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网络 18亿亩红线、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这些看似耳熟能详的词汇,你真正了解个中内涵吗?今天让我们来把这些词汇的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 这首先得从土地分类说起,根据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本文来源:网络
18亿亩红线、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这些看似耳熟能详的词汇,你真正了解个中内涵吗?今天让我们来把这些词汇的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 这首先得从土地分类说起,根据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其中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而我们要揭秘的那些词汇均与耕地有关,因此,我们抛开其他,仅聚焦于耕地来一步步分析。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小于1.0m、北方宽度小于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二级分类为水田、水浇地、旱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公顷左右,人均耕地0.26公顷。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18亿亩红线”。
农田又称为耕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的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
与基本农田对应的是一般农田,也叫一般耕地,是指主要用于种植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农田属于重点保护的耕地种类,非特别情况不得占用,一般农田可以没有基本农田保护严格。
因为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此概念,“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的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既不是在原有基本农田中挑选一定比例的优质基本农田,也不是永远不能占用的基本农田。现在的永久基本农田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农田。加上“永久”两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严格保护的态度。
2001年,中国各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共划定基本农田16.32亿亩。2004年,按照国务院部署,自然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基本农田的底数及变化情况。检查后统计结果表明,全国在册基本农田面积为15.89亿亩。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为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将基本农田整理列为土地整理重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逐渐进入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并重轨道。2004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农业农村部网站的信息显示,截止到 2021年底,全国建成10551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28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占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的105.5%和188.3%。
在规划落实方面,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抓紧编制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突出耕地质量提升和提高粮食产能目标,确保到2022年累计建成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四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对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约10%。
二是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的灌排和农机道路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据典型调查,与非项目区相比,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机械化水平高15至20个百分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高30%。
三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 与建设前相比,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多元,项目区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2楼
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而高标准农田则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 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涵不同:基本农田是一个数量概念,而高标准农田是一个质量概念。2. 质量要求不同:基本农田的质量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保证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而高标准农田的质量要求较高,不仅要保证数量和用途,还要在土地质量、农田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3. 管理措施不同:基本农田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和补偿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而高标准农田的管理措施则更加注重工程技术措施和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等方式,提高农田的质量和效益。4. 投资标准不同:基本农田的投资标准相对较低,主要是用于土地的整理和复垦等方面。而高标准农田的投资标准较高,除了用于土地的整理和复垦外,还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技术的推广等方面。5. 政策支持不同:基本农田的政策支持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而高标准农田的政策支持则更加注重工程技术措施和农业生产措施的应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等方式,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和效益。总的来说,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而高标准农田则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回复
3楼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