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大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构成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第五大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构成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羊峡水电站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主要任务是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电站于1976年1月开工建设,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其中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1989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
电站单机容量3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库容247亿立方米,是黄河上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多年调节水库。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重力拱坝、两岸重力墩、泄水建筑物及坝后厂房组成,最大坝高178米。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枢纽,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当时以大坝最高、水库库容最大、水轮机单机容量最大闻名于世。
拉西瓦水电站
拉西瓦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与贵南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规划的大中型水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
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双曲拱坝、坝身泄洪建筑物和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组成。电站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单台装机容量70万千瓦,是黄河流域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单位千瓦造价最低、经济效益良好的水电站和西北电网750千伏网架的重要支撑电源。
李家峡水电站
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上距黄河源头1796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大型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大坝为三圆心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55米,厂房为坝后式双排机厂房。
李家峡水电站于1987年7月开工建设。该电站是我国首次采用双排机设计,也是世界最大双排机布置的水电站。电站4号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新技术,在当时国内尚属首例;采用的滑坡体大吨位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该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公伯峡水电站
公伯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四座大型梯级水电站,电站单机容量3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4亿千瓦时。枢纽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和泄水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最大坝高132米。工程于1998年开始施工准备,2001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8月下闸蓄水,9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工程在建设中实施32项设计优化,首次在国际上开展大型竖井式水平漩流消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首次采用混凝土挤压墙技术,获国家专利。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30年经典工程奖”等诸多荣誉。
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上,是我国水电先辈响应党中央号召,在一穷二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自己勘测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调试管理的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型水电站,创造了新中国水电工业史上七个“第一”,具有发电、防洪、防凌、灌溉、航运、旅游、工业和城市供水等综合功能。
大坝坝顶全长840米,坝顶高程1739米,坝高147米,水库库容57亿立方米,水库面积130平方公里。工程成功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和“国家工业遗产名录”。2021年,被中宣部和国资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坡头水利枢纽
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主要任务是灌溉和发电。工程位于中卫市境内黄河干流上。
工程总控制灌溉面积134万亩,总库容2600万立方米,总装机12.03万千瓦时。最大坝高37.8米,坝顶长867.65米,坝顶高程1242.6米。河床电站安装4台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组,泄洪闸设计泄洪流量6550立方米每秒。工程的建设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
青铜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上游,宁夏青铜峡峡谷出口处,是一座以灌溉与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和工业用水等效益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闸墩式水电站。
青铜峡水利枢纽于1959年开工建设,1967年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1978年全面竣工。该工程的有效利用,为解决我国多泥沙河流上的水电站排沙问题积累了经验。
三盛公水利枢纽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磴口县与杭锦旗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亚洲最大低水头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是国家三个特大型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也是黄河上唯一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引水平原闸坝工程,灌溉面积1194万亩。
工程于1959年6月动工,1961年5月建成运行。工程规模为大(1)型,等别为一等,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交通、水力发电、生态补水等综合效能。“一首制”引水,结束了河套灌区“多口引水,无坝自流”“天旱引水难,大水流漫滩”的历史,把黄河水灾害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中游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是一座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
工程于1994年11月开工建设,1998年11月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7.5亿千瓦时,设计年供水量14亿立方米,其中向山西省引黄工程供水12亿立方米,向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供水2亿立方米,在服务黄河治理开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
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投入运用。此后,又经历了两次改建,三次运用方式调整。它的建成使用,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调水调沙、库区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综合效益。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位于黄河最后一道峡谷处。枢纽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径流量的91.2%、输沙量的100%。投运以来,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
新中国成立后,在1946年至1949年复堤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四次堤防加高培厚。2022年,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全面建成,加固堤防1371公里,设计防洪标准达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历史上曾经“千疮百孔”的旧堤已变成了护佑黄河安澜的“铜墙铁壁”。
渠村分洪闸
渠村分洪闸是一座承担着分滞黄河洪水重任的I等大(1)型工程,位于濮阳县渠村乡,1976年施工,1978年竣工,2019年除险加固,总长749米,共56孔,设计最大分洪流量为10000立方米每秒,在黄河超标准洪水防御中发挥削减洪峰、蓄滞超标准洪水的关键作用,被称为“亚洲第一分洪闸”。2021年,渠村分洪闸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第八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除险加固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022年成为黄委首座水闸类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入选河南省首批“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实践基地;2023年入选河南省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录。
东平湖滞洪区
东平湖滞洪区是黄河下游唯一的重要滞洪区,始建于1958年,处于黄河过渡性河段与弯曲性河段相接处的右岸,跨山东省泰安、济宁两市的东平、梁山、汶上三县,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分滞黄河洪水和调蓄大汶河洪水的双重任务。主要作用是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以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艾山以下沿黄广大地区的防洪安全。总面积626平方公里,老湖区208平方公里,新湖区418平方公里。东平湖防洪工程包括围坝、二级湖堤和3座分洪闸、3座泄水闸。
打渔张引黄闸
打渔张引黄闸于1956年4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是我国兴建较早,全国闻名的大型引黄工程,由前苏联专家参与建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后因黄河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1981年在原闸后改建桩基开敞式水闸新闸。2017年,实施打渔张引黄闸除险加固工程,同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开始引水,标准同老闸一样都为6孔,设计引水流量120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17.91米。随着新闸的落成使用,形成了“三闸飞潮”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