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山坡上的栖居空间多维探索/M.A.O
wux7788_19545
2023年06月05日 10:04:30
只看楼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山居生活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向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到山里去,代表着低密稀缺、自然价值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山居产品成为当下的热门。 中国山水如诗如画,在我国的国土面积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在坡地之上建造建筑物已经非常普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山居生活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向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到山里去,代表着低密稀缺、自然价值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山居产品成为当下的热门。


中国山水如诗如画,在我国的国土面积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在坡地之上建造建筑物已经非常普遍。


山居市场的号召力和山地环境的普遍性,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启了对坡地建筑漫长的多样化探索。


坡地建筑是建筑形式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由于其依山而建,立体层次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对于设计而言是一个有趣的挑战。回顾M.A.O.的建筑作品,从文旅小镇、酒店到住宅等,我们也与山地、坡地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尊重场地”、“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更具开放性的创意思路和空间思维,最终成果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嵌入山体的地景建筑


一、坡地小品。对于坡地小品,通常会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嵌入山体的地景建筑,另一个是漂浮在空中的吊脚建筑。沿着这两个思路,设计团队很快展开了构思。从概念的纯粹性和体验的独特性上看,前一个思路更有创意一些。

▲场地分析

▲剖面分析


二、漂浮院落。但是在概念的深化时,遇到困难。地景建筑对山体的开挖比较大,施工难度和造价都会增加,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似乎在原本岭南小镇的基础上产生了些异化。思路收回来,院落式的布局应该是空间的主调,与地形的关系是借势,但是彼此独立。这就产生了“漂浮庭院”的想法。



三、引爆点。在确定了“漂浮院落”的方向后,设计团队重新梳理设计逻辑。售楼部项目的立足根本是这块地的景观视线,是观赏区域水景的高点,视线纵深很大,周边景观植被非常好。因此,需要在景观视线上做文章,将优质景观做成项目的引爆点。通过景观路径的推演,最终,一条面向景观的“轴线天桥”成为项目的核心引爆点,成为串联整个空间的纽带。



以“轴线天桥”为核心的漂浮庭院


#路径体验

沿水边小径拾级而上,一座小山门在树影下隐约可见。穿过山门,石板逐渐平整,进入了开放的小院。自动门缓缓打开,这里是接待大堂,稍作停留,一转身,便发现一条笔直的路径伸向远方。走出门外,沿天桥步行,周围地势逐渐降低,花草树木萦绕周围。穿过一片低矮的屋顶,到达轴线天桥的尽端。我们已经漂浮于树林之上,眼前是蜿蜒的湖面,千亩的丘陵和林地,远处是山麓的剪影。相信这一刻,观者的心中会有些波澜。



#空间组织


整个“漂浮庭院”是围绕一条“轴线天桥”展开的。在入口接待区前,利用场地高差爬升了一定的高度后,天桥与接待厅标高齐平,直接将观众拉到尽端的观景点,这些是在完全平面上的活动,一气呵成。通过展厅建筑内部的螺旋梯,人流被导入室内,进行洽谈和参观。展厅、接待厅、签约以及后台四栋独立的建筑围绕中心庭院展开,庭院沿自然地形组织,北高南低,逐渐坡入水面。建筑架空于庭院之上,以展厅为最高。



庭院中心设计露天茶室,作为精神的核心。



   


因地制宜,层层递进的退台式结构


#场地分析

位于北向山坳,北有溪流,三面围山。地势陡峭,基地内最大高差为40m。场地北向为天然湿地景观,视线开阔深远,是主要展示面和景观面。


本案充分考虑场地现状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湿地景观-前场水域-山间泳池三个标高的景观联系,将湿地景观融入整个用地,建筑主体量通过飘板的抬升,竹构体系的消隐,从而凌驾湿地景观之上,形成了建筑和院落彼此独立、互为借势的关系,也由此产生了“漂浮院落”的一特色空间。


▲仰山书院重要高差处理节点


#见山明性


“明月山下明月川,半山别院半山泉”


要想找寻到保利·明月川的确切之所,须得先走上一段绵延起伏的山路,当你在山林竹海间见到一处错落舒展的建筑物,便是仰山书院到了。


林梢半掩的仰山书院是保利·明月川精心构筑的前庭,它深入山林腹地,却以退台式的结构出现于世人面前。


这种如山峦般层层阶梯递进的退台式结构是建筑学中极为艰难的修筑法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依山势而下,让数栋建筑自然分散在山林之间,即保证建筑与自然间的分寸感,亦兼顾生活所需的阳光与气流畅通。


