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一在建工地基坑发生坍塌,危及旁边小区高层建筑,紧急安排居民疏散
自黑abc
自黑abc Lv.2
2023年05月24日 08:59:47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5月22日晨,安徽省宣城宁国市凤形西路,一在建工地基坑发生坍塌事件。 坍塌部位紧邻一小区高层建筑,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紧急安排居民疏散,并转移至宾馆安置。截止目前,共计发生两次坍塌,暂无人员伤亡报道。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当地遭遇持续强降雨 。 据相关人员透露, 造成本次坍塌事件的原因是该再建工地总包方将土方开挖拍卖给了第三方。而土方开挖方为了利益,擅自更改基坑支护方案。将基坑护坡支护,更改为支护桩施工。导致支护强度不够,又恰逢当地雨季,最终造成本次事件发生。



5月22日晨,安徽省宣城宁国市凤形西路,一在建工地基坑发生坍塌事件。

坍塌部位紧邻一小区高层建筑,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紧急安排居民疏散,并转移至宾馆安置。截止目前,共计发生两次坍塌,暂无人员伤亡报道。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当地遭遇持续强降雨

据相关人员透露, 造成本次坍塌事件的原因是该再建工地总包方将土方开挖拍卖给了第三方。而土方开挖方为了利益,擅自更改基坑支护方案。将基坑护坡支护,更改为支护桩施工。导致支护强度不够,又恰逢当地雨季,最终造成本次事件发生。






基坑整体坍塌

不亲身经历,不知其恐怖

2019年南宁绿地中央广场房地产项目D号地块(二期)基坑北侧约60米支护桩突然崩塌!所幸无人伤亡。

基坑事故之所以频发,原因非常多。 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因素不容忽视:

(一)地下情况复杂,不可见
地下情况错综复杂,土层分布、地下水情况、承压情况,任何一份详勘报告也无法穷尽所有的地下土层的详细情况,往往被忽视的、没有被探测到的一小段淤泥层、承压水层、风化断裂岩层都可能导致支护结构破坏,随即成为事件的决定因素。

(二)设计理论复杂
号称建筑工程四大力学之一的“土力学”是一门异常复杂的学科。相对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公式模型理论严谨科学,土力学有一大奇处就是理论著作汗牛充栋,居然没有一种理论一个模型一统江山,大家都是“无限接近于真理”,有时理论之间还会相互打架。因此,实际设计中是要各种理论之间相互验证,大大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三)末端管理失效严重
不管是甲方还是施工单位,均对现场存在大量的违规操如超挖严重、坑底长时间暴露、坑边坑底扰动严重等作听之任之,未严加管理,同时还对基坑的一些常见异常如裂缝、沉降等视而不见,麻痹大意。

基坑建设的趋势特点

随着闹市区工程越来越多,车位比例越来越高, 目前的住宅、商业或办公类项目基坑工程正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紧、近、深、大 ”。

(一)越来越紧

基坑开挖越来越紧凑,贴近红线开发。土地资源紧张,项目向土地要效益,怎么办?唯有向地下发展,贴近用地红线建设。如某项目基坑开挖十余米,离用地红线仅3米。毫无放坡空余空间,给开挖、支护和现场管理都带来严峻挑战。

(二)越来越近

越来越靠近既有建筑物、道路、地铁、管线等对变形沉降非常敏感的既有建(构)筑物。周边建筑物对沉降非常敏感,需要对其的距离、层数、基础结构、地下室的情况详细调查,埋地煤气管道、高压线缆、通信电缆、供水管道等对变形非常敏感,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要详细记录其管径、壁厚、接头方式、埋设年代等参数。基坑边道路行车载重还需要调查临近道路结构、宽度、车辆通行情况。

(三)越来越大

基坑越挖越大,现在的项目标配是整体开挖,地块多大,基坑就是多大。因此十万数十万面积基坑屡见不鲜。四边各长达数百米,地质情况复杂,每边都不一样。软弱土层、淤泥层、风化岩层参杂其间,地下水,岩隙水,承压水各不相同,详勘报告难以详尽,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挑战,边施工边设计边调整,成为常态。

大基坑还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建造周期长,坑底暴露时间过长,支护超过稳定期限,临时变更设计,导致基坑支护能力不足,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某房产西南某项目基坑坍塌就有可能就是此类原因导致。

(四)越来越深

当车辆越来越多,人们对停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时,基坑就越挖越深。武汉某TOP房企项目地下基坑深达33米,长300米,宽120米,挖土量120万立方米,地连墙最大钢筋笼重量高达85.6吨。越来越深的基坑工程对设计、施工和管理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对此类项目的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

那么,基坑事故都可以分为哪些种类,是如何产生,怎么防范呢?


基坑失效常见场景分析

(一)基坑体系分类

基坑的支护,按照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与材料划分可分为, 以水泥稳定土为材料的水泥搅拌桩 以钢为材料的钢板桩 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或钢筋混凝土板桩

(二)基坑失效模式分析

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很多,粗略地划分,有三种形式:

1、支护体系破坏:

(1)整体失稳(2)支护结构倾覆失稳(3)支护结构滑移失稳(4)“踢脚”失稳(5)锚撑失稳(6) 支护地基承载失稳;

2、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

(1)土体渗透破坏(2)流土(3)突涌、管涌;

3、周边及内部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

(1)建筑物沉降(2)道路裂缝、管道变形(3)坑底隆起。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各类失效的具体原因:

(一)支护体系破坏

1、 基坑整体失稳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质详勘文件未清楚载明基坑各段土层的地质特征,设计未充分应对,如土层A和土层B之间存在裂缝、断层、淤泥质土层,土层间剪切强度相差过大,导致剪切应力过大,传导的土压力可能远远超过支护结构设计承载力;

土层中还有承压水层、岩隙水,也会改变土压力;

基坑支护薄弱,围檩施工不规范,或未达到强度要求;

施工方违反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基坑作业原则,均可能导致基坑失稳。

2、 支护结构倾覆失稳

支护结构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支护结构或悬臂式支护结构中。

如图所示,支护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Ea的作用下,支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支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支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Ep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支护倾覆的主要原因有边坡荷载过大,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或者超挖严重等

3、 支护结构滑移失稳  

重力式支护结构由于支护结构基础土层摩擦阻力降低,被动抗力Ep小于主动土压力Ea,平衡被打破,导致支护结构滑移失稳。摩擦阻力的降低可能是坑底扰动、坡脚扰动、地下水冲刷、不同土壤结构等  

4、“踢脚”失稳     

土层A或土层B主动土压力Ea突然释放,小于支护被动抗力Ep,可能会导致支护结构向坑外翻到,导致“踢脚失稳“。

导致”踢脚失稳“的原因可能有坑边严重沉降,悬空等。

5、 锚撑失稳

锚撑失稳发生于土锚和拉锚结构的支护结构中,大多是局部发生,锚杆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锚杆的拔出、断裂或预应力松弛。如果是整体破坏,首先应考虑的基坑整体支护的不足,而不是单个锚杆的因素。锚杆破坏的主要原因有设计不足,锚杆数量或强度过小,密度不足,坑边载荷过大,扰动过大等。  

6、 支护地基承载失稳

支护结构地基承载失稳主要是因为重力式支护结构,重力压力过大,地基承载力不足所导致。在重力G和主动土压力Ep的作用下,支护结构收到的合力常常是倾斜的,倾斜的合力造成基底土壤的挤出压力,造成支护结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造成基坑失稳。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