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行业术语名称解析(一)
yj蓝天
yj蓝天 Lv.16
2023年02月01日 07:16:16
来自于大气治理
只看楼主

(1)飘尘(Floating dust) 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粒径为0.1~10μm的粉尘微粒。而粒径大于10μm,在大气中靠重力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者称为降尘。飘尘一般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或某些金属元素(如镍、铬、锌等)都能吸附在其上。粒径小于5μm的飘尘能随着人的呼吸而被带入肺部深处或粘附在支气管的管壁上,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1952年在英国首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飘尘(5μm以下)为“载体”而被市民吸到肺部,以致造成四千多人死亡。另外,飘尘还会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受影响。

(1)飘尘(Floating dust)

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粒径为0.1~10μm的粉尘微粒。而粒径大于10μm,在大气中靠重力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者称为降尘。飘尘一般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气体、液体或某些金属元素(如镍、铬、锌等)都能吸附在其上。粒径小于5μm的飘尘能随着人的呼吸而被带入肺部深处或粘附在支气管的管壁上,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1952年在英国首都伦敦发生的“烟雾事件”,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飘尘(5μm以下)为“载体”而被市民吸到肺部,以致造成四千多人死亡。另外,飘尘还会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受影响。
2)呼吸性粉尘(Dust by breating in to the lung)

粒径小于5μm,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肺泡的粉尘微粒。从解剖死于尘肺的人肺组织中发现的尘粒,有95~99%的粒径都小于5μm。所以,现在一般认为5μm以下的尘粒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强调呼吸性粉尘进行控制,美、日等国还专门制定了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
3)微粒(Fine particulates)

微粒是微细的固体或液体粒子。这是近年提出的新名词,各国其定义不同,如美国,法国定其为3μm以下的固体或液体粒子;土耳其、芬兰定其为3.5μm以下;联邦德国定为7μm以下;瑞士定为10μm以下。由于这种微细粒子,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又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故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更大,为此,目前国外特别强调对微粒的控制。
4)尘源(Dust spreading)

产生粉尘的设备和地点称为尘源。例如锅炉、落砂机、破碎机、喷砂作业点、焊接作业点等。为了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对大气环境污染,无论是从劳动保护的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都必须对尘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5)粉尘扩散

粉尘从尘源处产生后,悬浮在周围空气中并进而扩散蔓延的过程称为粉尘扩散。粉尘扩散可以认为是如下两种气流连续作用造成的结果:一种是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气流(如诱导气流、剪切气流、热气流等),称为一次尘化气流。一次尘化气流将粉粒状物料扬起,使物料尘化,形成局部含尘空气。另一种是由于通风或冷热气流对流而形成的室内气流,称为二次气流。二次气流能把含尘空气从局部地点带走,使其在车间内扩散蔓延。采取削弱尘化强度,控制一次尘化气流,隔断二次气流和组织吸捕气流等措施能对尘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防止粉尘扩散的目的。
6)粉尘特性(Specificity of dust)

粉尘特性是指粉尘本身固有的各种物理、化学物质。粉尘具有许多不同的特性,与防尘技术关系密切的有密度、粒径和分散度、安置角、湿润性、粘附性、磨损性、爆炸性、荷(带)电生,比电阻等。
7)粉尘密度(Dust density)

粉尘密度有堆积密度和真密度之分。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堆积密度(或称容积密度),它与粉尘的贮运设备和除尘器灰斗容积的设计有密切关系。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真密度(或称尘粒密度),它对机械类除尘器(如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和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对于粒径大、真密度大的粉尘可以选用重力沉降室或旋风除尘器,而对于真密度小的粉尘,即使粒径大也不宜采用这种类型的除尘设备。
8)粒径(Particulate diameter)

