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量数据 可以 反映出 企业整体管理的水平,消耗量数据分为材料消耗和机械消耗,人工费的消耗是劳务分包,收集数据是在劳务分包数据库中。消耗量数据收集完成以后,可以作为评价项目部门管理水平的依据,从收集到的数据中可以找到项目管理的漏洞,从而得到有效的成本管理对策。 材料消耗量要从施工使用部位、收料方式、运输方式、工人损坏率、材料质量、数量单位口径等方面考虑。材料消耗量分析时,要区分地方材料、常用材料、甲供材料。地方材料中收料方式影响较大,甲供材料中数量单位口径影响较大。
消耗量数据 可以 反映出 企业整体管理的水平,消耗量数据分为材料消耗和机械消耗,人工费的消耗是劳务分包,收集数据是在劳务分包数据库中。消耗量数据收集完成以后,可以作为评价项目部门管理水平的依据,从收集到的数据中可以找到项目管理的漏洞,从而得到有效的成本管理对策。
材料消耗量要从施工使用部位、收料方式、运输方式、工人损坏率、材料质量、数量单位口径等方面考虑。材料消耗量分析时,要区分地方材料、常用材料、甲供材料。地方材料中收料方式影响较大,甲供材料中数量单位口径影响较大。
使用部位主要是针对构件尺寸考虑,收集数据时按标准构件统计,零星构件消耗量较大,不需要考虑差异性。例如陶瓷地砖铺贴,大户型与小户型相比消耗量要减少,收集时要考虑收集的数据是不是常用构件尺寸的消耗量,特殊构件还需要分类整理。
收料方式有多种情况,有货到清点、实方量取、折算重量、过 称 等方式,实际收到的数量与购买数量有差距,可以认为是收料方式的消耗。例如商品混凝土采购,采用罐车运输,出厂按照重量计算,结算时按照体积计算,材料人员收 料 就需要用过 称 方式折算出重量。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垄断地区供货资源,材料人员查到折算重量有偏差时,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罐车内注水搅拌,混凝土供应商采取这样的方式,现场管理失控导致材料消耗量增加。
运输方式不同材料消耗就有差距,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要计算到消耗量中,许多供货交易是落地价,让厂家或者经销商运到施工现场仓库,将损耗计算到价格中。例如室外地面石材铺装项目的采购任务,采购人员联系到厂家以后,约定价格为出厂价,运输过程中石材破损严重,损耗率接近10%,此损耗要合并入消耗量中。
工人损坏率是材料安装时工人施工中的损坏、按照比例求出的数值。不同施工队伍的损坏情况是有差异的,根据班组分包的专业和工人的责任心有直接关系。例如外墙铺贴面砖,工人对胶粘贴60*240尺寸的条形面砖施工工艺不熟悉,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观察到粘贴质量不合格,需要拆除重新粘贴,面砖全部报废,外 檐 涂料分包方的工人想省力,没有对已经铺贴的面砖做成 品 保护,碰掉窗口四周的面砖后又重新粘贴。
材料质量也是要计算在消耗量中的,安装过程中质量较差的材料损耗大。例如屋面瓦施工,屋面瓦采购价格低质量较差,垂直运输和安装时破损严重,这些损耗要计算在消耗量中的。
数量单位口径是采购与统计口径不相同发生的消耗,采购材料的单位与施工统计的单位不同,在折算时会发生差异。例如室内照明电线是 甲供 材料,建设方按照 盘为单位 计算供货数量,收货按照标签上注明的每盘100米折算,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每盘电线是95m长,合同中计算规则按照长度计算,供货按照数量计算,导致消耗量增加。
案例:某项目的屋面瓦材料消耗数据问题
某住宅项目屋面施工,屋面水泥瓦材料为420mm*330mm的尺寸,为甲指定材料,招标时建设方定价40元/㎡,工程结算时建设方扣除人领用材料款,发现供货单数量与结算工程量相差36%,屋面面积20500㎡,因材料损耗率就要亏损31万元。
商务人员发现此问题后,汇报给公司成本部门,要求对损耗率问题核查。成本经理开会决定处罚项目部门,问题归到项目部门,认为是管理失误造成的。项目经理找分包人理论,劳务分包合同约定屋面水泥瓦损耗率超过5%时,分包人承担超过部分的材料价格,此项超出结算工程量的33%,分包人认为不应承担此项责任。
因材料损耗分包人扣款的事项,商务人员与分包人重新核对工程量,发现商务人员计算与分包人计算工程量相同,但是供货材料单显示的数量与计算工程量差距40%,于是找现场材料人员核实工程量。
材料人员签字确认的是运输到现场工程量,每箱20片,每片420mm*330mm尺寸,经过计算每箱为2.77㎡,分包人提出水泥瓦铺设时要搭接,发现损耗率差距是水泥瓦铺设搭接造成的。每块瓦需要搭接1/3长度,损耗就是33%,分包人认定施工损耗仅可计算3%,小于分包合同约定5%的损耗率,分包人不应承担责任。
商务人员了解到工程量差距以后,要求建设方调整合同价格,因为综合单价填报为95元/㎡,劳务分包价格是50元/㎡,材料价格是40元/㎡,此项损耗33%的工程量未考虑在报价中。
建设方拒绝调整合同单价,建设方认为施工包括损耗率不予调整。成本人员分析以后,得出结论是采购口径与结算口径有偏差,是因为没有数据库指引而发生的报价失误。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数据收集要了解施工现场,对施工工艺流程清楚,收集到的数据才会有指导投标报价作用,否则数据存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必须核对数据的正确性,对有效数据整理分析,把材料损耗的各类影响要素考虑清楚,存储到数据库中才会发挥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