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古镇
cof_67972268
2023年05月22日 09:10:24
只看楼主

▲  洋中镇所在区位 1


▲  洋中镇所在区位

1

   概况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古镇位于鹫峰山脉的东南余脉,有洋中溪、东山溪和陈洋溪三溪汇流,山水毓秀,人才辈出,历来是蕉城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有“蕉城好西乡”的美誉。这里还是福建第一位丞相周导、国子先生周斌、忠节大人陈纪的故里。        
          ▲            东山村整体鸟瞰        


2

    双村并立的古镇格局

如今的洋中古镇包括洋中古村和东山古村两部分,由自然河道和穿境而过的304省道分隔——东南侧是东山村,以陈姓后裔为主;西北侧是洋中村,周姓人氏居多。      

▲  村落外部环境

沿着公路南侧建筑间隙中有四根石柱,承托着重檐木构的亭阁式跨街牌楼,上书“东山古境”四字,穿过牌楼就进入了东山村,这里留存有西乡地区最长最宽的古商街“东山古街”。如今尚存超过300m长的古街,其上为“块石拼砌、条石嵌中”的地面铺装,风貌古朴。沿街铺面为一色的二层木屋,有客栈、酒市、药铺、裁缝、染铺、打锡、米面作坊等……经营茶米油盐,满足日常用度。每家都设有砖石砌造或木质的柜台,搁物摆摊,柜台上方是短木窗板,侧旁则是可完全脱卸门板、敞开经营的门面。在柜台上方的木板上,常开有直径约20cm的小窗洞,有圆形、宝瓶形,或上圆下方,乡邻称为“夜市”或“财门”,用于夜间经营时递出货物、交换钱币,是曾经动荡时局下为防匪防盗而采取的聪明办法。在风貌完整的古街商铺后面,是依山而建、层层向上的夯土民居,墙高且厚,开窗少且小。

▲  商铺林立的东山古街

▲  可脱卸门板上和宝瓶形窗洞  


洋中村与东山村紧邻毗连,在公路的北侧隔水相望,此地也是洋中镇区驻地所在,故村中主街于1958年进行了拓宽改建,所幸彼时的房屋营建仍采用传统材料和建造形式,故街道风貌仍可圈可点。巷道内的古民居大多保持夯土墙体,开上大下小的扇形小窗洞,别具特色。村中“光禄祠”“周氏宗祠”和“大圣宫”都是建造精良、特色突出的重要古建筑。      

▲  1958年拓宽的洋中主街  

▲  古街生活  

3

   传统建筑艺术特征

东山古街上的柳州祠,始建于南宋,是为曾任南宋柳州知府的爱国将领陈纪而建。历史上柳州祠经历多次重修,由门楼、前天井、廊庑、正厅、后天井、后堂和清代增建的古戏台组成。沿街的入口八字门墙与重檐四角的屋面十分出众,门前的半月形坪场全用卵石拼砌,立旗杆石两对。古戏台为外四方内八角斗拱飞檐二层结构,中央藻井升拱层层叠叠,极富动感,并以“古城墙”环绕“暗八仙”的木刻纹饰,寓意纪公镇守边关保卫宋朝江山,此装饰题材可谓独树一帜。台座四面满镶木刻《三国演义》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戏台两侧设计为看戏包厢,供妇女儿童专用。整座戏台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在当时的宁德首屈一指。

▲  柳州祠的古戏台与包厢

供东山村民议事和举办红白喜事的公共建筑“上下大厅”,是承载传统社会宗族秩序的功能性建筑。下大厅总建筑面积400 m 2 ,是村民举办结婚仪式的场所,厅前有“白象饮湖”水池;上大厅总建筑面积300 m 2 ,是专为50岁以上正常死亡、留有子嗣的老人举办丧葬仪式的场所。

▲  白象饮湖与民居

古民居“六扇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每扇都有风火墙相隔,后天井还挖有水井,关起门来,防火防盗,功能齐备,可以守卫很久。

▲        支弄      

▲        美轮美奂的藻井与雕刻      

▲        古民居外门      

4

    现存状况及保护建议

涵盖东山村和洋中村两片的洋中古镇已实施了部分整治工程,目前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的景观组织和环境提升,两村的资源点之间略显离散、联系性弱;二是沿省道两侧建筑界面风貌欠佳,在展现历史文化价值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            亟待修缮的民居        

▲  不断修缮的古民居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