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常见木结构
zsd_6780763867
2023年08月15日 15:53:14
只看楼主

导读: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成与世界其它体系建筑迥然不同的外形特征。 梁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

导读: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成与世界其它体系建筑迥然不同的外形特征。

梁架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

图片

除了抬梁式、穿斗式和抬梁穿斗结合式的木构架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就是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平面组合、外观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结构类型与材料特性的制约。
 

图片
抬梁式构架
图片

 
抬粱式构架,又称“叠粱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它是在柱子子上放粱、粱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粱,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粱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粱的做法。

抬粱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可做出美观的造型。
 
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图片

抬梁式构架主要出现在北方和南方闽粤地区

这种结构需要极结实的大梁和木柱,因为举架的重量全部集中在一根横梁和两根木柱上。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问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图片
穿斗式构架
图片

 
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斗架”。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

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纤子用在内柱之间。斗枋、子往往兼作房屋阁楼的龙骨。

图片

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同构架。

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增多。此法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鉴于柱子过密影响房屋使用,有时将穿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穿枋上,而这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应增加。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兼有挑梁的作用。

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屋顶,一般是平坡,不作反凹曲面。有时以垫瓦或加大瓦的叠压长度使接近屋脊的部位微微拱起,取得近似反凹屋面的效果。


图片
抬梁穿斗结合式
图片

 
图片

当人们逐渐发现抬梁式与穿斗式这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以后,就出现了将两者相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木构架,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木构架,这样既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
 

图片
干栏式构架
图片


干栏式构架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台上放梁、铺板,再于其上建房子。这种结构的房子高出地面,可以避免地面湿气的侵入。

图片

但是后期的干栏式木构架实际上是穿斗的形式,只不过建筑底层架空,不封闭而已。
 

图片
井干式构架
图片

 
井干式构架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垒,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墙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图片

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所以建造容易,不过也极为简陋,而且耗费木材。因其形式与古代的水井的护墙与栏杆形式相同而得名。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成与世界其它体系建筑迥然不同的外形特征。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无敌是多么孤独
2023年08月15日 17:36:33
2楼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成与世界其它体系建筑迥然不同的外形特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