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咨询不专业
严肃的滑板
2024年07月30日 09:18:00
只看楼主

“这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三个问题

“这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三个问题


我们这行,对造价咨询的声讨从来都没有停过,毕竟充当着一个不怎么讨人乙方喜欢的角色,从主管部门、甲方,再到设计院、施工单位,常常都会说,造价咨询的人员不专业。


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想聊这说法对不对,而是想聊聊引起这个话题的原因。


前段时间,某管理总站对所在地造价咨询企业做了一个专项检查,最终在红头文件中强调了造价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包含以下三点:


一是对合同的法律效力把握不到位;二是对标准规范的执行不严格;三是对审价依据的判定不严谨。



这次检查一共抽查了206家企业,合计213个项目,由线上专家打分、线下专项检查和复核约谈等方式进行。


我们看不到被审查的具体项目,只能从文件中抽丝剥茧。我在阅读了文件具体内容后,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会议纪要


文件提到的第一点:对合同的法律效力把握不到位。

部分造价从业人员在对修缮项目进行结算审价时随意调价,以多方会议纪要等方式改变原施工合同中确定的实质性条款,违背了原施工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文本所确定的计价原则,背离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初衷,导致成果文件被判定为不合格。      


这一点只针对了修缮项目,修缮项目如何定义,文件没有给出,就我们的字面理解应该可以解读为加固、翻新、改造等中小型项目。    

   
文件所在地是一线城市,城市化进程已经已经很高了,但不管怎么想,修缮项目无论从造价金额还是数量占比上,应该都不会特别高,不过这我也难以考证。    

   
但是从最后一句话 “成果文件被判定为不合格 来看,这里指的可能是单独的一个项目。    

   
而判定文件不合格的原因,是以多方会议纪要改变了合同的实质性条款。    
以下内容还请专业律师指导)    

   
从我做项目上的实践上来说,如果多方会议如果有合同双方的签认,很多时候是会作为一个计价依据来执行的,毕竟在实操上,计价问题错综复杂,总有需要协调的时候。    

   
而协调的结果,大部分能落在纸面上的形式就是会议纪要,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开会,但是相对于口头承诺、发函回函、诉讼等形式来说,会议纪要高效得多。
   

   
而这里的多方是谁,文件并未提及,我们并不知道;参会人员是什么职级,是否能代表公司和项目,我们也不知道;是否有签章,是否是红头文件,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改变了什么合同条款,我们也不知道。    

   
作为造价咨询,如果出现了改变合同的实质性条款的情况,或许是应该建议甲乙方签订补充协议的,这可能也是这份文件批评造价咨询的初衷。    

   
但是造价咨询真的能做到对法律上的专业吗?造价咨询合同中包含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吗?这是甲乙方法务服务单位的责任,还是造价咨询的责任?    

   
退一步来说,造价咨询有能力和权限组织一个多方会议吗?通常来说,如果将多方解释为最低的三方,那么应该是甲方、乙方、造价咨询。    

   
如果甲方双方认可,造价咨询作为甲方代表,乙方也同意,遵照会议纪要执行计价程序,将其成果判断为不合格应该吗?    

   
既然批判了会议纪要在计价中的作用,那合理的解决方式又应该是什么?文件没有告诉我们。
   

   
在我看来,能把沟通的结果落实到会议纪要上的,不管是甲方、施工方还是造价咨询,可能就已经超过平均水平了。多少项目的过程资料是残缺不堪的,相信大家做得多了的,心里也都有个准。
   

   

前段时间,某管理总站对所在地造价咨询企业做了一个专项检查,最终在红头文件中强调了造价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包含以下三点:


一是对合同的法律效力把握不到位;二是对标准规范的执行不严格;三是对审价依据的判定不严谨。


前文谈及了第一点,本文谈及第二点。

   



软件算量


问题的第二点,文件编制不规范,这 没什么好说的, 我们也看不到具体项目,但是对于“ 最高投标限价与清单编制的编制说明内容基本一致,未做针对性的调整 ”这一条,我没看懂是什么错误,希望有看懂的朋友留言交流。咱继续看看审价依据。


文件第三点提出,造价咨询过度依赖软件算量,工程数量与设计图纸严重不符,仅有计算结果无计算过程,导致其提供的计算底稿与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关联性较差,没有可追溯性。


工程数量与设计严重不符,但是正确的是设计院还是造价咨询,文件并未写明。


大部分情况下,造价咨询的成果文件都是经过与施工方对数的,因为涉及双方直接利益,双方自然有足够的动力去平衡出一个准确的工程量,所以工程量是设计文件可靠还是造价咨询的可靠,我想大家心里也有个谱。


抽查文件的时间是2023年9-11月,我们行业也一直在朝着AI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善用智能化工具,这既是造价咨询提高效率的方法,也是对甲方成果文件的时间需求上所必须做的响应。


而用不用软件算量,这不是造价咨询公司决定的,而是上游决定的,是如果主管部门认为造价咨询过度依赖软件,那可以要求咨询采用手工算量。


但如果既要有建模的准确度,又要手工计算的底稿可追溯性,而造价咨询费和成果文件的提交时限还在继续压缩,那合不合理,想必大家都有答案。


不过第三点还提到了计量单位、项目特征出错、缺少编制人、审核人签字盖章、材料审核批价缺少定价依据、无书面依据等问题,这确实都是应该做好的。

评分


这次检查,专家对造价咨询的文件质量做了打分工作,具体的分数如下:


可以看出,把未送检认定为不及格的话,60分以下的也仅仅只有4%,及格率96%。


如果将80分以上认定为专业,那么也有39%,70分以上的更是占到了76%,这个评分表,怎么都不应该给造价咨询留下一个不专业的评价。


仔细阅读这份文件, 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明贬实褒 ,但是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却给 造价咨询公司 留下来一个不够专业的骂名,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结语


造价咨询专不专业,本质也并不是一个打分的问题,因为打分这个事,大家也都懂。


我们在工作中,也确实能感受到造价咨询专业度的不足,但是兼顾质量和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既压缩收费又压缩工期的情况下,造价咨询该不该承担这种评价,我觉得还是见仁见智吧。


作为从业人员,行业环境在恶化,彼此互相指责意义不大,减少内耗,保持薪贫气和应该能开心一些。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