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部分 1.横墙承重: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 2.纵墙承重:是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3.半框架承重: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墙承重的方式。 4.墙体的高厚比:是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与墙厚h的比值。 5.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
1.横墙承重: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
2.纵墙承重:是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3.半框架承重: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墙承重的方式。
4.墙体的高厚比:是指墙、柱的计算高度H。与墙厚h的比值。
5.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
6.墙脚:指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外墙墙角又称为勒脚。
7.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是各个部分能自由地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成为变形缝。
8.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9.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
10.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11.隔墙: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
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的,常用的有普通砖隔墙和砌块隔墙。
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由于是先立墙筋(骨架)后再做面层,因而又称为立筋式隔墙。
12.墙面装修:是建筑装修中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美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还具有保护墙体的功能和改善墙体热工性能的作用。
13.隔墙:属于非结构墙体,不是建筑中承载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分割室内空间。隔墙不承受任何外部荷载,其本身重量由楼板或小梁承受,按组成方式分为板材隔墙、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
14.填充墙:柱承载结构体系中,分隔室内外空间的墙体,不是承载系统的组成部分,即属于非结构墙体,这些墙体为填充墙。
15.涂料饰面:是在木基层表面或抹灰饰面的面层上喷、刷涂料涂层的饰面装修。
16.陶瓷锦砖:也称马赛克,是高温烧结而成的小型块型材,为不透明的饰面材料。
17.清水墙:凡在墙体表面不作任何外加饰面的墙体称为清水墙。反之则是浑水墙。
18.踢脚线:在内墙面和楼地面交接处,为了遮盖地面与墙面的接缝、保护墙身以及防止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而做成踢脚线。
19.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20.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21.窗间墙: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
22.窗下墙:立面上下窗洞口之间的墙体。
23.勒脚: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称为勒脚,一般是指室内首层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间的这一段墙体。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
24.圈梁:圈梁是间隔一定的高度沿结构墙体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其作用体现在与构造柱配合提高结构墙体的整体性,提高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净土楼板的整体性;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整体刚度,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房屋结构的开裂;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25.构造柱:墙承载结构体系中间隔一定距离沿结构墙体高度方向设置的贯通房屋全高的“柱”,其作用是与圈梁配合提高结构墙体的整体性,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整体刚度,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26.泛水:指屋面与高出屋面墙面结合部位的防水构造处理。
27.散水: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
28.钢筋砖过梁:在门窗洞口上部平砌的砖缝灰浆中配置适量的钢筋形成可以承受弯矩的配筋砖砌体。
29.自承重墙:承受自身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只传递上部墙体重力这部分竖向荷载,不传递上部屋顶、楼板灯水平分系统构件传来的荷载。
30.门窗过梁:墙体常常设置门窗洞口,为了支撑洞口上部墙体所传下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在洞口上部设置一个跨越洞口承受弯曲应力的构件,对于砌体结构设置一个独立受弯构件——过梁。
31.明沟:设在外墙四周的小型排水沟,它将经过雨水管流下的屋面雨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口,并流向排水系统。
32.滴水槽:设置与雨棚板、挑窗台下沿等处,防水砂浆砌筑而成,用以引导上部雨水沿滴水槽聚集而落下,以避免雨水沿墙面流淌,既减轻了墙面防水压力,又防止出现脏水流淌痕迹。
33.框剪结构:在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并与框架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竖向荷载内框架柱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受。
34.水刷石:墙面的施工工艺,它能使墙面具有天然质感,而且色泽庄重美观,饰面坚固耐久,不褪色,也比较耐污染。具体作法是15厚1:3水泥砂浆上素水泥浆一道,10厚1:1.5水泥石子,后用水刷。
35.砖混结构:这种结构墙体采用砖石材料(粘土砖、石材等), 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屋顶结构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或钢、木、钢筋混凝土屋架等。
36.砌体结构:用普通粘土砖,空心粘土砖、块石、各类空心承重砌块等按一定技术要求排列,通过砂浆粘结形成的柱和结构墙体等砌体,作为结构竖向分系统的房屋结构类型。
37.幕墙: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犹如悬挂的幕而得名,幕墙不承重但要承受风荷载,并通过连接件将自重和风荷载传到主体结构。按材料区分为轻质幕墙,重质幕墙。
38.隔断墙:非结构构件,作用是分隔与变化空间、遮挡视线,是非承重墙体的一种。
39.复合墙:在墙体内层采用蓄热能力较强(如红砖)的材料做承重墙,在承重墙和外层保护墙之间选用保温能力强的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组成的墙体称作复合墙体。
1.楼盖层:结构为楼板,楼板将承受的上部荷载将自重传递给墙或柱,并由墙柱传给基础。
2.地坪层:是建筑物底层与土壤相接的构件,承受底层地面上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给地基。
3.阳台:是多层或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室内外过渡空间,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
4.雨棚:是设在房屋出入口的上方,为了雨天人们在出入口处作短暂停留时不被雨淋,并起到保护门和丰富建筑立面造型的作用。
5.塑料地面:包括一切有机物质为主所制成的地面覆盖材料。橡胶地面:是以橡胶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多种材料在高温下压制而成。
6.材料找坡:将屋面板水平搁置,其上用轻质材料垫置起坡。
7.结构找坡:将平屋面的屋面板倾斜搁置,形成所需排水坡度,不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
8.水落口:用来将屋面雨水排至水落管而在檐口或檐沟开设的洞口。
9.泛水:指屋面与垂直墙角相交处的防水处理。
10.楼地层:包括楼盖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楼盖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
11.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用截面为凹凸形压型钢板与现浇混凝土面层组合形成整体性很强的一种楼板结构。
12.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强度高、防火性能好、耐久、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13.木楼板:在由墙或梁支撑的木槅栅上铺钉木板,木槅栅间是由设置增强稳定性的剪力撑构成的。
14.井式楼板:当肋梁楼板两个方向的梁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同位相交、成井字形时称为井式楼板。
15.无梁楼板:不设梁的楼板,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
16.雨棚:雨篷设在房屋出入口的上方,为了雨天人们在出入口处作短暂的停留时不被雨淋,并起到保护门和丰富建筑立面造型的作用。根据支承不同有采用门洞过梁悬挑板的方式,也有采用墙或柱支承。
17.单向板:在板承受和传递荷载的过程中,板得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的比值,当L2/ L1>2时,在荷载作用下,板基本上只在短跨方向(即平行于L1的方向)产生挠曲,而在长跨方向挠曲很小,这表明荷载主要沿短跨方向传递。
18.现浇带: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现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
19.整体式地面:即灰浆整体式地面,主要包括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等。
20.梁板式结构:当需要较大建筑空间时,为使水平分系统结构承受和传递荷载更为晶核合理,常在板下设置梁以增加板得支承点,从而减少板得跨度和厚度,这样就形成了梁板式结构。
21.叠合楼板:将整个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层厚度的下半部分进行预制,然后再其上现场配置部分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两部分结合起来共同形成完整结构层。
22.顶棚:又称天花、天棚,它是楼盖层的下面部分。
知识点:建筑构造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