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演变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qq33374207
qq33374207 Lv.2
2023年05月10日 11:43:54
只看楼主

文章亮点 ? 以耕地损失和其他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  城市化指数级增长,而其他土地变化在1995-2005年达到峰值。 ?  175m蓄水前后土地利用/覆被有两种转换模式。 ?  到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1094km2,主要转为建设用地。 ?  大多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高度敏感的,并辅以其他因素。

文章亮点

? 以耕地损失和其他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城市化指数级增长,而其他土地变化在1995-2005年达到峰值。

175m蓄水前后土地利用/覆被有两种转换模式。

到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1094km2,主要转为建设用地。

大多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高度敏感的,并辅以其他因素。

图形摘要


          协调   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覆被 (LULC) 生态保护   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   生态脆弱地区   。对LULC变化的全面理解是协调冲突的前提。
          该文章 以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葛洲坝-三峡大坝(   GZD-TGD )建设和蓄水不同时期(1982-2020年)的LULC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   PLUS )模型对2030年的LULC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1982-2020年LULC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损失、林地恢复、城市发展和水域扩张 ,其中耕地减少4688 km2,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分别增加3273、1002和272 km2。   对于大多数LULC类型, 1995-2005年变化最显著,而建设用地在整个研究期间从0.41%增长到5.06%,主要来自耕地。   在自然发展情景下, 到2030年,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1094 km2。   175 m蓄水前, 各土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明显,植被变化最为明显;   而在蓄水后, 仅建成区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占耕地面积的2.66%。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和蓄水的直接/间接影响, 各驱动因素对LULC变化的贡献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LULC的变化以海拔敏感为主,其他因素辅助补充。   此外,各种类型的LULC在低海拔和缓坡地区的扩张更为频繁。
          研究结果   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更合理的政策,缓解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图1  中国三峡库区示意图

图2  1982-2020年三峡库区4个代表性年份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分析

图3  三峡库区1985-2020年、1985-1995年、1995-2005年、2005-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转移

图4  TGRA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扩张图

图5  不同时期、不同高程和不同坡度下各LULC类型的土地扩张百分比

图6  2015-2030年模拟LULC的空间分布和土地扩张

图7  不同时期不同LULC类型土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贡献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