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山川奇秀:一种融括山河形势塑造景观格局的风景营造观*
人在天涯903
2023年05月11日 09:07:01
只看楼主

1   何谓“括山川奇秀”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强调人工建设要根植于自然,用心体悟自然形势、提炼山川之巧、融汇环境之美,构建城乡空间与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的整体格局,营造“括山川之奇秀、收风景之丽都”的人居意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括山川奇秀”的风景营造传统,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收山海之胜”“负山带海、天人合一”“山城相依、水城相映”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1

  何谓“括山川奇秀”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强调人工建设要根植于自然,用心体悟自然形势、提炼山川之巧、融汇环境之美,构建城乡空间与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的整体格局,营造“括山川之奇秀、收风景之丽都”的人居意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括山川奇秀”的风景营造传统,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收山海之胜”“负山带海、天人合一”“山城相依、水城相映”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作为一种融括山河形势塑造特色格局风貌的本土风景营造观,“括山川奇秀”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尤重山水环境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强调用心识别蕴藏于大地山川中的独特形势,把握可资利用的地域风景要素与秩序,以之作为规划建设构思的依据和城乡景观格局建构的坐标。在此基础上,巧循山川地势建构城池边界,将山河形胜揽于城中;巧布街巷骨架,呼应远近风景,塑造妙映山河的景观序列;把控关键势位、契合山河巧势,营造揽胜空间,形成人与天地、山河的心目交会之处、感应之所;由此多措并举,实现城乡建设对地域景观资源的最大化融合,实现“城括山水之奇秀、山水得城之昭彰”的理想境界。纵观历史,此番实践贵在辨识难得的山川奇秀之景,并藉由人工建设巧力而有机融括之、升华之,实现人工与自然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可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蕴含“山川,生之者天地,而成之者人也”的中国营城智慧。

2

 “括山川奇秀”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持“括山川奇秀”理念的城乡规划建设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安徽歙县,“城东半抱山,西半据平麓”,择城内高、显之地巧营庙亭等关键空间,收揽山川胜景,创成特色格局。
  ▲    城垣图 [引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歙县志》]
安徽休宁,因循“群峰攒立、水贯其间”之独特山河形势,营建“万宁、齐宁、玉宁、萝宁”四门,吸纳四方景致,亦于山川奇巧处立亭建塔,升华意境,形成特色山水人居图景。
  ▲    城郭图 [引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休宁县志》]
浙江义乌,依循“襟溪带湖、群山环抱”之环境形势,因河湖为濠,亦于绣湖上筑岛理池、建寺修桥,创成精妙格局。
  ▲    绣湖图 [引自清嘉庆七年(1802年)《义乌县志》]
江西万安,城池营建“括山川之秀”,建五云门以收揽“秀异众山”,并结合“云洲回澜”“金滩晴波”等河湖佳景,塑造滨江景观,形成特色景观格局。
  ▲    县城图 [引自清光绪三年(1877年)《万安县志》]

陕西商州,巧循“四面环山、襟带丹流”之山川形势,布局学宫、城门以朝对山水,营建龙神阁、甘雨亭以吸纳景致,塑造妙映山河的景观序列;山东济南,“周廓十二里,大明湖居其半”,古人环湖营建系列人文景致,自然人文相为映衬、互为因借,营造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格局;凡此等等,皆具深意。下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江苏常熟、四川纳溪、湖北松滋、重庆、陕西安康蜀河镇,对“括山川奇秀”的实践要义做进一步阐释。

