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空间小,就不能满足丰富的景观?
小雨转晴
2024年05月13日 15:50:59
只看楼主

来源:庭院微生活

在很多人看来,现实本就无关风月,生活也未有许多的诗意可供寻觅。眼前植被繁杂而凌乱,缺少美感,阳光炙热且刺眼,风姿凛冽而飘摇。环境的随机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渴望一些灵动的元素来装点本该有的梦幻色彩。      

在很多人看来,现实本就无关风月,生活也未有许多的诗意可供寻觅。眼前植被繁杂而凌乱,缺少美感,阳光炙热且刺眼,风姿凛冽而飘摇。环境的随机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渴望一些灵动的元素来装点本该有的梦幻色彩。      
香港 ,这座繁华中隐含孤独的国际城市,在过去和现在都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注视着往来的过客。然而,作为一处人多地窄的城乡空间,辖区大部分人口都聚集于维多利亚港两岸狭隘的都市圈内,水泥森林阻隔了山水、蓝天、星空,留给人们的栖息空间十分有限。
繁华而拥挤的香港市区(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 如何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如何简约高效地营造景观环境,如何缓解窄小压抑的视觉效果就成为了港式景观必不可少的设计理念 。二十多年来,贝尔高林在不断践行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在小空间里做复杂元素成为了行业处理城市化危机的规范手法。  
水之魂 | Capitol
在西贡区首都径附近,郁郁葱葱的丘陵地貌构成了香港少有的自然环境。山下林木之间,一片平坦的土地面朝着不远处的平静海面,似乎在诉说着并未消逝的往昔片段。
西贡区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处仅有1.4公顷的幽静地带,内部排列着多栋高层住宅,有限的室外面积使项目难以细致的拆分区域,贝尔高林 以尊重场地、因地制宜为理念,寻求项目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将单一的景观元素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从而满足住户的高端生活要求。
▼“Capitol”项目平面图
在这里,水景是户外空间的核心景观。设计师希望 利用贯穿整体的水系去缓和西贡的潮湿炎热,并对住宅区内部的小气候进行调节 。故而在规划伊始,便设置了泳池、跳泉、湖泊等不同水域,尽可能将流动的水延伸到人们可能会接触到的一切角落。
▲丰富的水景观设计
中央泳池取代了普通大区的露天广场,旨在 打造一个水上社交场所 ,贝尔高林藉此鼓励住户(年轻人为主)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水韵的律动中将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充分表达出来。
▼泳池实景
因项目地势局促, 大面积的水域可以扩大空间效果,软化景观过渡不均衡造成的生硬感 ,各级水面通过丰富的轮廓形态,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观赏效果,防止了审美上的单调乏味。 边界通过高差的营造使不同功能性的水面得以分离,呈现出有序的层次感和秩序感
▲水池周边以假山石营造高差
“首都”水景的复杂性还体现在 日夜更替带来的动态变化上 ,白天黑夜,趣味迥异。身临其境,你会看到:晨间,水面和谐宁静,如春梦无痕;夜晚,万物彷佛刚刚苏醒,斑斓的灯光下,水中人影交错,产生时间和空间的错落感,使得“水”这个单一的元素在本案中实现了无穷无尽的变化。
▲夜晚时分,如梦似幻的灯光水景
袖珍花园:誉港湾   |  The Latitude
位于黄大仙区新蒲岗的“誉港湾”,是现代都市圈内典型的住宅样式,四周建筑密集,道路纵横,目之所及仅有连绵的车流和陆离的霓虹灯。试想给忙碌的生活一个选择,谁也不想在休息时间再去感受城市极致的温度和喧嚣。
香港市井百態(圖片來自網絡)
    于是,本次设计将会   为住户提供一个从繁华的市井中独立开来的,宁静深邃的生活场所   ,并在内部空间融入人们日常必需的活动区域。
誉港湾基于简约风格,其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环绕着几重层叠掩映的茂盛植被,用于分隔空间,   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的屏障形式能有效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进门后,耳旁的熙熙攘攘瞬间得到净化,似乎从现实世界穿越到另一维度空间。
▼誉港湾项目平面图
设计师精心择取了形态、大小、高低均适中的植物, 既对外部高楼予以遮挡,又保留了纯净清澈的天空。从内往外看,视线所到,皆是风景 。远山也被纳入视野供人们眺望观赏,小区形成了内外向并存的宜居氛围。
▼誉港湾內部实景
