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谈谈咱家的变频器
hanghost
hanghost Lv.12
2005年02月22日 20:02:43
只看楼主

变频器大本营, 主要说说咱们自家的东东,提起来实在有点脸红,殃殃十几亿人的大国,变频器做成这个样子,稍有点自尊的业内人士是不好意思挺着肚皮乱喊的,俺在这里只是稍微点评一下,阅者不必计较对错,一笑而已,更不必为此要找俺家的麻烦,俺受不了的。   成都佳灵,是咱们自家人中最早出来闯荡的,不到90年就行销全国,据说当时就有了中频变频器这个东东,可最终还是脱不了农民企业家的俗气,错过大好机会,弄成死不死、活不活现在的模样,令人心寒。

变频器大本营, 主要说说咱们自家的东东,提起来实在有点脸红,殃殃十几亿人的大国,变频器做成这个样子,稍有点自尊的业内人士是不好意思挺着肚皮乱喊的,俺在这里只是稍微点评一下,阅者不必计较对错,一笑而已,更不必为此要找俺家的麻烦,俺受不了的。
   成都佳灵,是咱们自家人中最早出来闯荡的,不到90年就行销全国,据说当时就有了中频变频器这个东东,可最终还是脱不了农民企业家的俗气,错过大好机会,弄成死不死、活不活现在的模样,令人心寒。
   相信知道变频器的人都知道普传,关于它本身前面有位仁兄说的已够清晰,属于那种只知挣钱,不知出好活的劣等建筑商之类的经典尚人。不关他本身如何,普传对咱家最大的贡献是生了一堆的子孙--据说已经有曾孙辈,这个功劳不可以被忽视,至少算一个英雄母亲。从93年开始,到今天的惨状,是不是够争气不用再说,中间摔了一大跟头,还差点没有回过气儿来。同一时期据说西安还有个什么春日,现在死没死不得而知。这里要提及一点的是,普传(自然包括它的徒子徒孙辈--安帮信、阿尔法、正弦、烁普等等)、艾默生、康沃,他们都是同一个祖宗,俺只是提示一点,普传戴老板的变频技术源于日本,与其他各家的变频技术的起源点相同。俺在这里只是说火种,没有其它的意思,如有触动某些人,先致谦了。大于大家后来的发展千奇百怪,不足为奇。
   安帮信,是最早闹分家的调皮小子,姓毕那家伙实在不安分,不过这可能也不怨他,谁让咱们中国人都有窝里斗的爱好呢。这里要数落的不是毕涛,他也算咱中国变频界一个不思上进的重要人物。要说的是安帮信的当家,人什么都可以忘,就是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前车之鉴,是要上点心的,可结果呢,安帮信还没有从普传那里断奶,就又弄出一个后辈--阿尔法,单是阿尔法还罢了,身子还没有调养好,这“正弦”又呱呱坠地,再好的身子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何况先天条件并不是很好,到现在是气血两亏,能不能调养好还是个未知数,非得大补才行,至于大补良药,就要靠他们自己找了。别整一个跑江湖的老同志在那里苦苦支撑,实在是为难他了。
   刚才提及咱们的毕老前辈不思上进,他老人家看到可能有点不高兴,不过事实俺又不得不说,按说毕老前辈是前辈高人,又经过这么些年的苦心修练,工夫应该深不可测才对,然而看看阿尔法,说真的,俺是有点失望的。阿儿法的资本结构按说是很稳定的,弘扬民族产业的高调俺是不敢喊的,但至少应该插一面小旗,给后来的人看看。可结果这么些年来,几乎是原地踏步,钱是挣了一些,给俺的感觉是要准备逃跑了,听说内部管理也不是很好,毕老前辈有点步牛顿晚年的后尘,热衷于旁门左道,当然只是听说,俺不负责任的。
   烁普的事情,俺就不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
   至于中大博立--博群,俺只是把它看成咱家一个不安分小子闹的一个笑话,随便拉了几个人,就想演京剧,戏没演好,大花脸到是弄了几个。不过事情很难说,没准有一天他们还真能成名角,演到中南海也说不定。类似的笑话现在还在不断的上演,比如浙江的正泰,俺实在是不看好。听说博群从康沃找了一个人过去,后来证实是真的,不过也听说作用不大。
