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灯塔:马岩松“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作品
小雨转晴
2024年05月23日 14:00:50
只看楼主

马岩松受“艺术在樵山 ——2022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邀请,于广东南海西樵太平墟创作了艺术装置 “时间的灯塔” 。 西江东去, 涛声依旧。 菜田、鱼塘、榕树下, 静看江畔日新月异。 墟市、饼店、船渡, 庭前不再繁闹, 生活仍在起落轮转。

马岩松受“艺术在樵山 ——2022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邀请,于广东南海西樵太平墟创作了艺术装置 “时间的灯塔”



西江东去,

涛声依旧。

菜田、鱼塘、榕树下,

静看江畔日新月异。

墟市、饼店、船渡,

庭前不再繁闹,

生活仍在起落轮转。


昔日疍家人的殿堂,

今披上七彩新衣,

新与旧的共生,

能否带你跳出眼前的斑驳,

感知新生的生命力和能量,

畅想未知,拥抱未来。





装置所处的旧市场楼位于太平墟,面朝西江。北方赶集,南方趁墟。太平墟始于明末盛于近代,曾是连接粤东与粤西的水路上的重要节点,八九十年代,渔民、商人、村民每逢农历三六九便在此聚集商贸买卖,这里是当时西樵最耀眼的“地标”。


随着城市化发展,大多数村落面临一样的问题,年轻人口外流,村庄活力减退。市场经济和网络化时代也一步步削弱墟市这种场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冷清的街道,红砖青砖的双层老楼,偶尔夹杂其间的水泥房子,寥寥坐在家门口聊天的老人,无一不在宣告着昔日的繁荣已经变得衰败。

   
   

场地原貌


当历史前行更迭,场所的功能不再重要时,其承载的情感价值和启发空间便是建筑留下的价值。


“建筑虽已废弃,但 很多植物从建筑结构的缝隙中向阳生长,让人感受 到生命力。我们希望从废弃中创造出一种共同生长的新生,人们从老结构中感受到新的能量和感知,也给整个地区带来对时间维度的新认识。”

——马岩松




在安静的村庄与江畔肉眼可见的高速发展之间,MAD试图通过设计把“历史”和“未来”这两个时间尺度并置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场景,让人们回归想象。




三层建筑结构被反射材料所包裹。老街环境被反射至结构上,界限变得涌动模糊。


  时间的灯塔第一版试验版,
结构及屋顶被银色反射材料包裹。



高耸的多媒体灯柱披上了七彩轻衣。白天,彩衣随风飘曳,清新浪漫;   夜晚,多媒体灯柱成为了西江的新“灯塔”,为对岸平沙岛和西江增添了超现实的梦幻色彩。




“时间的灯塔”将于2022年12月 - 2024年夏,在“艺术在樵山 ——2022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太平墟艺术区域展出。



※ 摄影:田方方, 陆屿, 张凯, 李均良
※ 视频:方方的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