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来自未来的世界遗产
c20混凝土
2024年09月09日 16:41:29
只看楼主

城中村是来自未来的世界遗产       主讲人:张宇星 PART1

城中村是来自未来的世界遗产      
主讲人:张宇星



PART1
城中村&单元人  


城中村,特别是深圳的一些城中村(如白石洲村、下沙村、水围村等),它们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都是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当代城市空间。城中村因为其独特的产权机制和非正规生长过程,产生了高度的“使用流动性”,这种使用流动性令人惊奇地符合着新经济生长的规律,即:分享


城中村是城市和乡村的复合体,也是过去和现在的复合体,因此,对城中村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过去和现在,而应当着眼于未来。作为一种“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中村需要的不仅仅是现状保护,更需要在保护基础上的未来价值重塑。


图片

深圳城中村


我们可以在城中村里,发现许许多多现代城市空间中正在消失的景象:活力、生机、年轻、混合、复杂、交融,这样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的存在本身,或许已经证明了城中村所蕴含的深刻价值。当然,城中村的高密度建成环境只是一种表象,控制表象生成的是一整套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城中村表面上是一种城市现象特例,但其内在的价值体系可能是具有普遍性的。


图片

城中村的日常生活场景


城中村的核心价值


城中村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未来性”而未来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不应该只从空间的高密度现象中去寻找。城中村的核心是人,不单单是“人”作为个体的性格、心情、技能等表征,而是人作为群体一员所承担的普遍性社会角色状态,即“人的社会化结构”。它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整体属性”,这种整体属性恰恰是影响城市社会和空间的最关键性因素。对城中村核心价值的分析,也需要从判定城中村内人的社会化结构状态入手。


图片


人的社会化结构演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的纠缠与变异,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我把“人的社会化结构”演进,划分为家族人、家庭人、单位人、单元人四个递进阶段。当然,这四个阶段是一种大体的演变趋势,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割裂,而是相互交错的。

图片

家族人


家族是传统聚落及很多古代城镇的凝聚核心,整个社会中不同家族之间的合作与利益共生,催生了家族人的社会化结构状态,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血缘关系、乡土地域、熟人社会


图片

家族人的社会化结构所对应的空间聚集状态,有一些典型的空间图腾,如:宗庙、祠堂、围屋、聚落等。它们作为历史遗迹,很多都遗存了下来,但是内在的东西却已经消失。比如大量的皖南民居和客家围屋,家族人的社会化结构已经不存在了,仅剩下一个空壳。


图片


家庭人


从传统聚落发展到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结构状态从大家族体系向小家庭体系演变。整个社会中不同家庭之间的合作与利益共生,催生了家庭人的社会化结构,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夫妻关系、城市领域、陌生人社会


图片


家庭人的社会化结构所对应的空间聚集状态,有一些典型的空间图腾,如:住宅、公寓、house、居住区等。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已经成为几乎每一个“小家庭”的梦想,这也许恰恰反映出,现代人被“家庭”这种社会化结构所控制的空间状态。


图片


单位人


现代都市中的每一个人,除了在家庭中扮演的特定角色之外,绝大多数还要依附于某个单位,承担其单位人的身份。不同单位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协同,是整个现代社会运行的核心机制。单位人的社会化结构状态,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同事关系、工作群体、机构组织


 


图片


单位人的社会化结构所对应的空间聚集状态,有一些典型的空间图腾,如:工厂、机关、学校、医院、商场、写字楼等。穿行在高楼密布的都市森林,也许,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来自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所散发出的威严、冷漠和控制性权力。


图片


从家族、家庭到单位,各种社会化结构状态及其对应的空间,相互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现代大都市最基础性的社会景观和空间景观


图片


单元人

 

 

未来,在全球化、社会文化资本与互联网等的共同作用下,每个人都可能转变成一种“单元化的主体”,即:单元人。这种“单元人的社会化结构”,将超越于家族、家庭和单位之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力量。

个体:成为独立的地理单元


首先,全球化从地理上消解了家族人的空间基础,使城市产生超流动性、去地域性、非血缘性和超陌生性。在全球化的城市体系(全球村)中,每个人,已经成为独立的地理单元,随时可能占据地球上的任意地理坐标,从一个地点瞬间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相应的,传统意义上与家族、血缘和熟人社会相关的所谓“地域性”,全都已经被消解掉了


图片


个体:成为独立的体验单元


其次,整个社会被资本(空间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文化资本)所完全控制,其中,社会文化资本是属于未来的主导性资本,将成为未来社会控制性最强的力量。社会文化资本的核心,是人的体验和经历成为可评估的信用品,它与个体的“独立生存”和“自由创造”密切相关。社会文化资本的暴涨,有可能削弱家庭人的社会基础,个体生命体验和思想的传播,将与生物基因的遗传扩散同等重要。