   华东的海利,是未来变频器发展中不能忽视的角色,俺首先声明,俺和海利没有任何的关系,事实上,俺对假洋鬼子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但海利据说就是从东洋回来的海龟派的作品,俺一直还有点耿耿于怀,不过事实如此,俺也没有办法。海利发展速度,大有超过当初那个自喻为国产第一的“康沃”的速度,咱不管他外表漂亮不漂亮,但是他的市场运作,机器性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已显现出后来居上的苗头。
   提到康沃,就不得不多说几句,因为他的气势前一段时间确实有一些,不能忽略。俺觉得咱们最虚的变频器厂家有两个,一个是森兰,另一个就是康沃。牛皮喊破了天,也确实唬了一些人,不过这是不能长久的,如果后来的东东能够跟上,到也没有什么,但也不能过头。听说康沃在外面一直自誉为华为的技术,倘若华为真的和他打起官司来,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这么讲,所以是不是真的,大家自不用去想。或许是别人给他贴金也说不定,原因在于康沃有一个姓沈的,在华为工作过一段时间,倘若真的如此就是华为的技术,那华为的技术遍天下了。又据说康沃的技术全是一个姓余的“钵儿”里面装的东西,和姓沈的没什么关系,和华为有没有关系,俺就不说了。至于东东作的究竟怎么样?俺是有保留意见的,至少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绝对没脸到处喊树立民族品牌这样的高调的。康沃要分家?传了很久了,没有结果,或许这也是康沃的特色,正如其已经喊了三年的矢量控制型变频器一样。俺在这里只有一句话--看清脚下一路走好。
   山东的惠丰,有点委屈他了,本该在安帮信之前提及的,俺一时忘记了,俺觉得惠丰用“农民的儿子”去比喻比较恰当,敦厚朴实。起家不算太晚,做到今天,总算有了点家底,没有摔过什么跟头,但也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始终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3:20
2楼
yanxin   2003-9-8 11:49:00
   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株洲时代集团,他们的变频器已成功的在铁路干线上运行,成功的击败日本三菱、日立等厂家,拿到了158台香港地铁变频器的生产供货合同。听说过中原之星、中华之星、澳星机车吗?去了解一下吧!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4:04
3楼
大家好,我公司是意大利西威变频器的中国总代理商,该变频器目前已经在某大型电梯厂,和几家大型的塑料机械厂广泛使用,调试简单,性能稳定,价格和同类产品比较有优势。年销量3000台以上。因为业务的扩大,现在需要寻找一级代理商,欢迎各代理商来函,来电洽谈合作。
          另外我公司还是OMRON和LG低压的浙江总代理。期待和大家的合作。
              联系电话:0571-88225364转612 张先生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6:29
4楼
nebula:   2003-9-12 14:01:00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上海科达机电控制设备有限公司,自行开发了高压变频设备,自称输出波形为"完美无暇波",不过事实到也如此,我觉得以后有一番作为.

