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的法律文书。《审计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分别对审计报告的形成、审议和出具作出了明确规定。审计报告已成为审计机关与外界交流的重要载体,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体现了审计项目组的智慧与成果,也反映了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2022年以来,庆阳市审计局认真听取党委政府、人大代表、社会群众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探索尝试优化审计报告体例格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高度契合了审计署2023年9月关于审计报告参考格式有关要求,审计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落实审计署《关于印发修订后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审计文书审计文本参考格式的通知》(审法发〔2023〕13号)探索了实践路径、积累了丰富经验。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的法律文书。《审计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分别对审计报告的形成、审议和出具作出了明确规定。审计报告已成为审计机关与外界交流的重要载体,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体现了审计项目组的智慧与成果,也反映了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的认可。2022年以来,庆阳市审计局认真听取党委政府、人大代表、社会群众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探索尝试优化审计报告体例格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高度契合了审计署2023年9月关于审计报告参考格式有关要求,审计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地落实审计署《关于印发修订后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审计文书审计文本参考格式的通知》(审法发〔2023〕13号)探索了实践路径、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社会各界对审计报告的格式内容方面的意见
(一)部分审计报告篇幅较长、表述不准,可读性不够强
现有的审计报告结构一般主要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含所做的主要工作)、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审计建议四个方面,篇幅较长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基本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上,个别审计报告描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或领导干部所做的主要工作时未抓住重点,导致基本情况篇幅过长。审计发现的问题描述过程过于详细,加之引用法律法规及处理处罚依据,致使单个问题描述篇幅过长,未准确表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违法后果,增加了审计报告应用者的难度,降低了审计报告可读性。
(二)个别审计报告语言专业、内容晦涩,接受度不够高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项目的最终成果,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有关事项的结果,不仅仅让审计人员清楚明白,更重要能够让其他报告使用者看得懂、用得上。如个别审计报告存在专业词汇较多、语言描述不够简洁、情节描述过于繁杂,问题罗列大量数字,未直接反映问题变动结果,审计报告的结论让人不知所云。譬如某项问题详细描述了问题过程,除了标题的定性外,找不到审计结论,看定性是问题,看表述不是问题,降低了审计报告的可理解程度和可接受程度。
(三)少数审计报告表述不清、定性不准,操作性不够强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事实表述不清楚、六要素表述不完整不准确、文字表述欠简洁明了、同类问题缺乏汇总归纳等。个别问题定性不精准,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法律法规与违规事实不对应,违规问题反映不完整不全面,问题定性不够客观精准。个别审计建议未参考审计发现问题,与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指向不一致,一些审计建议简单抽象,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二、庆阳市探索优化审计报告格式体例的几点举措
(一)精简表述内容,优化报告结构
随着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审计质量不断提升,审计报告篇幅有越来越长的趋势,非常不利于阅读者迅速从审计报告中抓取核心问题,庆阳市审计局在2023年初就对这项弊端进行了改进,在每一份发现问题数量较多的审计报告问题描述中,对法规进行简单描述即可,而非像原来一样在报告中罗列大段的法律法规条文。在审计报告后插入审计发现问题附表,附表中对于问题表述、引用法规、处理意见以及整改要求进行一一列举,在大大减少审计报告篇幅的同时,也更利于阅读者迅速掌握审计报告主要内容。灵活采用表达方式,如报告中涉及多年度数字比较、趋势分析时,单纯用文字表达,则显得比较冗长繁杂,适当运用统计表、折线图等进行分析表述,则显得更加简单清晰。
(二)健全审核机制,确保言简意赅
针对审计报告语言晦涩难懂的问题,要求每个审计报告文字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扼要精练,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审计项目质量管控“5454”工作机制,落实“严、紧、细、实、快”五项工作要求,细化项目主审、审计组长、分管领导、法制审理、业务会议五级复核责任,层层逐级设防把关,反复研究报告内容词意,力争文体内容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精品化。
(三)强化学习借鉴,加强质量管控
选派业务骨干赴山东、广西、云南、江苏等省市审计机关学习审计质量管控先进经验和做法,购买《审计定性处理处罚依据丛书》《审计定性检索系统》,邀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技术专家讲解《审计定性检索系统》,规范审计问题定性处理,提高法律法规应用精准度。推行审计项目审计组长负责制,强化审计现场管理,实行“日分析、周汇总、旬调度、月总结”管理制度,全过程跟踪指导监督审计项目,切实加强审计项目管理,不断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四)创新形式载体,发挥监督职能
审计报告不仅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更重要的是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决策参考提供重要依据。近两年,庆阳市审计局打破审计报告固有格式,将审计报告关键问题和重要情况以审计要情等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累计批示50余次,市委办公室10多次以《市委领导批示抄清》的形式,将审计批示抄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并印发相关部门,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计工作30余次,有效发挥了审计经济体检功能。
三、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全面落实审计署修订审计报告文本格式的规定要求。2023年9月,审计署为贯彻落实修订后审计法,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对审计报告等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审计文本参考格式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审计报告发现问题和整改要求“应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各项工作要求简要阐述清楚,作为问题定性的依据,不再单独引用法律法规;审计报告反映问题多、报告篇幅较长的,应当编制《审计发现问题情况表》作为附件,对审计发现问题、定性依据、整改要求、整改类型、整改时限等进行详细表述”。新的审计报告内容有关表述方式的较大变化,已成为当前审计机关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审计署审计文书规定要求,全力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二)持续提升审计报告可阅读性。审计报告坚持开门见山,不转弯抹角。力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让审计报告使用者用最短的时间读懂全部内容,不仅突出通俗易懂,更加注重内容简明扼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类别归类,对照问题关联性概括深化,促使审计发现问题融为一体。在审计报告格式上,按照问题重要性原则,把主要问题放在前、次要问题放在后,采用“报告+附表”的形式,报告中只体现问题定性结论,具体问题细节描述在附表中体现,尽量压减报告篇幅,有效提升审计报告的条理性和可阅读性,用最短的篇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说服力。
(三)总结提炼审计报告价值成果。审计报告的价值不仅是被审计单位知悉审计结论,落实审计整改,更重要是举一反三,堵住机制漏洞,完善制度缺陷,有效防范经济领域风险隐患。从不同视野提炼审计报告成果,升华审计结果利用价值,有效发挥服务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将单个项目审计报告或者多个同类审计报告共性问题提炼归纳转换为审计要情等特殊文书,通过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呈报审计要情等方式反映审计情况,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风险和重大问题,推动党委政府全面整改落实,及时消除经济风险隐患,提升审计成果利用价值,有效促进审计治理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