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2017-2021年五个年度,合同纠纷案件合计超过141万件 ,并且呈现出整体逐年剧增的趋势,可谓是触目惊心。工程合同纠纷会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最终结算,参与工程建设的总包、专业分包、材料厂商、劳务等等相关各位的利益受损,小则给企业经营造成负担,大则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2017-2021年五个年度,合同纠纷案件合计超过141万件 ,并且呈现出整体逐年剧增的趋势,可谓是触目惊心。工程合同纠纷会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最终结算,参与工程建设的总包、专业分包、材料厂商、劳务等等相关各位的利益受损,小则给企业经营造成负担,大则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个工程结算拖上一二年,甚至几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我们发现很多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主要是发生在项目结算阶段,其中争论的焦点大多是“工程量”的确认。由于甲乙双方对规范、定额的理解是千差万别,有时设计图纸本身也有歧义,模棱两可,再加上计算主体所处的立场不同,计算方法自然也迥然不同,计算结果更是大相径庭。有时用于“工程量”核对的时间,远远超过“工程量”计算本身。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通常采用固定价、变动量,甲乙双方会把争取利益的焦点,落在了“工程量”多少的博弈上,从而导致结算工作迟迟不能了结,工程结算的延期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工程量”的实物工程量计算,本身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工程量”在不同情景下“工程量”的计算依据并不相同,比如清单工程量、定额工程量,比如招标工程量、施工图工程量、现场工程量等等,所以也导致“工程量”的不统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工程量”对量的复杂和难度大,也给造价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由于我们现行计量标准,分为国标清单规则,各省定额规则,港式清单规则、还有部分房企有自己的计量规则,“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并不统一,另外全国各地的定额计算规则也大不相同。
难点:工程项目往往遍布全国各地,工程造价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种规范标准和全国各地的计算规则,同样造价工程者的学习成本提高,企业购买各种算量软件的成本也大幅提高。
有些工程项目为赶进度,通常是边设计,边招标,边施工,不同阶段,通常有不同版本的图纸,导致计算依据的不唯一。例如:招标阶段,要按照招标图算量;重计量阶段,按施工图重新算量;结算阶段,要按照竣工图算量。经常会出现招标量、现场量、结算量不一致,往往要反复计量,并依据不同版本的图纸计算量差。
难点:对于造价人来说,要反复算量、反复计算图差与量差,这个过程相当繁琐,工作量巨大,我们发现,甲乙双方在重计量和结算过程中争议比较的大有两个点,一个是招标图和施工图的图差部分工作量,一个是实物工程量和施工图工程量的差距部分,一个是由设计变更引发的,一个是由施工方案变更引发的,甲乙双方站在不同角度,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争论不休。
目前主流算量使用的建模算量软件进行算量,建模算量软件总体普及率在60%以上,各地普及情况不一样,还有一部分采用CAD算量、表格算量、手工算量等等,由于使用工具的不同,软件的算法有差异,计算底稿的格式不同,计算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偏差,导致后期的对量比较复杂,这种博弈最终也会体现在计算工具上,例如:通过算量软件的隐性设置,故意增加或减少工程量。
难点:目前使用建模算量软件的普及率较高,但是对于中小施工企业预算员,部分还处在CAD算量或者表格算量,算量效率和准确性很难保障,尤其是在后期结算时,很多审计单位都是要求用建模算量软件,计算底稿不同会导致对量的时间更长,不利于施工企业结算。
由于算量工作专业涉及多、数据量大、计算量大,一般在招投标阶段,时间要求紧急,对招投标企业的计算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业主通常会委托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不会委托专业的造价机构进行服务,而是由企业预算员自行完成,不同企业的算量能力差距较大,能力较弱的一方往往会处于劣势,由于计算能力的差距,可能会导致对工程投资决策出现误判和错判,最终导致巨大的财务损失。
难点:10万平米以上的大体量项目,对企业造价人员的算量效率和算量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般中小企业造价人员配备较少,遇到大型项目或者多个项目并行时,往往计算能力达不到要求,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算量的质量很难做到精确。另外,涉及重计量或结算的项目,由于三边工程的存在,反复算量,反复核对工程量也是常见现象,耗时又耗力。
-
统一全国 “工程量”计算规则 ,在清单招投标中,通常采用固定价和变动量,“工程量”的计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是甲乙双方利益博弈的焦点。在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要建立统一的全国计算规则,解决各地区计量差异,规避理解分歧,这一举措势在必行。
-
统一“工程量”结算依据 ,面对三边工程,招标图、施工图、施工现场,“工程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工程量”的结算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依据计算更为合理,以减少甲乙双方的利益分歧,同时减少重复、反复的计算工程量,减少甲乙双方在“工程量”上的无畏博弈。
-
推行柔性合同 ,目前甲方为了降低发包风险,往往喜欢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发包,这也是施工方在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后,将利益的矛盾最终转移到工程量的变更和签证上面等等,如果采用一些相当柔性合同,加强施工方的利益保护,有些难题可能就解决了。
-
加快过程结算实施推进 ,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过程结算,相较于竣工结算,推行施工过程结算,主要作用是规范施工合同管理,避免发承包双方争议,节省审计成本,有效解决“结算难”,从源头防止农民工被欠薪。将过程结算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加强过程管理和动态控制,能使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价款问题得到反馈、调整和及时解决。
综上, “工程量”对量确实比较复杂,但是难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难在甲乙双方利益的博弈上 。如何不让工程结算堵在“工程量”对量这个卡点上,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以公平、效率、共赢的视角,来解决工程项目结算难的问题,以缩短结算时间,提高竣工结算的效率,解决各种因工程项目因未按时结算导致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