据说普传于2001年已联合大连电机厂等组成股份制公司,规模很大,应是国产变频器的发展方向。
DTC: 2003-9-21 20:05:00
   我看有必要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支持国产变频器?是从国家安全出发,还是基于国民经济的考虑。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基础制造业包括芯片制造、基础软件等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变频器当不在此列,中国本来就不可能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好,关键是要有自己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谈到国民经济,企业是干什么的?生产产品,解决就业、纳税才是企业的核心。西门子在天津、安川在上海、富士在无锡、艾默生在深圳、三肯在江阴设厂,都要给中国纳税、都能吸纳就业,同时还为中国提供更具性价比优势的变频器,又有什么不好?反观很多国产品牌,不自己努力作好产品,只靠一昧煽情,欺世盗名又有何益?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7:27
5楼
岸阅:
夹缝中生存的中资变频器品牌
  楼主讲的有一定道理,但对国产的东东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多鼓励,少贬低,要直面中国现状。多年来面对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国内不少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和人士纷纷加入到了这一市场中来,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属华为技术公司旗下的安圣电气公司,只可惜,它在2001年被美国电气巨头艾默生以7.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产品的销售势头不如当年的华为技术公司。目前国内品牌比较活跃的有森兰、先行、凯奇、利德华福、天宠、佳灵、时代和康沃等,但较大规模企业的出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对于国际上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我国变频器生产技术的落后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变频技术研究方面投人的人力物力不集中,没有形成市场竟争力,这是落后的根本。其次配套产业以及工艺加工设备的落后,难以适应变频器生产的发展。国产变频器无论在产品性能上还是在外观设计上都落后于国外,只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变频器领域,国内企业还很年轻,要走的路还很长。近年来国内变频器行业发展的特点为:
  (1) 生产厂家增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沿海开放省市如广东、山东、上海、江苏等,厂家有数十家,国外知名厂家也纷纷来华合资、投资建厂,以降低成本,以更优的价格供应国内市场,并已挤占相当的市场份额,如ABB、西门子、富士、三肯和台达等。
  (2) 国内变频技术的理论不比国外差多少,但在变频器的开发和生产上,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较薄弱,制造技术不及发达国家,功率开关器件的质量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变频器整机技术落后,国产变频器的档次较低,主要是低压(400V)小容量(315kw以内)产品。而对功能先进(含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高电压(3000V以上)、大容量(1000kw以上)变频器,国内还处于研制阶段,少见成熟产品,而且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国产机所需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生产几乎是空白,依靠进口。
  (3) 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国产企业进入电气传动领域时间短,无拳头产品,无成套电气设备。象ABB公司生产的ACS—600/1000系列,独树一帜,采用DTC技术,世界领先;法国 Schneider(施耐德)的TE系列是世界领先的电气产品,用户在享受高质量TE系列产品的同时,很可能会顺便接受Schneider变频器;SIEMENS(西门子)更是欧洲老牌劲旅,涉足广泛,在电力、电气传动、金融设备及家电行业里都是名牌。这3个公司都基本能提供工厂的全套电气设备。
  (4) 国产变频器刚进入市场,而变频器有3-5年的产品成熟期,质量是否可靠,性能是否稳定,有待于实践检验。有些国产品牌质量差,性能不稳定,返修率高,售后服务跟不上,影响国产设备声誉,间接帮助了洋品牌。更何况国内有些人本来就对国产设备不信任。
  (5)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许多变频器生产厂,避开通用变频器的生产,专注生产专业型变频器,包括深圳爱默生在内,都在生产供水专用,电梯专用,注塑机专用,中央空调专用,中压潜油泵专用等变频器,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不正确请同行指教!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8:25
6楼
qqhdg:   2003-9-27 12:45:00