粒径是表征粉尘颗粒大小的最佳的代表性尺寸。对球形尘粒,粒径是指它的直径。实际的尘粒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然而此时的粒径有不同的含义。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同。因此,在使用粉尘粒径时,必须了解所采用的粒径含义。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例如用显微镜法测定粒径时,有定向粒径、定向面积等分粒径和投影面积粒径等;用重力沉降法(如移液管法、沉降天平法)测出的粒径为斯托克斯粒径或空气动力粒径;用光散射法测定时为等体积粒径。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应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
9)斯托克斯粒径(Stokes particulate diameter)

与被测尘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同的球形粒子直径称为斯托克斯粒径。由于斯托克斯粒径与尘粒在流体中运动的动力特别密切相关,故在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
10)空气动力粒径(Particulate diameter of airy power)

与被测尘粒在空气中沉降速度相同,密度为1g/cm3的球形粒子直径即为空气动力粒径,由于空气动力粒径与尘粒在流体中运动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故在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
11)分割粒径

某除尘器能捕集一半的尘粒的直径,即除尘器分级率为50%的尘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这是一种表示除尘器性能的很有代表性的粒径
12)中位粒径

粉尘粒径的累计质量百分数等于50%时的粒径为中位粒径。这时粒径小于和大于中位粒径的粉尘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相同。在除尘技术中,有时应用中位粒径来标定除尘器的效率。
13)粉尘分散度(Diekersion rate of dust)

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的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分布可用分组(安粉尘粒径大小分组)的质量百分数或数量百分数来表示。前者称为质量分散度,后者称不计数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不同,对人体危害以及除尘机理和采取的除尘方式也不同,掌握粉尘的分散度是评价粉尘危害程度,评价除尘器性能和选择除尘器的基本条件。质量分散度更能反映粉尘的粒径分布对人体和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所以在防尘技术中多采用质量分散度。目前,国内已生产多种测定粉尘质量分散度的仪器,有不少单位在使用。
14)粉尘安息角(Rest angle of dust)

将粉尘自然地堆放在水平面上,堆积成圆锥体的锥底角称为粉尘安息角。安息角也叫休止角、堆积角,一般为35~55°。将粉尘置于光滑的平板上,使引平板倾斜到粉尘开始滑动时的角度,称这个角度为粉尘滑动角,一般为30~40°。粉尘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们与粉尘粒径、含水率、尘粒形状、尘粒表面光滑程度、粉尘粘附性等因素有关,是设计除尘器灰斗或料仓锥度、除尘管道或输灰管道倾斜度的主要依据。
15)粉尘湿润性

粉尘粒子被水(或其他液体)湿润难易的程度为粉尘湿润性。有的粉尘(如锅炉飞灰、石英砂等)容易被水湿润,与水接触后会发生凝并、增重,有利于粉尘从气流中分离,这种粉尘称为亲水性粉尘。有的粉尘(如炭黑、石墨等)很难被水湿润,这种粉尘称为憎水性粉尘。粉尘的湿润性,是选择除尘器的主要依据之一。用湿式除尘器处理憎水性粉尘,除尘效率不高。如果在水中加入某些湿润剂(如皂角素、平平加等),可减少固液之间的表面张力,提高粉尘的湿润性。
16)水硬性粉尘

与水接触后会发生粘结变硬形成硬垢的粉尘属水硬粉尘。如水泥、石灰等。水硬性粉尘容易使湿式除尘器的排水管道结垢后堵塞,故不宜采用湿法除尘。
17)粉尘粘附性

粉尘之间或粉尘与固体表面(如器壁、管壁等)之间的粘附性质称为粉尘粘附性。粉尘相互间的凝并与粉尘在固体表面上堆积都与粉尘的粘附性有关。前者会使尘粒增大,在各种除尘器中都有助于粉尘的捕集。后者易使除尘设备或管道发生故障和堵塞。粉尘的含水率、形状、分散度等对其粘附性均有影响。
18)粉尘磨损性

