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
best百斯特
2023年07月28日 14:22:51
只看楼主

  1、 实际上大家对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混淆了:支水准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到未知点,再回到同一已知点的过程。虽然它也有一个闭合过程,但在测量上并不能看成是闭合水淮。支水准计算时往返定权值一样,已知点到未知点的高差一般用往返高差的中数来处理。如二、三、四等水淮环形网与已知点的联测,是一种特殊的支水淮。而闭合水淮实际上指的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环形网,也叫闭合路线环。

 

1、 实际上大家对支水准与闭合水准的概念混淆了:支水准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到未知点,再回到同一已知点的过程。虽然它也有一个闭合过程,但在测量上并不能看成是闭合水淮。支水准计算时往返定权值一样,已知点到未知点的高差一般用往返高差的中数来处理。如二、三、四等水淮环形网与已知点的联测,是一种特殊的支水淮。而闭合水淮实际上指的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环形网,也叫闭合路线环。
2、这样,水准测量中对允许误差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a、对附合或环形网存在一个闭合差,所以它的允许误差用“允许闭合差”来衡量,与路线全长有关。这就是规范中说的“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b、而对于支水淮这种特殊情况,计算它的允许误差用另一个名字“往返较差”来衡量,也即规范中说的“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只与往返单程长度有关。实际上二、三、四等水淮环形网与已知点的联测的误差也须用“往返较差”来计算。而且规范还对支水淮的路线长度特别限制,规定为附合路线的一半。

1、不符值(往返测较差)不是闭合差,它是针对支水准这种特殊路线的误差值计算方法。因为支水准既不闭合也不附合,不存在闭合差。
2、支水准路线可以存在几个未知点。但它的条件是只有一个已知点。因这种路线缺少检核条件,所以规范还对支水淮的路线长度特别限制。
3、在二、三、四等的水准测量中,存在着水准环形网的,对这个环形网的误差用闭合差进行计算,如下图中的由6个点组成的闭合环。对环形网的一点与已知点的联测的路线,用“往返测较差”进行计算,如下图中的1-A路线、3-B路线,而且必须往返测。
4、你说的正方形中,如果只有一个已知点,在淮测量中严格讲是支水准,对它的误差计算采用“往返较差”进行。

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水准点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记为BM(Bench Mark)。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1)永久性水准点  国家等级永久性水准点,如图2-14所示。有些永久性水准点的金属标志也可镶嵌在稳定的墙角上,称为墙上水准点,如图2-15所示。建筑工地上的永久性水准点,其形式如图2-16a所示。

(2)临时性水准点  临时性的水准点可用地面上突出的坚硬岩石或用大木桩打入地下,桩顶钉以半球状铁钉,作为水准点的标志,如图2-16b所示。

二、水准路线及成果检核

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相邻两水准点间的路线称为测段。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附合水准路线

(1)附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7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B所构成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1)闭合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8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2、3、4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BM.A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支水准路线

(1)支水准路线的布设方法  如图2-19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BM.A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1进行水准测量,这种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称为支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要进行往返测量,以资检核。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转点用TP(Turning Point)表示,在水准测量中它们起传递高程的作用。

如图2-20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HA,现欲测定B点的高程HB。

观测与记录

表2-1  水准测量手簿

测站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高差/m

高程/m

备注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

1

2

3

4

5

6

7

1

BM.A

1.453


0.580


132.815


TP.1


0.873


2

TP.1

2.532


0.770



TP.2


1.762


3

TP.2

1.372


1.337



TP.3


0.035


4

TP.3

0.874



0.929


TP.4


1.803


5

TP.4

1.020



0.564


B


1.584

134.009

计算检核

7.251

6.057

2.687

1.493


∑a-∑b=+1.194

∑h=+1.194

hAB=HB-HA=+1.194

2.计算与计算检核

(1)计算  每一测站都可测得前、后视两点的高差,即

面进行观测。利用前、后视的黑面和红面读数,分别算出两个高差。如果不符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例如四等水准测量容许值为±5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最后结果,否则须要重测。