   一关键是主开关器件的产业瓶颈,使开发迈不开步子,设计放不开;二是投资规模小,创业时只考虑什么时候出产品,快点上市;三是没有国外研发机构,的研发体系,形成不了调查,预研,研发,试制、试生产等几个步骤很少有走全的(多数是几个人关在屋里搞的)。四、可能开发者有不比国外差的,但他会向公司条件妥协。五、投资者不专业,过早对产品付与商业利益。以上可能是开发不出好产品的原因吧。
  剩下的可能是市场运做的问题了,一片混乱,没个公司都说要顶级业务员,可错就在这。(我敬佩康沃,现在的主力业务员都是自己培养的,很稳定,很优秀。市场领导人,缺乏系统管理,品牌策划,人员统筹,市场分析能力。变频器公司初始阶段,负责业务的多是老江湖,老板自己人。这是公司内部张力的存在。公司内部容易激化,是国产变频器厂家100%的历史,都是创建者自身利益和地位的争夺产物。
  罪魁祸首是变频器门槛太低,老江湖遇到不快就自己单挑,反正自己腰包会鼓,怕什么。
  不过从行业说,风机、水泵类变频器,由于负载特点,也不是那么惨烈。可能这才是国产变频器的制氧器。
  一点愚见,不是很成熟,希望各位前辈指教。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9:21
7楼
qqhdg:   2003-10-27 9:42:00
   在此,动荡的时期,我们不该期望谁站出来,为中国这连接在能源和执行部份之间的领域,做什么稳定的基石。说大些,中国的电机前边真不能象中国经济那样提供稳定可靠得动力。假如,中过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所有电机,前边都加一台无法预料是否可以不停的工作的变频器的话。那么加起来对社会的危害不小啊。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动力么,当在过几年,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失去后。我们的不稳定就成了微利加工业的杀手。我看想看国产变频器的明天,可能的在3、5年后才会有清晰的轮廓。这几你应该还是在目前的现状徘徊。
  成功、分离,象下蛋是的在繁殖,当冰川纪来临后,才会出现先进的哺乳动物。等待毁灭后的新生吧,那才是中国变频器的明天。
  今天,只是爬行动物的天下,怎么可以出现超前的生命特征呢。
  莫怪,没算骂人,生命本来就经历了这些进化过成么。
  主要原因就是适应,现在的市场适应任命赚钱的生存方式(太容易活了)。难道那个人不喜欢这种快乐的方式,只有大自然收回了他的慷慨,人们才会寻找心得的生命存在方式。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09:53
8楼
岸阅   2003-10-29 16:55:00
   全国目前有七、八十家从事生产变频器(包括国外品牌在国内建厂),主要厂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大多数国内厂家没有形成气候。成都佳灵,山东的惠丰,是国产品牌生产较早出来闯荡的(90年代初),而且坚持到现在,并取得一定发展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目前国内品牌比较活跃的有成都希望公司的森兰、北京的先行、北京的凯奇、北京利德华福、北京天宠、北京的时代,深圳的康沃、安邦信等,另外,广东还有爱德利、烁普、中大博立、阿尔法、英威特、星河、班泰科(Bantek)、岗蓝、科姆龙、正弦、依托、九德松益等牌;上海有东达、神源、格立特、海光和科祺等牌;南京有熊猫;浙江有海利、台州有富凌;山东有维坊的塞普,曲府有鲁都,青岛有吉纳和鲁西地区有风光牌;黑龙江有日锋,北京有清华同方、Newimage(景新)、时运捷等等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品牌变频器。但从产品容量来看,220kw以上的变频器基本还是由西门子、A-B、GE(通用)、罗宾康和ABB等所垄断;而中小容量的变频器50%为日本产品占领,如富士、安川、三肯、日立、东芝、三菱和松下等所垄断,国产品牌大多集中在75KW以下,但许多企业具称都可以生产到280KW的变频器,甚至有个别厂商宣称可以生产低压530KW功率等级的变频器。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北京利德华福、北京天宠、成都的森兰、佳灵、北京的凯奇、北京的先行、上海科祺等品牌企业(除成都的森兰外,正在研制)都是以生产6-10KV高压变频器为主。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10:47
9楼
IGBT:   2004-8-8 16:48:00
   据前些时间我的一些朋友介绍我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国内变频器厂家的内幕:
   富凌公司改革内幕:
   我们在这里不加任何评论,只是简单的把经过和结果描述出来即可。如有触及你利益的,不必动恕!你先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再作发表!
   2004年3月左右富凌从四川聘请了一位声称“变频器老江湖”的老头(据说曾任佳灵、普传、烁普、力普等公司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至于他叫什么姓什么?我倒不清楚,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查一查,再告诉我们好了。来了以后,他也从深圳聘请了有大约七八个左右的人,同时把以前公司的包括原总经理秘书、副总经理秘书在内的所有中层干部基本上全都拿下换成了他所信任的人。在长期高压状态下不少的基层员工粉粉辞职,包括公司以前的骨干员工、小组干部、中层干部在万般无赖、眼前无望情况下都不言而合的选择了”离开“。原总经理、副总经理则是敢怒不敢言,当然也吵过不少的架。就这样公司目前技术部原来5人全部辞职,服务部以前十多人现在只剩下三四人就连总经理秘书也辞职了。品管部生产部也大概走了七八个人吧!当然也招了一个新人,据不完全统计应该到目前为止走了二十多到三十个了吧。更重要的是公司还凭着"霸王合同"到处找从他哪儿出来的员工.(霸王合同:在富凌员工入厂时都给公司签了一个合同:内容要求不管员工任何方式离开富凌后的三到五年内都不能干同一行业,不能自己开公司等)至于这些情况的真实性你随便找一个富凌的员工一问便知!