粉尘在流动过程中对器壁(或管壁)的磨损程度称为粉尘磨损性。硬度高,密度大,带有棱角的粉尘磨损性大。粉尘的磨损性与气流速度的2~3次方成正比。为了减轻粉尘的磨损,需要适当地选取除尘管道中的流速和壁厚。对磨损性大的粉尘,最好在易于磨损的部位,例如管道的弯头、旋风除尘器的内壁等处采用耐磨材料作为内衬。除用一般的耐磨涂料外,还可通栏用铸石、铸铁等材料。
19)爆炸危险性粉尘

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或火焰、火花、放电、碰撞、摩擦等作用)下会发生爆炸的粉尘称为爆炸危险性粉尘。具有爆炸危险的粉尘(如泥煤、松香、铝粉、亚麻等)在空气中的浓度只有在达到某一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这个爆炸范围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粉尘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粉尘和空气的湿度越小,爆炸危险性越大。对于不爆炸危险的粉尘,在进行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时必须给予充分注意,采取必要的防爆措施。对使用袋式除尘器的通风除尘系统,可采取控制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在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仅用于爆炸危险性最大的粉尘)或不燃性粉料、在袋式除尘器前设置预除尘器和冷却管、消除滤袋静电等措施来防止粉尘爆炸。防爆门(膜)虽然不能防止爆炸,但可限制爆炸范围和减少爆炸次数,在万一发生爆炸时能及时泄压,防止或减轻设备的破坏和事故造成的损失,因此,处理爆炸危险性粉尘的袋式除尘器都应在设置防爆门(膜)的条件下运行。
20)粉尘荷电性

粉尘在其产生和运动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摩擦、放射线照射、电晕放电及接触带电体等原因而带有一定电荷的性质称为粉尘荷电性。粉尘荷电后其某物理性质将会改变,如凝聚性、附着性及其在气体中的稳定性等,同时对人体的危害也将增强。粉尘的荷电量随温度的升高、比表面积的加大及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荷电量还与粉尘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电除尘器就是利用粉尘能荷电的特性进行工作的。目前在其他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粉尘的荷电性来提高对粉尘的捕集能力。由于粉尘自然荷电具有两种极性,同时荷电量也很少,不能满足除尘器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捕集粉尘的目的,往往要利用外加条件使粉尘荷电,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专门的高压电场,利用电晕放电使所有的尘粒都充分荷电。
21)粉尘比电阻

面积为1cm2、厚度为1cm的粉尘层所具有的电阻值称为粉尘比电阻,单位为Ω.cm。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工作有很大影响,最有利的电捕集范围为104~5×1010Ω.cm。当粉尘比电阻不利于电除尘器捕尘时,需要采取措施来调节粉尘比电阻值,使其处于适合于电捕集的范围。在工业中经常遇到高于5×1010Ω.cm的所谓高比电阻粉尘,为了扩大电除尘器的应用范围,可采取喷雾增湿,调节烟气温度和在烟气中加入导电添加剂(如三氧化硫、氨等)等措施来降低粉尘比电阻。
22)尘粒凝并

又称“尘粒凝聚”。微细尘粒通过不同的途径互相接触而结合成较大的颗粒的现象称为尘粒凝并。仅由尘粒的布朗运动(热扩散)而产生的凝并称为热凝并。流体的紊流运动、速度梯度、尘粒受外力(如电力、重力)作用,也能使尘粒凝并,这种凝并分别称为紊流凝并、梯度凝并、电凝并、重力凝并。凝并在除尘技术中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凝并可使微细尘粒增大,易于被除尘器捕集,同时可以大大节省能量。例如,如果将0.1μm的尘粒凝并成1μm,则除尘设备的能量消耗可由53.6Kw/100m3min降至8.0Kw/100m3/min。也相应地减少了设备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当然凝并过程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而且某些凝并方法(如声场凝并)所消耗的能量还比较高。
23)粉尘危害