个体:成为独立的生产单元


第三,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过程和组织关系,它的广泛使用已经开始逐步消解单位人的社会基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不再依赖于“局限性”的机构组织,可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实现独立生产和独立消费。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将成为独立的生产单元,并通过个体之间的协作和分享,完成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制造、展示和销售。

图片


单元人,代表了全新的属于未来的社会化结构,他们,将会呈现出粉末化和色谱化的生存状态。与其说是全球化、社会文化资本和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化结构,激发出个体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根本性力量,不如说,单元人是一种“自我的回归”。每一个人,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存在价值,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异质性的觉醒


图片


单元人的生存哲学:独立和分享


单元人的基本生存哲学就是独立和分享,分享乃是基于独立之上。没有独立,何来分享?而当分享经济时代完全来临时,反过来也能说明对于“个体独立生存”的崇尚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价值观。单元人之间,将呈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新型社会关系,他们相互独立、相互分享、相互给与、相互帮助、相互消费、相互联接、相互欣赏、相互点赞。


图片

单元人的社会化结构特征


单元人的社会化结构特征,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描述,即:地理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物理维度。


图片


地理维度每个人成为独立的、不停变换的地理单元,不再依赖于稳定不变的地理环境。每一个个体,经常呈现出移民、漂泊、异乡、异国等多种社会地理形态。比如深圳和纽约,就由大量的异乡人和异国人组成,某种程度上,深圳人与纽约人的“单元化程度”也是最高的。

 

生理维度青年在离开家庭没有结婚之前,就成为自然的单元人状态。因而可以说,每个人在特定的生命和生理周期内都会成为“自然的单元人”。于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社区和城市,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了“单元人社区”和“单元人城市”的特性。

 

心理维度:在高度科层化的现代生产、消费体系中,心理维度的自由已经成为人们最渴望的社会状态,内心的独立高于一切价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种独立,比如灵修和隐世。而在纷繁复杂的大都市中,“宅”这种方式也许是最简约的独立,于是出现了“御宅族”。

 

物理维度单元人把“压缩”作为基本的生存策略,因为单元是最小化的单位,压缩体现了单元人的根本生命理念。另一方面,高度的独立,也需要高度的分享,这就带来了群居。群居最终会产生密集和拥挤,可以说,高密度不是单元人聚集的结果,而是他们聚集的原因


单元人 = 自我的回归



我从一个古代部落走来

解开血缘书写的谜语,来到庄严工厂

5000年前的家族梦想

也许只是为了,完成一次不带翅膀的飞翔

用滚烫的铸铁,装配出沉重的飞鸟

然后训练成夜晚行动单位

去异国他乡漂泊,去淘宝网络游戏

迷惑,永远隐藏进对控制的反抗里

明天,在川流不息的未来人群中

我将呼唤我自己



PART2      
单元人空间&城中村模型      


以单元人的社会化结构为基础,将逐步演化出极为复杂的单元人社会和单元人城市。而空间,也将伴随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异,形成一种新的空间图腾和空间崇拜。


图片


单元人的极端化空间特征

极高密度+极小单元+极限需求+极低门槛

极致分享+极其多元+极远连接+极度活跃

极为临时+极端节约+极速繁殖+极点爆发


单元人社会


单元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个体作为一种“最小化单元”,真正成为影响和推进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单元人社会的雏形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的下一步,将会是“个体经济”时代的来临。单元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个体信用的量子化过程及量子化凝聚现象。

 

个体信用的量子化过程:个人品牌的建立,包括建立个人品牌识别度(我是谁),以及建立基于个人品牌的社会文化资本(我连接了谁),最终建立个人品牌脉络(在社会网络中的一点一滴的数位足迹)。

 

个体信用的量子化凝聚:伴随个体信用的量子化过程,整个单元人社会将建立一种基于“陌生人信任”的超凝聚。每一个陌生人个体(单元人)既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又需要“监督”别人的个人品牌,并随时、随地将这种监督结果发布出来。这种信用评估体系不是建立在传统的家族、家庭和单位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相互之间识别、监督和评估的大数据之上,因而是一种完全均等而非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


图片

单元人社会


单元人城市


单元人城市是单元人社会的空间聚集状态。未来城市将形成高度多元和多维的时空拼贴,而这种拼贴的基本单位,就是单元人生存的最小化空间单元。单元人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个体空间的量子化过程及量子化凝聚。

 

个体空间的量子化过程:最小化的生存空间单元建构,包括最小化的居住、工作、消费、休闲、娱乐等单元。每个空间单元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盒子”,它既是现实世界的终端,也是虚拟世界的终端,或者说,它是一个现实与虚拟世界相互联接的最小单元。

 

