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Object] 注:图文来源于易加设计 北京中海商务中心项目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毗邻西二环路。易加设计主导了裙楼立面改造更新设计。 1 中海商务中心的前世今生 > 业态变迁
[object Object]
注:图文来源于易加设计
1 中海商务中心的前世今生
裙房竣工后作为华联商厦阜成门店,是北京重要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集散地。近年来批发市场相继撤出,品牌竞争力下降,附近新商业项目崛起,百货最终选择退出。
> 西二环与地铁
建国后阜成门及内城的城墙不断被拆除,最终因环线地铁施工,阜成门与城墙荡然无存。项目紧邻的二环路是北京市第一条环城快速公路。与之并行的北京地铁2号线是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于1984年开通运营,其中阜成门站直接连接四川大厦,可以称得上中国最早的TOD开发案之一。
? 项目原状
2 区位
中海商务中心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内。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都核心功能区主要是指东城区和西城区,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 项目区位
与项目隔桥相望的金融街,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和资本集散地,在旧时叫金城坊,元朝时期此地遍布银号、金坊,如今更是寸土寸金,各大金融机构,银监、证监、保监所在地,人称中国的“华尔街”。
阜成门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阜成门内大街,北京最古老的大街的延长线,富于浓厚的京味儿, 文物古迹密集。包括三座古老的寺庙:七百年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弘慈广济寺。白塔寺片区也是北京第一批四合院历史风貌保护区。
? 沿街视角
> 体量梳理
裙房沿着南侧阜外大街与东侧西二环展开。原立面手法杂陈,混杂,而且被若干周边建筑和地铁出入口切断。同时,风格色彩都与塔楼脱节,缺少整体感。
在不改变原有建筑轮廓的前提下,延续塔楼的白色方窗立面肌理,对裙房的南立面和东立面进行了包覆。把原本零散的体量整合成完整而流畅的整体。
? 立面成形手稿
> 节点空间
城墙体形的中央及转角位置,对应办公入口大堂,地铁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空间。在这些节点以通透的玻璃体量形成昭示性的地标,给连续的体型创造节奏与高潮。
因规划原因,整体建筑轮廓不能调整, 因此办公入口门廊延续了原建筑形体的曲面造型,但令其更加通透。大堂采用曲面玻璃入口,似乎是护城河水的流淌,为街道带来活力。也暗示着金融与信息的川流不息。通高的大堂采用水晶转门,获得极高的办公品质感。入口门廊的灰空间,则建立起建筑与街道的愉悦互动体验.
? 南侧办公主入口 ? 办公主入口处曲面造型的门廊 ? 入口保留了原建筑的圆柱体轮廓 ? 东立面改造前,整合原本零散封闭的体量 ?“城墙”与角楼
?“城墙”体型中部的地标节点
与上方的商务空间的厚重表达有所不同,首层的商业空间,借助主干道和TOD优势,以通高超白店面玻璃,获得灵活且时尚的店面展示效果。透过景观台阶等高差处理,提高了街道活力,远期将进一步扩展连接过街桥等慢行系统。
> 表皮处理
将原有商业中心封闭的立面打开,引入阳光,通风,和景观视野。为大进深的空间带来优质的办公品质。主要的办公楼层采用通高的玻璃。提升其价值和档次感。而竖向线条的斜切截面变化又适应了气候和周边景观资源变化。
采用立体感较强的凹凸实面,深深的洞口斜面投下光影,形成挺拔的效果,强化出城墙砖的坚硬质感,回应并强化塔楼的轮廓折线感。
? 模仿城墙砖的坚硬质感 ? 立面细部
> 材料选择
受原有建筑结构和规划条件限制,主体结构基本不能拆改,且需保持原有建筑外轮廓, 因此材料的选择和细节的设计成为了发挥的重点。
设计师通过研究周边环境与项目条件,最终决定立面材料以超白节能玻璃和白色人造石为主,并局部利用深色金属板收边,坡屋面区域,则采用金属板与光伏板的组合,提高建筑节能指标,呼应低碳、绿色的主题。如此,在色调和感受上既呼应了原建筑及周边,又形成了时尚而简约的商务标杆氛围。
极致精简的材料种类,也有效地节约了项目的实施成本与周期,对于小规模的改造项目非常友好。
> 少就是多
技术图纸
? 东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