粉尘危害是粉尘对人体健康、对生产、对产品质量、对经济效益、对环境、对自然景物的美观、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从尘源散发的粉尘量,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尘源周围的情况。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它是引起尘肺病的根源。当前,在全国工业企业中,职业危害最严重的是粉尘危害。据1986年统计,尘肺病占全国职业病构成的48.2%,居各种职业病之首。
24)尘肺

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称为尘肺。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性疾病。尘肺病人身体衰弱,呼吸困难,十分痛苦。直到目前,这种病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理想的治疗办法。尘肺病不仅损害工人健康,而且给国家造成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也是很大的。按发病原因,尘肺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矽肺、硅酸盐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均属此类)、炭素尘肺(煤肺、炭黑肺、石墨肺均属此类)、混合性尘肺(如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等)、金属尘肺(如电焊工尘肺等)。目前,我国只把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铅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12种法肺列为法定职业病。
25)尘肺发症

在尘肺基础上合并其他疾病称尘肺并发症。尘肺并发症主要有,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气胸、呼吸系统感染等,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对尘肺病人威胁最大。这些并发症不但大大增加了治疗上的复杂性,而且往往使尘肺病人的病情恶化,“升级”,甚至加速其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增强尘肺病人的体质,延长患者的生命,在整个尘肺防治工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26)含尘浓度

含尘浓度又称“粉尘浓度”,是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质量浓度,即每平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数,以mg/m3表示;另一种是颗粒浓度,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颗粒数,以个/cm3表示。目前,我国卫生标准是用质量浓度规定最高容许浓度。颗粒浓度主要用于要求超净的车间。含尘浓度是影响尘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业点(工人工作地点)含尘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尘肺病。控制作业点的含尘浓度对防止尘肺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7)矽肺

矽肺是由于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硅(原称矽)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大约有95%的矿石都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由此可见,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作业的广泛程度。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接尘作业工人中约有90%以上的接触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危害最严重的工厂有石英厂、石粉厂、陶瓷厂、耐火材料厂、玻璃厂、电瓷厂、铸造厂。危害最严重的生业是煤炭、治金(包括有色)、建材、轻工和机械。因此,如果不注意防尘,矽肺病就可能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大量发生,从而成为危害最大的一种职业病。所以,预防尘肺,重点应放在矽肺上。
28)游离二氧化硅

游离二氧化硅是一种不与其他元素的氧化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如单体石英。石棉和滑石中,虽也有二氧化硅的成分,但它是与其他元素的氧化物,如氧化钙、氧化镁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以结合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叫做硅酸盐。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可以用物理方法(如X线衍射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或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出来。它是对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的三项指标之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卫生学调查都表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速度越快,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29)石棉肺

由于吸入石棉粉尘而引起的尘肺为石棉肺。我国石棉资源丰富,开采和应用日益广泛。由于石棉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汽车、拖拉机、机器、造船、铁路运输、机电等工业部门,作为防火、隔热、制动、绝缘、衬垫、填充物的材料。因此,除采矿及选矿外,加工工业也极为发达,如制作石棉布、石棉绳、石棉板等。据资料介绍,石棉粉尘有较强的致癌作用,长期吸入石棉粉尘可以在石棉肺基础上并发肺癌或其他癌症,如支气管癌、肠胃癌、肾癌等,其中主要是肺癌。据卫生部门统计,在100例石棉肺病人中合并肺癌者约占10~20%。所以,随着石棉工业的发展,接触石棉作业工人的增多,预防石棉肺显得越来越重要。
30)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是1962年颁发并于1979年修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简称。这个标准对车间空气中134种有害物质(包括毒物和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作了具体规定。最高容许浓度是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应该超过的数值。工人工作地点是指工为观察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如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算为工作地点。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生产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设计和评价防尘防毒设施及其效果的依据。它是以工矿企业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对工人健康状况的长期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为主要依据制定的。一般认为,只要使工人工作地点的有害物质浓度低于卫生标准的规定值,工人在此环境即使长期工作也不致引起致病性损害。
31)粉尘作业分级标准