本案仅1.27公顷,如果以横向角度将功能性区域逐一铺排,则会产生逼仄生硬的违和感。贝尔高林 根据项目地势,采取了别具一格的高层做法,通过纵向方式解决用地问题 ,从露天广场、建筑阳台、楼顶平台……营造园林景观,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户外空间都被提取创造,供人们闲坐、交谈、互动、游泳、锻炼。因区位间高低落差较大,住户的穿行常需要跨水、拾级,趣味十足。
小区的园路不以笔直宽广取胜,而是将路线设计得转折迂回,缭绕多变,以此扩大游览时的距离感和空间感 ,在每个转角处、停留处,都布置了袖珍花园,实现了步移景换,层出不穷的理想境界。
▲雨天道路實景
海之诗:舂坎角 | Chung Hom Kok Road
舂坎角,是位于香港岛南区东南部,赤柱以西的一个海角,因这里靠山面海,气候适宜,故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胜地,建造着不少低密度住宅(中高级住宅)。
舂坎角海景(图片来自网络)
    贝尔高林主创的别墅项目分别位于舂坎角大道第44、46、48和50号,每一处都是独门独院的景观设计,由住宅建筑和室外花园两部份构成。   视其建筑面积的不同,适当点缀游泳池、草坪等户外区域。
▼舂坎角项目平面图
▼舂坎角手绘设计图
(图片可左右滑动)
一进门,花园就围合成清幽的小空间。为保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视点,庭院中心没有杂乱无章的配置,而是以 多层次的绿地和多样化的坐具设计增强了空间的综合性和丰富性
▼多层次的绿地和多样化的坐具设计
由灌木丛、景观墙、铺地等进行的区域分割,划出多个立体的小尺度空间,适用于人们静坐、休憩、运动、交流等所有户外不断变化的行为活动。   设计丰富了交往空间的框架,提升了人参与进来的可能性   。心情和思绪也能随着空间的流动实现良性调整。
▼各种小尺度空间,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植物高度的提升能使人们的游览视线得以提高,欣赏到更多角度的美景   。为此别墅的围墙通过植物混种打造成生态植物绿墙——用极简色块拼接,层次感简洁而突出,点缀以几何形态的花团,营造出视觉的亮点。下层再用小灌木收边,起到衔接草坪与垂直绿墙的功能。人们的视线上下移动,享受到植物设计带来的美感。
▼植物绿墙与道路实景
人工手法营造复杂的场地地形,如参差层叠的石级、高下互妙的水池等,使住户不会因空间的狭小产生乏味平淡的观感。  
▼人工营造高低地形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场地的历史文化、自然形态等特征,通过注入体现地域地貌的手段,加强园居者的识别记忆 。如楼顶的空中泳池, 边缘采用玻璃护栏,打破了户内户外的界限,水面与远处的海面融为一体 ,触目间,说不尽的山色秀美,海水壮阔,天蓝、海蓝、水蓝紧紧交织,达到了与外部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效果。
▼空中泳池实景
海子曾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舂坎角别墅的理念与之有着殊途同归的共鸣,希望   通过设计隐含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无限 往,和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
山趣久弥新   |   28 Barker Road,RBL 126 & Ext
Barker Road音译为百加道,是香港南部太平山著名的豪宅区,其地势高峻,向南可见狮子亭,向北望可以远眺繁华的维多利亚港及中环、尖沙咀两岸。
百加道28号由并列的七栋别墅组成,四周被山体围绕,除了入口处的泊车位和主场空间外,每座建筑只有前后两片平坦处可作为景观用地,空间之限制更甚于前例。
项目周边环境(图片来自网络)
设计师以现代英式古典风格为主调,吸收东方园林“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将英国文化中的优雅、高贵吸纳到传统文化中的庄重、精致中来。
▼百加道项目平面图
入口空间地势低矮,被做成下沉广场,以此打破平面的呆滞。道路和阶梯以折线形式穿插,横向和纵向的缭曲变化,带给人们心理一种进深扩大的暗示 。矮墙和花坛构建了门口有序的礼仪场所,使紧密相连的建筑彼此独立,生成属于自己的小环境。绿化与露土植物设计连成一体,顺着路径行走时,眼前风景一一展开,犹如画卷,每个细节均经得起远观近看。
▲入口空间实景
休闲花园建在山间低凹的狭窄处,边缘列植树木,中间用作活动草坪。对于景观设计, 要想把小空间做的丰富,就要使它显得凝练,要使之变得凝练,那么色彩就要有所限制 。本案中只准备少量主基色, 绿色增加花园的深度,让花园的视觉空间显得更大。浓淡不同的绿,夹杂紫、红等花卉,丰富了颜色的纹理,各植物之间相得益彰,在气候、光线、温度的变化中,花园的色彩也随之流动起来
▼花园实景
元素的丰富并不意味着繁缛,相反要特别注意减少场地限制带来的干扰。由于小空间的尺度更加宜人,便于日常的维护和搭理,人们与庭院景观的交流、对话会更加直接深刻。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