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服务,出图最晚!电气专业全过程配合内容梳理
wx_56306757
2024年06月04日 11:30:02
只看楼主

本期聊聊建筑设计行业的全专业设计协同,也就是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几个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协调工作问题。过程中电气专业常常被“无视”,但又离不开,全程“陪同”,最后被“催命”,落得个出图最晚、最“粗”的“名声”。 其实,详细梳理来看,电气不但不“鸡肋”,反而“居功至伟”,最具“牺牲精神”。如果说建筑专业是“领头羊”,那么电气专业常常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而且设计的全过程一点都不会“闲着”,每个专业的设计都需要电气专业的配合。


本期聊聊建筑设计行业的全专业设计协同,也就是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几个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的协调工作问题。过程中电气专业常常被“无视”,但又离不开,全程“陪同”,最后被“催命”,落得个出图最晚、最“粗”的“名声”。

其实,详细梳理来看,电气不但不“鸡肋”,反而“居功至伟”,最具“牺牲精神”。如果说建筑专业是“领头羊”,那么电气专业常常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而且设计的全过程一点都不会“闲着”,每个专业的设计都需要电气专业的配合。

电气专业常调侃自己是服务专业,服务其他专业,可谓是:全程陪同,随叫随到,给“她”提资,催“他”反提资,忙的不亦乐乎!服务完所有专业,抬头看,才发现他们的图完成了一大半,而电气人才刚要齐了配套管线,仅仅弄了个开端,于是顶着被催促的压力,挑灯夜战,保交图,守好这最后一关。 

下文就来全面梳理电气专业的全程配合工作:(有点长,一定读完)

#1 图纸设计阶段

1.电气设计应本着稳定、安全、经济的目标。

虽然稳定、安全、经济三者达到最佳平衡存在矛盾。但是建筑电气设计应把稳定、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的因素。虽然三者同时达到最佳结合困难很大,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应尽量使设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尽量经济,这也是每一位优秀电气设计师的职责和目标。

建筑电气设计应遵守以下的原则:

1)建筑电气设计严格依据国家规范和有关政策和法令。规范包括国家规范和地区规范,是国家或某地区为确保设计质量,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制定标准。

2) 建筑电气负荷计算前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这些调查工作包括当地居民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用电负荷是电气设备选择的依据。

3)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过程中要与有关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动力和工艺等工种密切协调配合。

2.电气专业与水暖专业有着密切关系。

电气专业设计的很大部分是为水暖设计服务的,因此,应要求水暖设计人员及时给电气专业提供资料,以免影响电气专业进度。

在设计中,通常应要求水暖专业提供以下资料:

首先,应及时向电气专业提供所有用电设备的电量,如:冷水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大门冷热风幕以及消防用电等,使电气专业可以准确计算电容量。

其次,在水暖专业的消防设计中,凡需用电信号反馈信息到消防控制中心的设备,均需提供给电气专业它们的位置及控制要求,包括:消火栓、喷淋系统的水流指示器、水力报警阀,防排烟系统的防火阀、排烟口、加压送风口及排烟风机等。

再次,水暖专业应向电气专业提供有控制要求的设备,包括通风、空调系统的自控要求及通风、空调系统中电动阀、防火阀的位置。注意火灾时关闭所有的通风、空调系统。提供水泵、水箱的控制要求,如:空调系统的补水泵,排水系统的污水提升泵及膨胀胀水箱的高低水位的控制等等。

最后,对于空调风口、喷淋头布置应在设计初期,也需及早同电气专业配合,协调和确定灯具的位置,避免同灯具的重叠。

3.电气专业与建筑结构专业的前期配合。

为配合建筑专业提供较详细的中间资料,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主动同建筑专业的设计人员配合,提供需要的具体面积与位置,以及相关电路等资料。由于建筑平面或其他方面的限制不能满足电气专业要求时,应与建筑专业及其它专业协调解决。结构专业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专业。因此,电气专业在与结构专业配合时必须认真严谨。

首先,电气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应尽快给结构专业提供所有设备与线路的位置、基础,特别是电源主干线更是要详细标示,不能遗漏。

其次,电气管道布置过程中,常常就需要穿越梁、楼板、剪力墙等处,向结构专业提供预留洞位置。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穿楼板的小孔洞,可以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电气工作人员与土建工作人员协作预留。