1986发布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的简称。这个标准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将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为五级:0级;Ⅰ级危害;Ⅱ级危害;Ⅲ级危害;Ⅳ级危害。制定分级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以便将不同危害程度的粉尘作业,分出轻重缓急,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和其他政策性措施,使其逐步减轻职业危害,最终达到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粉尘作业分级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和引起化学中毒的粉尘,也不适用于矿山井下作业。
3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尘空气总体积称为工作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升/日·人表示。它是对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的三项指标之一。这项指标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触粉尘作业的时间。工人接尘时间总通气量越大,吸入粉尘量也越多,就越容易得尘肺病。
33)排放标准

1973年颁布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的简称。这个标准对13类有害物质(包括毒物和粉尘)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作了具体规定。制定排放标准的目的在于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使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监督的依据。排放标准的规定是以卫生标准关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作为依据的。即从烟囱排出的有害物质,经过大气的混合、扩散和稀释作用后,落到地面的有害物质不致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控制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地区的差异性等因素,先后制定了地区性的排放标准
34)防尘综合措施

为防止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称为防尘综合措施。它包括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我国多年来防尘工作实践证明,在多数情况下,单靠某一种方法,某一项措施是难以解决粉尘危害问题的。要切实做好防尘工作,使工作工作地点和排气的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排放标准的规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技术措施虽然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它毕竟要依靠组织措施,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开展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手段,才能付诸实施,持久地发生作用。
35)通风

通风是将房间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浊空气排出,而将新鲜空气或经过专门处理的空气送入房间人代替排出的空气,使房间内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的方法。通风系统按不同方式可有下列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作用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按使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气流流向可分为进风和排风。进行车间的通风设计时,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各种有害物质散发情况,恰当地运用各种通风方法,综合解决整个车间的通风问题。例如铸造和烧结车间,工艺设备比较复杂,车间内同时散发粉尘、有害气体、热和湿等多种有害物。对这类车间,一般采用局部排风捕集粉尘和有害气体,用全面的自然通风消除散发到整个车间的热量及部分有部分有害气体,同时对个别高温工作地点(如烧注生产线、天车司机室),用局部送风进行降温。
36)自然通风

依靠室内外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或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的作用,使室内外空气得到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为自然通风。前者称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后者称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需要专设的动力,在某些车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如炼钢、铸造、锻造等热车间,装设挡风天窗等设备后,可使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达到50~300次/时,如果这些风量用风机来输送,要消耗几十至几百千瓦的电力。
37)机械通风

依靠风机产生的风压或其他动力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称机械通风。通风除尘系统由于阻力大,通常是采用机械通风。
38)诱导通风

利用装设在风管内的诱导装置(引射器)喷出的高速气流,将系统内的空气诱导出来并使之流动的通风方式称为诱导通风。它是机械通风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通风工程中,诱导通风适用于:(1)被排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并具有腐蚀性或爆炸性,不宜通过风机;(2)生产车间有剩余的较高压力的废气,可以作为诱导空气;(3)被诱导空气量较小,使用风机投资过高。在机械工厂中,目前采用诱导通风的有冲天炉排烟、铸件冷却廊通风、熔蜡炉排风、酸洗槽排风等。
39)全面通风

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浓度冲淡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的通风方法称为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所需要的风量大大超过局部排风,相应的设备和消耗的动力也较大。如果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者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的效果不仅与换气量有关,而且与通风气流的组织有关。如将进风先送到人的工作位置,再经过有害物源排至室外,这样在人的工作地点就能保持空气新鲜,如进风先经过有害物源,再送到人的工作位置,这样工作区的空气就比较污浊。
40)局部排风

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将其捕集并排至室外的方法称为局部排风。局部排风系统需要的风量,而且排风效果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采用。

 


f9aea6c8f009197a1e62.doc
114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jg973
2023年02月01日 08:50:58
2楼

挺全面的

回复
yj蓝天
2023年02月02日 07:10:50
3楼

希望资料对您有参考价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