   我只是众多富凌客户的一员,对富凌了解也只限于平日的交往和道听途说罢了,我只想找一个被他弃了的人给我做售后服务人员而已.你看我就得考虑这么多!其实我与那个老头都素不相识,对他也没什么恶意?他在中国变频器这么多公司混过,我相信大家知道他的做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共同看法欢迎发表!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2月22日 20:11:20
10楼
说己:   2004-12-4 0:25:00
   国产变频器只我意见
  1, 厂家与厂家之间的关系
  在论坛中常见到幸灾乐祸的人喊我见到某某变频器爆炸了,或大肆的贬低别的品牌,在经营中常常斗价格,不正当手段拉关系,等等。其结果是两败俱伤,都赚不到钱。最后都会为生存而愁。我认为应该借鉴历史,借鉴别的成功行业,结成同盟,行业自律,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多赢的局面。举例说明:浙江黄岩的模具制造业非常发达,超过老工业基地很多。他们是各自为独立实体又相互合作,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车钳刨铣磨各干各的,彼此配套形成规模,占领了市场。从最烂的旧设备入行,现在大部分配备先进的数控设备。他们没有老大掌控各个环节,唯有正确的一个老观念,有钱大家赚,一起发财。
  2, 厂家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
  分销商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哪个有钱赚就为哪个摇旗呐喊。所以厂家要保证分销商的利益,尽量的为他们考虑,尽量的承担厂家应该承担的风险,协调好最终用户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举例说明:第一代三垦变频器进入中国市场后期出现过一段断货的时间,恰好富士来了,没有三垦卖的商人们开始卖富士。用户习惯了三垦,就问为啥?商人就说富士好。结果到现在还有的用户无法公正的看待好坏。人言可畏啊!
  3, 厂家与直接用户之间的关系
  用户只管价钱合理并且好用,千万不要坏,甚至有时宁可花大价钱也要买名牌。因为大公司的服务好,产品相对稳定可靠。所以厂家要做的就是解除他们的顾虑。举例说明:某钢厂天车改造,经过寻价,选用报价最贵的,因为那个牌子的厂家保证了停机时间。为了保证变频器良好运行,还为天车配备了空调控制室,开天车的乐开花了。据说停机造成的损失非常可观,非两三个变频器可比。
  4, 厂家的定位
  厂家一定要有对自己的正确了解,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估,用户群体的正确定位。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自轻自贱,面对洋品牌就气短,对待同一起跑线上的兄弟就气粗。而且不要追求大而全。举例说明:某洋品牌15KW以下的销售额占该公司75%,最大只做到160KW。98年建厂,现在发展到40多个国家有其经销网络的国际性公司。
  5, 厂家生存的根本
  作为销售的产品一定要苛刻的要求质量,即使不卖到美国也要去申请UL认证。一样的设计,一样的IGBT,我们不可靠的根本就是辅助材料的不可靠,生产质量人为因素影响太大,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归根结底就是质量要求不严。举例说明:洋品牌的变频器小到导线,水泥电阻,大到PCB,电解电容,都必须有UL认证。这是质量的基石啊!还有,可能我们工厂里生产线上是坐着干活吧?很重视工作舒适性的老外却是站着干。为什么?你让工人站着就知道了。
  6, 厂家对待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人的身安人的心,你必须满足掌握第一生产力的人的生活需求,不外呼是个汽车,宽敞的房子。在洋人眼里的最低生活对于我们的知识分子已经很时尚了。将来的竞争绝对是人才的竞争。举例说明:老美之所以强大,很重一个因素是他广为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精英。我们国家培养的搞DSP的精英出去的太多了。如果是家里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哪。
  7, 厂家的销售。
  销售可是重中之重,洋各个品牌各有不同,以前的帖子有过探讨,说的非常全面。我们可以借鉴。千万不要靠挖墙角过日子。关键是建立适合自己的体系。
回复
hanghost
2005年03月01日 19:14:41
11楼
国产变频器路在何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