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空调原理与室外机主要部件功能
机灵的斑马
2024年08月08日 10:14:09
只看楼主

来源:制冷百科

多联机室外机主要部件功能 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负责吸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其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输出,为整个制冷系统提供动力。 压缩机加热带:在首次通电或冬季长时间停机后,压缩机加热带会发挥作用,提升压缩机内部温度,将可能存在的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有效防止液击现象对压缩机造成损伤。

多联机室外机主要部件功能

压缩机:作为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负责吸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其转化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输出,为整个制冷系统提供动力。


压缩机加热带:在首次通电或冬季长时间停机后,压缩机加热带会发挥作用,提升压缩机内部温度,将可能存在的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有效防止液击现象对压缩机造成损伤。


image.png


压缩机排气感温包:该组件主要用于检测压缩机排气温度,一旦检测到排气温度超过预设限值,将及时启动相应保护措施,保障压缩机不受高温损害。


高压开关:当压缩机排气压力超过高压开关设定的动作值时,高压开关会迅速发出信号,切断整机运行,以实现对压缩机的有效保护。


油分离器:在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分离出润滑油,避免冷冻油大量混入制冷系统,同时预防压缩机因缺油而导致的问题。此外,油分离器还能优化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


均油器:均油器旨在维持空调系统各部分油位的平衡,避免因局部缺油而引发问题。


单向阀:在制冷系统中起到防止冷媒逆向流动的作用,确保高压气体不会反向进入压缩机,并有助于快速平衡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


高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制冷系统的高压状况,若高压值超过预设值,则会反馈信号以保护压缩机及其他系统部件。   


     

四通阀:由先导阀、主阀和电磁线圈组成,通过电磁线圈电流的通断控制阀塞动作,改变制冷剂流向,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模式的切换。


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冷却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使其在此处冷凝并与外界空气进行强制对流换热。



风机:风机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对流换热效果,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都能提高换热效率,制冷时吸收热量、制热时释放热量。


化霜感温包:用于控制化霜过程中的复位温度,当达到感温包设定的温度时,停止除霜作业,确保化霜环节的有效控制。


电子膨胀阀:相较于毛细管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控制器精确控制开度,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阀口大小,从而实现流量的精准调节,虽然成本较高,但流量调节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单向阀:再次强调,此组件同样用于制冷系统中防止冷媒反向流动。


过冷器电子膨胀阀:在制冷运行时控制液管内冷媒的过冷程度,减少管路能力损失,进而提升制冷系统的整体制冷量。


过冷器液出感温包:用于检测液管温度,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板,以此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气分进管感温包:监测气液分离器进管温度,以防止压缩机发生回液现象。


过冷器出感温包:检测过冷器气侧温度,以此信息调节膨胀阀的工作状态。


气分出管感温包:通过对气液分离器内部状态的检测,进一步调控压缩机吸气状态。


环境感温包:用于感知室外机运行环境的温度情况。


低压传感器:监测制冷系统的低压压力,当检测到低压过低时,会反馈信号以防止因低压运行导致压缩机故障。


气液分离器:在系统中储存部分制冷剂,防止压缩机液击及制冷剂浓度过高稀释压缩机油。


卸荷阀:自动控制卸荷或加载过程,避免管路形成死区,防止压力过高。


回油电磁阀:当压缩机油量不足时,电磁阀会开启以便回油,待油位恢复正常后关闭,确保润滑系统的连续供给。


压力平衡阀:用于平衡制冷系统吸排气压力,确保压缩机能够在适宜的压力状态下顺利启动。


回油感温包:检测回油温度,防止回油管路出现堵塞或泄露等问题。


毛细管:起节流降压作用,将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氟利昂制冷剂降压成为低压氟利昂制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汽化吸热。


过冷器:用以控制液管内制冷剂的过冷度。


干燥过滤器:负责吸收系统中的水分,保持系统干燥。


过滤器:主要起到过滤杂质和吸收系统水分的作用。


液管截止阀:用于截断制冷剂流通,连接室内机。


低压测量阀:在制冷系统运行期间用于检测低压值,也可用于充注冷媒时的操作。


气管截止阀:同样是截止制冷剂流通的阀门,连接室内机。


油检测阀:在维修过程中用于检查和判断压缩机冷冻油的质量。

免费打赏
放水发电
2024年08月09日 16:42:06
3楼

资料很不错,建议补充附件上传分享一下

回复
加倍努力
2024年08月16日 08:44:36
4楼

学习了多联机空调原理与室外机主要部件功能,多谢了。

回复
tan856856
2024年08月20日 00:35:16
5楼

非常好,资料还不错,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