个体空间的量子化凝聚:最小化的“盒状量子空间”的高密度聚集,将从平面和三维空间上展开,形成蜂巢状的组合。在组合过程中,“仿生学原理”将被普遍采用,某种意义上,城市,将重归生物学空间聚集的本能。但这种高密度聚集,却是以个体功能的极点爆发,以及其在网络世界中的最大化延伸为前提的。


图片

单元人城市


单元人的居住空间


去除掉家族、家庭人居住空间的全部特征,保持最低限度的个体独立居住需要。最小的居住单元(比如3米X3米的房间),可以围绕交通空间形成一个最紧凑的单元集合,数个单元集合之间保持最低限度的通风采光,最终形成一个最高效的三维集群

图片

 单元人的居住空间模型


单元人的生产空间



   

去除掉单位人生产空间的全部特征,保持最低限度的个体独立生产需要。由于生产不再受限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将出现大量的“自由职业”状态,如建筑师/摄影师/演员/医生/律师/工匠等,“斜杠青年”已经成为单元人职业身份的最好标签。最小的生产单元,也许是一张高度智能化的工作台(办公桌),而Loft或WeWork,则是单元人生产的规模化聚集状态。

图片

单元人的生产空间模型


单元人的消费空间


   


所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购物、餐饮、交往、休闲、娱乐等服务性功能将大量出现,并均以解放单元人的个体劳动为目标。消费空间本身也会出现单元化的趋势,无比丰富的业态类型层出不穷,它们既是单元人的日常消费场所,也是他们的公共交往空间。或许,在这些“独立的消费空间”中游荡已经成为单元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图片
单元人的消费空间模型


城中村模型


单元人的空间模型,已经非常接近一个标准的城中村。这表明,城中村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未来单元人社会和城市的某些典型特征,而城中村的未来性,恰恰也体现在此。可以说,城中村是未来单元人社会和城市的雏形。反过来讲,即使城中村全部拆除了,未来还会以另一种方式转世重生

 

城中村的社会结构模型:是以单元人为主导,混合了家族人、家庭人和单位人等多种社会化结构,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社会族群拼图。深圳一些典型城中村的鲜明特色就是,传统家族人的社会化结构仍然遗存,并且对城中村的日常社会管理起着控制性作用。


图片

城中村的整体结构:是一个社会族群拼图


图片
家族人结构的遗存:深圳城中村的祭祖仪式


城中村的空间结构模型:是以单元人的居住、生产和消费空间为主导,也融合了其他类型的空间。形成一个高度混合的空间景观拼图。在二维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混杂和交错的特征;而在三维空间景观上,则呈现出压缩和紧密的特征。


图片

城中村的二维空间布局:混杂和交错


图片

城中村的三维空间景观:压缩和紧密


PART3      
城中村的遗产价值&      
未来价值重塑      


城中村遗产的普遍性


世界遗产概念的核心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城中村遗产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其内在的社会化结构以及这种社会化结构所对应的高密度空间,都深刻折射出当今(和未来)的单元人社会与单元人城市的典型状态,因此,城中村不只是中国(深圳)快速城市化中的一个畸变特例,而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其中与城中村相关的是:第4条“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第5条“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城中村遗产的鲜活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是一个不断演进和修订的过程。新的变化就是,开始将“活着的城镇”以及其中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一起纳入到遗产保护和管理范畴。对文化景观这种“活的遗产”的再认识,是评估城中村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城中村是青春的临时宿舍:城中村容纳了最低生存条件,在昏暗、肮脏、杂乱的场景下,蕴含了无穷生命力。城中村建立了一种“非家庭性的居住分享机制”,它是承接年轻人流动性的大蓄水池。作为具有临时宿舍功能的空间,城中村采用了极限化的资源利用形式,最大程度地包容了特定人群(移民)在特定时期(年轻)的非家庭性居住需求。


图片

城中村:非家庭性的居住分享机制


城中村是自由的蚁民巢穴:城中村提供了最低的就业门槛,因而能迅速解决流动人口的临时工作问题。城中村建立了一种“非单位性的工作分享机制”,它是承载大量非专业化人口临时工作和生产的场所,最大化地包容了特定人群(如手工艺人、工匠等)的非单位性工作需求。于是,很多民间技艺全都在城中村里满血复活了。


图片

城中村:非单位性的工作分享机制


城中村是孤独的生存乐园:城中村每天都在上演一场二十四小时的饮食人生戏剧,也许群居本身,就是为了分享寂寞。城中村建立了一种“非限定性的生活分享机制”,为城中村之内和之外的人提供“暂时逃避空间”。越是被组织机构控制得越厉害的人,越喜欢和理解城中村,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体验到作为单元人的真实状态。