这种远超传统修筑难度的独特结构,自是意味着不菲的造价与时间成本,在一年多的反复推敲、设计、选样到最终的施工中,我们从【禅】、【泉】、【山林】处汲取灵感,小心翼翼地“谦逊”介入,以不破坏「禅宗」、「栖隐」的那种神韵与纯粹。


▲手绘稿


山间的“雾气”也是入题的重要线索。受武功山脉纵横交错的地势影响,从东北至西南的山形走势、近1600米的海拔高差、88.1%的森林覆盖率,共同形成“山间奇雾”的景观。大雾之下,周边的山峦轮廓被抽象为曲线线条,若隐若现。


“在设计之初,我们特意去场地体验了一次大雾,雾中山水的奇妙感受令人印象深刻。”受此启发,建筑师把“悬浮”“轻盈”作为核心意象,回应缥缈的山水意境。


▲效果图

▲仰山书院入口效果图

▲仰山书院-建筑实景


方案将主要书院功能抬高至二层,底层空间被最大程度释放出来,与山水景观带完全联通。竹构架连廊串联整个建筑,展开约80m长的蜿蜒曲线,水平地漂浮于场地之上,与山水的曲线相呼应。


▲竹廊水影-实景

▲多层级的庭院空间-效果图


因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自然村落


#场地分析

基地位于景区山脚下,是一个元宝形地块,背山望水,交通便利。场地内部有一条水渠穿过,将场地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块,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场地北部现存三株百年古樟,沿河一侧树木林立,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


秉着“尊重场地,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理念出发,设计师们通过对环境的再认知,从场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山林水石便成了关键线索,按图索骥地寻去,我们发现打造一处自然村落式的酒店是对场地最好的回应,希望它是从地里钻出来的,最好还沾着几份“土气”,与周遭互为风景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因形就势 | 顺应山水格局


在场地竖向的处理上,酒店布局以对自然最小干预的原则出发,通过内部土方置换及自然坡地的打造消化场地高差,形成错落有致、开合有序的建筑排布。此外,考虑到场地的防洪问题,建筑在竖向处理上,做了底层架空,景观考虑到土方及排水等问题,没有全部随建筑抬高,因此形成了部分有趣的吊角楼,遵从自然的同时,也丰富建筑形态和景观层次。


▲建筑排布

▲功能布局


#在地化设计 | 还原村落本色


自然村落式布局


自然生长的村落常以分散式布局散落在乡野中,相互间形成一种有机组合。因此,我们在酒店形态的描摹中,摒弃了传统酒店的集中式布局,将建筑打散落于场地中,非整形的布局成就了多元的空间,也造就了场地间多样联系的可能。



建筑点缀,山水天成


在山水天成的画卷中,自然环境作为主体,建筑点缀其中,形成一种恰如其分的平衡。因此在建筑的体量把控上,我们本着对自然的敬畏,尽量压缩建筑的体量,让酒店伏在场地之中,将核心景观周边的建筑控制在一层,偶有二层建筑散布在场地外围与村落的相接之处。



结 语

坡地建筑是原生态建筑、景观建筑和人文建筑的集中体现,在这场探索之旅中,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对高差的考量、观景视野、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等是坡地建筑设计的重要要素,此外,为了适应地形,接地形式往往采用退台式、架空式、吊脚形等设计策略。而在建筑结构形式之上,我们更注重的是项目所面向的客户的体验感。


绿地·拾野川的销售中心,选取景观视野最佳的山坡地打造坡地建筑,呈现以极具特色的观景天桥为轴线核心的院落。保利·明月川美学体验中心于山水中见精神,回应宜春文化,将场所精神赋筑一院一廊,创造了一次建筑与禅道的对话,以禅筑景打造漂浮院落。聚龙·牯牛降酒店以自然为底色,顺应山水格局,重塑幽居理想,打造错落有致的自然村落式酒店。


任何场地都存在一种场所精神,而建筑师要做的就是要通过新的景观、空间、体量、路线的设计等多维设计手段,在地挖掘场所精神。“天人合一”传统哲学、文化美学与人文精神是M.A.O.坡地建筑设计的核心,坡地的特殊性也让“在地设计”的探索之旅更具创造力!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