建筑试验场的理念,多谢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