2)在预应力楼板上留洞时,应同结构专业配合,尽量躲开预应力筋,以免破坏楼板结构强度。

3)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很多,剪力墙及结构梁上的所有孔洞均要预留,留洞时要注意避开剪力墙上的暗柱。因为剪力墙及结构梁有些地方是不允许开洞的。因此电气专业人员要认真配合,并尽量避免因为遗漏孔洞给施工带来困难,甚至影响结构受力。

4)在配合留洞时,如果所留孔洞对结构受力破坏较大或不能留洞时,应考虑将电气线路绕行。

5)当前运用最广泛的是建筑物结构钢筋当成防雷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与等电位联结装置,按规定需要在电气施工图中将联接点、预埋件详细标出,并对敷设方式及技术措施做详细说明;有时需要在土建施工图中对预埋件详图进行必要的标注与说明。

然而,实际情况为,大部分施工图只在电气图中有防雷接地图,缺少详细的标注与说明、土建施工图中直接省略了说明与标注。

标注与说明不齐全将给工程监理及施工造成很大的阻碍,若施工单位缺少相关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势必会造成施工错误甚至意外事故。

最为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以及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使得因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接错的情况经常出现。

总之,在设计阶段,电气专业除了进行本专业的设计论证、分析,以确定本专业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文件;也需要与其他专业紧密配合,向其他各专业反提资料。

如工程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则电气专业更应加强与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反提资料可分批次供给。

先向外专业提供主要功能用房(如变配电所、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各弱电机房)、强电(弱电)管井、主要设通道位置等;向结构专业提供对结构有影响的荷载、留洞位置等。

随后根据工程设计深度,按照下表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向外专业提供相关详细资料。

 
 

#2 主体施工阶段

主体施工阶段,电气专业主要是根据土建、结构专业的形象进度做各种管线、接线箱、盒的预埋预留工作。

在经过图纸会审确立了设备的相关情况后,主体预埋阶段必须认真阅读建筑图纸,了解砌筑轴线,是否为偏轴线及梁板的高度和厚度等问题,确保管线预埋到位、准确。

必要时要查阅设备专业的有关技术文件,复核电气专业图纸。设计时管线的直径、线径容量是否能满足使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否则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确保预埋管线在安装时可用。

#3 设备安装阶段

众所周知,在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电气专业的灯具、配电箱、开关、插座等与空调、暖通、给排水专业的风管、风机盘管、上下水管等分项工程“打架”问题,尽管在设计时各专业都尽量避免,却总是在所难免。

1.虽然在理论上设备、电气专业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但实际上发生交叉打架时,大部分是以电气专业变更挪让位置而告终。这是因为:

为了避免增加重复劳动的工作量,唯一的办法就是电气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了解设备专业的设计方案,及时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就设备的安装位置、弱电消防的控制电压、型号达成初步协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打架情况的发生。必须要求在各专业管线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走廊、大堂。

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共同绘制综合管线布置图,确定各专业的管线位置、走向、所占空间的尺寸,这也是解决管线敷设矛盾的有效方法。

2.在某些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优先考虑。

例如,灯具的安装一般情况下若与设备水平管道等发生矛盾时,应遵循灯具优先的原则,因为灯具的安装位置合适与否及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照度,同时也会给人们使用及室内装修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设备专业应优先考虑将管道适当挪位以保证灯具横平、竖直、居中对称的原则安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打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作出适当让步,以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4 设备调试阶段

工程设备安装完成后,为确保各专业设备的有效运行,就要进行设备的运行调试工作,只有经过各个专业的调试运行,才能检验出各个系统的功能是否能够实现。

因此,任何用电设备的调试都需要电气专业的配合,尤其是要求各系统实现联动功能的调试。

例如,消防系统的调试,不仅要测试烟感、温感探测器在火灾状态下能否发出报警信号,还要测试在正常状态下消防泵能否启动,同时还要测试消防电梯能否迫降,防火门能否自动关闭或打开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运转是否正常等等。有时某个系统的功能不能实现时,并不一定只是该系统存在问题,有可能是相关专业系统存在问题。

因此,各个系统调试时,电气专业同设备专业的相互配合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为设备专业提供条件,同时积极参与各子系统的调试工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机电人脉编辑版本转载。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