江苏常熟,“北控大江、东渐瀛海”、南倚虞山,形势极佳。古人察“山之脉络盖自邑西北境江阴来,至虞山而始大”,遂括虞山入城,以“城扼其首,塔镇于前”,使“灵秀之气聚而不散”,塑成“腾山为城,山光映照”之山城相融的整体景观格局。论及其要:因循虞山“蜿蜒起伏,卧龙四望”之势,“改廓邑城环岭为垣”,将“十里青山”环括“入城”;据虞山山岗建城门,立楼阁,供世人登临可观“楼橹内严,溪山外周”之景,统揽溪流汇海之势;亦于虞山东坡上立辛峰亭,尽纳“粉堞如带”“翠献丹崖”之景;择城内开阔处建方塔、筑城隍,修游文、言子书院,遥映山河秀美景致。由此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人居胜景。
  ▲    常昭县城全图 [引自清嘉庆十年(1805年)《常熟县志》]
四川纳溪,城市营建因循“肘江负山,枕带双流”之独特形势,融括山川奇秀之景,塑造城景相融的特色格局。论及其要:依循山川地势,塑造“东西通衢、南北相错”的城池格局;以河为带,于城内东北隅营建东文昌宫,于城外冠山营建西文昌宫,两宫隔河相望,塑成“半山楼阁空中绕,两岸人家一水分”的景观意境;于城东“山水形胜”之处营建魁星阁,其阁“凌霄蔽空”,登临可见“大江汪洋,千里奔赴,群山拱翠,烟波浩渺”;继又选址城内关键地段,点缀城隍庙、玉琳寺、云溪书院等人文建筑,以呼应周山环流之胜景。由此将山水奇秀括入城池骨架,又以人文建筑点化自然景致,自然、人文相得益彰,创造出山、水、城交相辉映的整体景观格局。
  ▲    县城图 [引自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纳溪县志》]

湖北松滋,“北滨大江,三面距陆”“西南襟带江湖,冈峦秀回”,形胜颇佳。城市营建遍察地域风景资源与秩序,累代创成融汇山河景致的特色空间格局。论及其要:顺应山川形势,秉持“不与水争地”的原则,沿江灵活经营城池格局;结合莱洲“踞江水分流处”之特色景致,于城西北隅高地建望江亭,尽览“清江白石映城郭”之景;于城南鸣凤山建鸣凤亭,涵括江河之壮丽景致,于城东郭修鸣凤书院,收揽山川之秀美景象,亦凭城东山岗之势构筑云联塔,遥峙内城之景,四围营建皆具增胜城景、对望涵纳之意。由此创造出“两江浩水天生景,十里芳洲月满楼”之人居意境。

  ▲    莱洲霁月图 [引自清同治八年(1869年)《松滋县志》]

重庆,古称巴县,“会二江之洪流,水陆交接,山川刚险”,形势颇佳。当地踞岩崖而营城,依江水而筑郭,塑造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的特色格局。论及其要:纳四山于城内,于东西二山点缀“五福宫”“金碧台”,以“俯窥阛阓,坐带江流”;于金碧山下修县学,“以长江为泮池、涂山为玉案”,将“城之秀气特萃于学宫”;亦因循山川地势布局文庙、城隍庙、总镇署、巴县署、行台等系列关键空间,创造出“山从城内起,殿倚堞边开”的人居格局。

▲  重庆城图 [引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巴县志》]

陕西安康蜀河镇,南滨汉水,北倚秦岭,山川环绕,景色秀美。古镇因崖为城,顺水为垣,择关键势位布局人文空间,形成融括山河形势的空间格局。究其概要:踞崖而立城门,借险以守城郭,城内因循陡坡分阶布局“三横九纵”街巷骨架;于汉水、蜀河交汇处巧营杨泗庙,将江水之浩瀚景致尽纳其中;于古镇中心修建黄州会馆,借东侧两峰为阙,塑造西连何家山,东收东山、云龙二山的山水人文景观序列;于寺梁子南坡高台建清真寺,登其上可远眺秦岭南麓山峦叠嶂,近瞰古街商贸云集、店铺林立。由此形成收揽山河、融汇人文的古镇景观格局。

▲  陕西安康蜀河航拍

总之,“括山川奇秀”作为一种融括山河形势塑造景观格局的风景营造观,体现了中国本土规划的整体思维,和善于发掘提炼地域特色风景资源与秩序,创造与大地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式空间格局的人居智慧。继承和弘扬“括山川奇秀”这一本土优秀传统,用心发掘和妥善保护城乡历史性景观格局遗产,用心辨识潜藏于山川大地中的地域风景资源,将之有机融入规划建设中,创造融括山川奇秀的现代城乡空间,对于塑造城乡特色风貌、提升人居品质与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3年05月15日 14:04:35
2楼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强调人工建设要根植于自然,用心体悟自然形势、提炼山川之巧、融汇环境之美,构建城乡空间与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的整体格局,营造“括山川之奇秀、收风景之丽都”的人居意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括山川奇秀”的风景营造传统,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收山海之胜”“负山带海、天人合一”“山城相依、水城相映”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