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鹤年讲规划(8):古哲的启发——亚里士多德与美好城市
一只优蕥的猪
2024年05月17日 16:47:28
只看楼主

解释城市关乎理论,规划城市关乎实践。对于实践的智慧,亚里士多德给我的启发是:城市要“以人为本” 、市民要有良好习惯、规划者要有城市灵魂。   城市要“以人为本”


解释城市关乎理论,规划城市关乎实践。对于实践的智慧,亚里士多德给我的启发是:城市要“以人为本” 、市民要有良好习惯、规划者要有城市灵魂。  


城市要“以人为本”


城市的唯一目的是为市民提供美好的生活与生产空间。人是理性的动物,因此,美好空间就是“符合人的理性的空间”。如今大多数规划理论强调多元、多样,有“以个人为本”的倾向。亚里士多德的启发使我们聚焦于人人都有的“基本属性”(共性),而不是人人不同的“偶然属性”(个性)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亚里士多德非常懂人性,知道人的理性不能完全控制欲念,特别是享乐和愤怒。理性与欲念的斗争使人性内部失调。他认为,真正的智者和恶者极少,大部分人有时能抗拒欲念,有时不能抗拒欲念;有些人做了理性的思考,但到了行动时就会受到情感的支配;有些人不怎么思考,往往只按情感行动,但事后又后侮。这些都可以叫“受情感影响的有限理性者”。大多数人属此。他们就是“常人” 。  

怎样为“常人”规划城市?亚里士多德的启发是:我们需要一套公义(以整体利益为先、以不同的人的责任轻重和贡献多寡来分配权力和资源)和慎重的规划文化(以合适的行动去达成正确的目的)——强调共性与和谐的“以人为本”规划,以异于现今西方主流强调的差异与竞争的“以个人为本”规划。  


市民要有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会使人直觉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功能或目的,是驱动我们以理性去追求具有幸福感城市的先决条件。亚里士多德特别推崇公道、勇敢、慷慨。如果市民从小养成这些良好习惯,他们对美好城市就会有恰当的直感。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应该强调市民的责任、义务、权利。我希望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设有“美好城市”课程,由规划专业的专家或学者 来设计、讲授。规划专业应该教育自己、教育社会。  


规划者要有城市灵魂


谁是规划者?城市居民们生产、生活、生态活动肯定会影响城市空间的部署、分配与设计,他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在创造空间。但专业规划者被社会委以重任。什么是“创造”?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是一种从“潜质”(potentiality)到“实现”(actuality)的过程,从物料到形状“成形”的过程。  

以雕塑为例,雕塑家可以用一块大理石雕出不同的雕塑(形状)。什么才是最好的形状?是这块石的纹理跟雕塑师心中的造形最吻合时的形状。虽然,在工序上是先有石块纹理(潜质),后才雕出形状(实现)。但在“创造”的意义上,则是先有雕塑师心中的造形(实现),然后才能按这个造形去把石块的纹理(潜质)发掘出来。用在城市规划上就是先有蓝图才出现建设,意味着要有美好的蓝图才有美好的城市。   

可惜不少规划者对城市根本没有感情、没有承诺。他们的灵魂里不存在城市的“形”(最吻合城市潜质的蓝图),其创造出来的城市怎能美?看来,城市之美还是应该从专业规划者的灵魂开始。  

“以人为本”的规划会认识和接受大多数人均属于“既有理性但又受感情支配,想做好人但又经常犯错误”的人。如果市民从小养成向往美好城市的“习惯”,而规划者的“灵魂”又具备美好城市的蓝图,我们就有望了。  
欢迎大家文尾留言参与讨论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