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之石!!
执着着执着
2023年09月14日 09:58:55
只看楼主

造园实践/园林研究 图1 元代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引子 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如鬼如兽,若行若骤……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白居易《太湖石记》

造园实践/园林研究

图1 元代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引子


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如鬼如兽,若行若骤……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白居易《太湖石记》




正文-
壹.背景
贰.   留园石林小院
  . 赏石原理
肆.   结语



壹.背景

说石,首先绕不开白居易,这位先贤是国内首个肯定了置石美学意义的人。   自此,石头在文人造园领域大展拳脚。

在被白居易正名前,石头早已不是当初的石头,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和象征, 无论在皇家还是民间,石头一直有着极广泛的生命力 :它 是东方神仙文化中三仙山的代表; 是蒲松龄笔下可吸日月精华,点化成精的代表;是曹雪芹笔下由颠僧幻化成人的补天顽石;是白居易笔下可鬼可兽的形象。

抛开象征意义,彭一刚一针见血的道出置石的作用:   “在多数场合下,人们对于山石的欣赏,主要还是限于它的形式美。从这种意义上讲,山石所起的作用颇近似于近代流行的   抽象雕塑   。”

留园石林小院便是欣赏“抽象雕塑”的典型空间,用近现代的说法,是一个专门   观赏太湖石的户外展厅  


图2 留园局部鸟瞰  


贰.留园石林小院

此处空间的任务很简单,解决园主的赏石需求。   确切命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   更好的欣赏不同姿态的峰石”。

每块石头皆出自然,并非工厂的批量产品,   会有品相优劣和形态差异。院内一共有多块峰石,可追溯到名字的有:   晚翠峰、迎晖峰、段锦峰、竞爽峰、独秀峰……   其中晚翠峰,品相最好,面面可观。   也是其中一任园主-刘蓉峰最钟情的一枚,为其撰写《晚翠峰记》,适合360°环绕观看。

假如已   将石头分出了三六九等,接下来如何布置?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主   建筑会事先落位,主峰晚翠峰放在哪个位置,才能保证舒适的观看?(图3)


图3 石林小院建筑布局



叁.赏石原理

1.观赏距离和湖石高度是关键
根据晚翠峰的高度,以视高比(D/H)   确定最佳观赏距离,再将石头安置落位。
2.观赏方式  
观赏可分为静观和动观,即停栖中观看和行走中观看。
以主峰石为圆心,最佳观赏距离为半径,沿圆周布置观赏点和观赏线路。  

1)动观  
动观线路有两条(图4)。
游园环线1为环布   四周的连廊,可远观峰石全貌;
  游园环线2小院内的环形小路,可近看石身细节。

图4 动观环线示意


图5 动线实景示意

2)静观
园中有三处静观空间:   揖峰轩     洞天一碧     静中   观(图6)。  

图6 静观视角和实景


至此,中心峰石的动观和静观均布置完成。   其他次要峰石的落位,依照同样逻辑,   根据品相和尺寸,遮挡瑕疵,展示最佳观赏面。

古人造园的高明之处,   远不在如何正确的观赏,而在如何正确且“愉悦”的观赏。洞天一碧   三面开窗,窗后分别植栽芭蕉( 7) 、竹子(图8)和紫藤。   在天光明暗对比下,   如同三幅动态挂画,即使烈日炎炎的夏日,   人在亭中,隐在   暗处,四周翠意玲珑,如同置身一块碧玉之中,这样的视觉感受,定会触发心理上的凉意。

图7 窗景-芭蕉


图8 窗景-翠竹

肆. 结语

石林小院中的赏石空间,可作为整个留园赏石的线索,最知名的冠云峰布景方式也不例外。   然而这又不足以说明迷宫般的意象,如果拨开迷雾,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可以看到造园极其理性的一面。

它在优先完成赏石主线的同时,又糅合其他动线(图9),既要联通西侧五峰仙馆、北侧还我读书处和隔壁的广阔东园,又要 引入自然和庭院,混合着隔而不断的墙体和开洞,使空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般的既   要、又要,   既饱含着活泼盎然的生命力,也浓缩了时间和空间的层层痕迹。

图9 平面示意


20世纪著名的雕塑家野口   勇曾   说:   “我喜欢想象把园林当做空间的雕塑       这句话大抵戳中了主流日本园林的要义   ,但放在中国可能行不通了。   雕塑除了满足自身使命之外,恐怕很难带来行望居游的生机体验和栖居乐趣。


图10  



  封面图    photo       by    ? 李望月;
图2-4 绘制 by ? 李望月
图5  photo   by  ? 李望月;
图6  绘制 by  ? 李望月
图7-8、10 photos by ? 网络;
图9  绘制 by  ? 李望月;
参考文献:
计成. 园冶 [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M].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6.  
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4.
刘先觉,潘谷西. 江南园林图录:庭院·景观建筑 [ 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