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艺之——厌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的厌氧降解过程(二)
yj蓝天
yj蓝天 Lv.16
2024年05月01日 06:31:5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环保工艺之——厌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的厌氧降解过程(二) 三、产乙酸阶段 发酵酸化阶段的产物在产乙酸阶段被产乙酸菌转化为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在运转良好的反应器中,氢的分压一般不高于10Pa,平均值约为0.1Pa。只有在产乙酸菌产生的氢被利用氢的产甲烷菌有效利用时,系统中氢才能维持很低的分压。通常在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着微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产乙酸菌靠近利用氢的细菌生长,因此氢可以很容易被消耗掉并使产乙酸过程顺利进行。

环保工艺之——厌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的厌氧降解过程(二)

三、产乙酸阶段

发酵酸化阶段的产物在产乙酸阶段被产乙酸菌转化为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在运转良好的反应器中,氢的分压一般不高于10Pa,平均值约为0.1Pa。只有在产乙酸菌产生的氢被利用氢的产甲烷菌有效利用时,系统中氢才能维持很低的分压。通常在厌氧颗粒污泥中存在着微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产乙酸菌靠近利用氢的细菌生长,因此氢可以很容易被消耗掉并使产乙酸过程顺利进行。

除了许多产甲烷菌可以利用氢以外,硫酸盐还原菌和脱氮菌也能消耗氢。此外少量的产乙酸菌也利用氢,这类产乙酸菌能使用氢作为电子供体将二氧化碳和甲醇还原为乙酸,此即同型产乙酸过程。

四、产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里,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在厌氧反应器中,所产甲烷的大约70%由乙酸歧化菌产生。在反应中,乙酸中的羧基从乙酸分子中分离,甲基最终转化为甲烷,羧基转化为二氧化碳,在中性溶液中,二氧化碳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存在。

这一过程是厌氧反应过程的最后一步,将前面所产生的有机酸等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如果这一过程不能顺利进行,挥发性脂肪酸会大幅度积累,导致整个系统的酸化,最终使厌氧反应停止。

五、其它生物厌氧降解作用

在处理含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废水的厌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也会被细菌还原。硫酸盐或亚硫酸盐会被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其氧化有机物的过程中作为电子受体而加以利用。SRB将硫酸盐或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这一过程会使甲烷产量减少,因为SRB的生长需要与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同样的底物。在硫酸盐存在时,硫酸盐还原菌(SRB)将与产酸菌(AB)和产甲烷菌(MB)相互影响,相互竞争,这表现在以下几点:

1)SRB和MB之间对氢和乙酸的竞争。这一竞争的结果将决定厌氧过程的终产物是甲烷或是硫化物。

2)SRB和AB之间对底物丙酸和丁酸的竞争。

3)不同类型的SRB之间对硫酸盐利用的竞争,这在硫酸盐浓度较低时尤为重要。

研究已证实SRB即使在很低的硫酸盐浓度下也能保持很高的代谢活性,像乳酸、乙醇、丙酸、丁酸都很容易为SRB作为底物利用。这意味着即使在低浓度下厌氧污泥中也会有大量SRB存在,因此当硫酸盐浓度增加,硫酸盐还原过程会立即加快。这一过程的发生,产生大量硫化氢,致使MB活性减弱,直至死亡。这就是含高硫废水(例如味精、糖蜜酵母等废水)难以用厌氧方法处理的原因。

当处理水中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时,会发生脱氮过程。脱氮是由脱氮微生物来进行的,它们能利用硝酸盐来氧化有机物。脱氮过程中,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经由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氮的氧化物。

 


8d7cbeea6f8944651f2c.doc
16.0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tumux_11846
2024年05月01日 06:40:22
2楼
厌氧技术在环保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原理就是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气体和副产物,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处置。在厌氧降解过程中,污染物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成无害的产物。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监测参数,以确保降解效果和环保要求。根据我了解的中国现行规范,关于厌氧技术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这些规范中对厌氧技术的应用条件、工艺要求和排放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总的来说,厌氧技术在环保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达到预期的环保效果。
回复
yj蓝天
2024年05月02日 06:15:57
3楼

厌氧是污水生化处理的一种,尤其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有很高的经济性

回复
yj蓝天
2024年05月03日 05:57:07
4楼

说的不错,多谢您的关注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