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括山川奇秀” 中国本土风景营造素来强调人工建设要根植于自然,用心体悟自然形势、提炼山川之巧、融汇环境之美,构建城乡空间与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的整体格局,营造“括山川之奇秀、收风景之丽都”的人居意境。由此积淀形成了“括山川奇秀”的风景营造传统,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收山海之胜”“负山带海、天人合一”“山城相依、水城相映”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1
何谓“括山川奇秀”
作为一种融括山河形势塑造特色格局风貌的本土风景营造观,“括山川奇秀”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尤重山水环境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强调用心识别蕴藏于大地山川中的独特形势,把握可资利用的地域风景要素与秩序,以之作为规划建设构思的依据和城乡景观格局建构的坐标。在此基础上,巧循山川地势建构城池边界,将山河形胜揽于城中;巧布街巷骨架,呼应远近风景,塑造妙映山河的景观序列;把控关键势位、契合山河巧势,营造揽胜空间,形成人与天地、山河的心目交会之处、感应之所;由此多措并举,实现城乡建设对地域景观资源的最大化融合,实现“城括山水之奇秀、山水得城之昭彰”的理想境界。纵观历史,此番实践贵在辨识难得的山川奇秀之景,并藉由人工建设巧力而有机融括之、升华之,实现人工与自然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可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蕴含“山川,生之者天地,而成之者人也”的中国营城智慧。
2
“括山川奇秀”的传统实践
陕西商州,巧循“四面环山、襟带丹流”之山川形势,布局学宫、城门以朝对山水,营建龙神阁、甘雨亭以吸纳景致,塑造妙映山河的景观序列;山东济南,“周廓十二里,大明湖居其半”,古人环湖营建系列人文景致,自然人文相为映衬、互为因借,营造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格局;凡此等等,皆具深意。下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江苏常熟、四川纳溪、湖北松滋、重庆、陕西安康蜀河镇,对“括山川奇秀”的实践要义做进一步阐释。
湖北松滋,“北滨大江,三面距陆”“西南襟带江湖,冈峦秀回”,形胜颇佳。城市营建遍察地域风景资源与秩序,累代创成融汇山河景致的特色空间格局。论及其要:顺应山川形势,秉持“不与水争地”的原则,沿江灵活经营城池格局;结合莱洲“踞江水分流处”之特色景致,于城西北隅高地建望江亭,尽览“清江白石映城郭”之景;于城南鸣凤山建鸣凤亭,涵括江河之壮丽景致,于城东郭修鸣凤书院,收揽山川之秀美景象,亦凭城东山岗之势构筑云联塔,遥峙内城之景,四围营建皆具增胜城景、对望涵纳之意。由此创造出“两江浩水天生景,十里芳洲月满楼”之人居意境。
重庆,古称巴县,“会二江之洪流,水陆交接,山川刚险”,形势颇佳。当地踞岩崖而营城,依江水而筑郭,塑造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的特色格局。论及其要:纳四山于城内,于东西二山点缀“五福宫”“金碧台”,以“俯窥阛阓,坐带江流”;于金碧山下修县学,“以长江为泮池、涂山为玉案”,将“城之秀气特萃于学宫”;亦因循山川地势布局文庙、城隍庙、总镇署、巴县署、行台等系列关键空间,创造出“山从城内起,殿倚堞边开”的人居格局。
▲ 重庆城图 [引自清同治六年(1867年)《巴县志》]
▲ 陕西安康蜀河航拍
总之,“括山川奇秀”作为一种融括山河形势塑造景观格局的风景营造观,体现了中国本土规划的整体思维,和善于发掘提炼地域特色风景资源与秩序,创造与大地山河景致有机交融、相辅相成式空间格局的人居智慧。继承和弘扬“括山川奇秀”这一本土优秀传统,用心发掘和妥善保护城乡历史性景观格局遗产,用心辨识潜藏于山川大地中的地域风景资源,将之有机融入规划建设中,创造融括山川奇秀的现代城乡空间,对于塑造城乡特色风貌、提升人居品质与内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