四、水准测量的等级及主要技术要求

在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有:三、四等水准测量和等外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2。

表2-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

水准尺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符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50

DS1

因瓦

往返

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

±6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2.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又称为图根水准测量或普通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测定图根点的高程及用于工程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3。

表2-3  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

水准尺

视线长度

/m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符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等外

≤5

DS3

单面

100

往返各次

往一次

±40

±12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五、三、 四等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2-4。

表2-4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

累积差/m

视线高度

黑面、红面

读数之差/mm

黑面、红面

所测高差之差/mm

DS1

100

3

6

三丝能读数

1.0

1.5

DS3

75

2.0

3.0

DS3

100

5

10

三丝能读数

3.0

5.0

2.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和记录

一个测站上的这种观测程序简称“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四等水准测量也可采用“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的观测程序。

表2-5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双面尺法)

测站

编号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


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

-红

平均高差

/m

备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




后-前

K为水准尺尺常数

表中

K12=4.787

K13=4.687

1

BM.1-TP.1

1 571

1 197

37.4

-0.2

0 739

0 363

37.6

-0.2

后12

前13

后-前

1 384

0 551

+0.833

6 171

5 239

+0.932

0

-1

+1

+0.8325

2

TP.1- TP.2

2 121

1 747

37.4

-0.1

2 196

1 821

37.5

-0.3

后13

前12

后-前

1 934

2 008

-0.074

6 621

6 796

-0.175

0

-1

+1

-0.0745

3

TP.2- TP.3

1 914

1 539

37.5

-0.2

2 055

1 678

37.7

-0.5

后12

前13

后-前

1 726

1 866

-0.140

6 513

6 554

-0.041

0

-1

+1

-0.1405

4

TP.3-A

1 965

1 700

26.5

-0.2

2 141

1 874

26.7

-0.7

后13

前12

后-前

1 832

2 007

-0.175

6 519

6 793

-0.274

0

+1

-1

-0.1745

每页检核

∑⑼=138.8         ∑[⑶+⑻]=32.700      ∑[⒂+⒃]=+0.886

-)∑⑽=139.5      -)∑[⑹+⑺]=31.814  

=-0.7=4站⑿              =+0.886

∑⒅=+0.443    2∑⒅=+0.886     总视距∑⑼+∑⑽=287.3

3.测站计算与检核

(1)视距部分  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离:⑼=[⑴-⑵]×100

前视距离:⑽=[⑷-⑸]×100

计算前、后视距差:⑾=⑼-⑽

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2)水准尺读数检核  同一水准尺的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尺常数K(4.687m或4.787m)。红、黑面中丝读数差⒀、⒁按下式计算:

⒀=⑹+K前-⑺

⒁=⑶+K后-⑻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⒀、⒁的值,三等不得超过2mm,四等不得超过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  根据黑面、红面读数计算黑面、红面高差⒂、⒃,计算平均高差⒅。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黑、红面高差之差:⒄=⒂-[⒃±0.100]=⒁-⒀(校核用)

式中  0.100——两根水准尺的尺常数之差(m)。

黑、红面高差之差⒄的值,三等不得超过3mm,四等不得超过5mm。

平均高差:⒅⒂+[⒃±0.100]

当K后=4.687m时,式中取+0.100 m;当K后=4.787m时,式中取-0.100 m。

4.每页计算的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视距离总和减前视距离总和应等于末站视距累积差。即

∑⑼-∑⑽=末站⑿

总视距=∑⑼+∑⑽

(2)高差部分  红、黑面后视读数总和减红、黑面前视读数总和应等于黑、红面高差总和,还应等于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即

测站数为偶数时

∑[⑶+⑻]-∑[⑹+⑺]=∑[⒂+⒃]=2∑⒅

测站数为奇数时

∑[⑶+⑻]-∑[⑹+⑺]=∑[⒂+⒃]=2∑⒅±0.100

用双面水准尺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记录、计算与校核,见表2-5。

免费打赏
yj蓝天
2023年07月29日 07:06:14
2楼

好资料,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