图片

城中村:非限定性的生活分享机制


城中村遗产的不可复制性


城中村遗产的不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其生长的五个意外条件,即:意外的区位条件、意外的产权条件、意外的管理条件、意外的建造条件、意外的混合条件。这些条件基本上都具有很大程度的“非正规性”,反过来也决定了,城中村一旦被拆除,就不可能在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按照诸多“正规性”的条件被重新恢复


图片


城中村的未来价值重塑


:当前很多的城中村改造,都是以“拆”为最终目标。不可否认,很多城中村因为诸多原因,确实需要被拆除并代之以新的生活空间形态。但很多非常典型的城中村,只要经过适当的价值重塑,就可以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被纳入现代大都市的生活方式之中。因此,“拆”并非城中村的主要、更非唯一价值导向。


图片

城中村改造:不应该以“拆”为主要导向


不拆:既然绝大多数城中村仍然是一种鲜活的存在,并且也蕴含了属于未来单元人社会和城市的特殊属性,那么,“不拆”也许是很多城中村最好的选择。当然,不拆不代表原封不动地保留和保护,而需要以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去重塑其价值,包括:空间的微更新和内容的软注入。


图片

白石洲不拆摄影活动(摄影:张超)


空间的微更新:在不触碰城中村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业态组合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治”。微更新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或城中村集体,可以是市场主体(对城中村进行整体承租),也可以是原住民(业主)甚至是居民(租户)。比如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深圳较场尾村,由租户进行了集体的“自发微更新”,利用“都市彩绘”这种巧妙形式,使其焕发出崭新的旅游吸引力,同时也迅速提升了整体经济价值。


图片

深圳较场尾:城中村的自发微更新


内容的软注入:一些全新的产业业态,如与创意、艺术、媒体、信息、网络等相关的内容,特别适合于被注入城中村。所有这些产业都与未来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相关,城中村可以被塑造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伊甸园”。类似Loft和WeWork这种基于个体独立生产的产业集聚形态,可以成为未来城中村的发展方向之一。比如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深圳大芬村,通过艺术复制品产业的注入,彻底重塑了其内在价值。


图片

深圳大芬:从城中村转变为油画村


城中村的未来新概念


可以从四个维度来重塑城中村的结构化优势,把城中村塑造成为未来的“单元人乐园”。


图片


案例1   大梅沙分散式酒店(NAUTAarchitecture&research)      

     

     
空间分享+      
功能分享      


将城中村和现在的分享经济结合起来,变农民房为分散式的酒店,大概5-10年就可以将城中村置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所谓分散式酒店,是指提供的客房和服务在很多分开的建筑物内,它们分享位于不同地点的公共设施,每个单元都有可识别的风格。


这种点滴式改造,可以从少数“日租房”单元开始,并借助网络分享体系(比如Airbnb)吸引有兴趣的第一批游客入住;在第二阶段,将逐渐增加中央接待大厅、联合餐厅和面包房、健身房、水疗中心等,并进一步扩大房间数量,最终形成一个与城中村完全交融的“单元式临时居住服务系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案例2    UABB(深港双  年展)在城中村(URBANUS)      



     

     
文化分享+      
社会分享      


把城中村转变为双年展展场,将是一次大胆的社会学尝试。因为双年展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反思性和超前性的文化事件,当它与城中村这个具有未来性的城市现场发生碰撞时,一切皆有可能发生。也许,双年展和城中村正是一组镜像:相互同构、相互映射、相互解析。


案例3     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游戏入口      

     

     
体验分享+      
生命分享      


这是一个把城中村与寻宝游戏相结合的创意,把城中村每一个有趣的角落通过“重新编码”,编写进一个大型游戏。绘制一张游戏地图,于是城中村将转变成为游戏现场,每个人都将转换身份,以一种新的眼光去发现城中村的秘密。


图片

大梅沙村寻宝游戏(设计:赵丹)


而类似于第二人生(Second Life)这样的虚拟游戏,则可以通过VR和AR技术与城中村现场紧密融合起来,于是,一个巨大的“棋盘社区”诞生了。我们,既是这个棋盘上的棋子,又是下棋人。


图片

城中村:作为第二人生的游戏棋盘


也许,当我们“回到”100年后再全面回忆现在的城市,才能真正体会到:城中村“预演”了未来大都市的空间状态,是如此珍贵的“来自未来的遗产”!


图片

电影:《全面回忆》


城中村 = 孤独的分享


城中村,你是来自未来的碎片遗产

黑暗,带我们走进桃花源

曾经的白天窗纱,和缝隙中的阳光

编织起了我们的青春霾雾

欢颜、踯躅,我们的邻居都和我一样

穿过街道的一线天,我不是一个人

在梦想隔壁的香榭丽舍花园

也不是只有一次,去搜寻五分钱的麻辣烫

可是直到永远

我却不会放弃对于孤独的分享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