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台基,木构架,屋顶。 根据建筑形制和地域的不同,建筑构架形式又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抬梁式结构在古代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中普遍采用,是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形制的基本做法。本课主要学习抬梁式架构。 中国古代已经有榫卯的木构建筑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比较成型的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出现,目前所见最早的抬梁式建筑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抬梁式建筑已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宋金元以后至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大量的抬梁式建筑遗存。
中国古建筑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台基,木构架,屋顶。 根据建筑形制和地域的不同,建筑构架形式又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抬梁式结构在古代宫殿、寺院、民居等建筑中普遍采用,是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形制的基本做法。本课主要学习抬梁式架构。
中国古代已经有榫卯的木构建筑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比较成型的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出现,目前所见最早的抬梁式建筑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抬梁式建筑已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宋金元以后至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大量的抬梁式建筑遗存。
抬梁式又称之为叠梁式,是在柱子上架设大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又架设短梁,梁、柱一层一层往上叠起直至屋脊的大木作形式。抬梁式结构复杂,结实牢固,经久耐用,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上图为宋《营造法式》地盘分槽图)
一、抬梁式构架设计特点:
1、 在房屋平面设计中首先确定房屋开间和进深柱网布列,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几种主要平面柱网布列图,称之为地盘分槽图。
2、 确定房屋进深方向柱子和梁架结构关系,在开间柱缝上叠架若干层梁栿,梁栿逐层缩短,大梁上累叠二梁、蜀柱、平槫、椽木,最上层平梁中间立小柱、叉手,形成三角形屋架。
(上图为宋《营造法式》殿堂房屋侧样图)
3、在纵方向相邻柱缝梁架之间,于各层梁的两端上部架横方向槫木,称之为平槫,各槫之间架椽,和最上层平梁中间小柱、叉手、脊槫等构件组成双坡顶房屋的三角形空间骨架。屋面载荷通过椽、槫、梁、斗拱和柱子传到基础。
4、“梁”的制作工艺,可分为月梁造和直梁造两种类型。“栿”,全称“梁栿”,是元代以前建筑的称谓,明清建筑则称“梁”。
5、宋式梁栿按长度和位置有不同称谓,如劄牵、乳栿、平梁、四椽栿、六椽栿等。每根梁的称谓以椽子构架的长度来衡量,有几个椽架的长度即称几椽栿。
6、“梁栿”的断面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如唐代梁栿断面比例多为2:1的矩形,宋为3:2的黄金分割形,金元时期多为椭圆形,明清则为10:8比例的近方形。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架,明确提出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厅堂两个类型,两者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别。唐代殿堂建筑中有天花板,称之为“平闇”,分隔了明栿和草栿的梁架层。
二、古代建筑平面和建筑侧样的列柱形式
在古建筑设计中,建筑平面和建筑侧样的柱网布列形式,反映了建筑物平面立柱和空间梁架结构组合功能 ,同时也决定了建筑物大木作主体构造形制。
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几种主要平面柱网布列图,称之为地盘分槽图。在大木作图样“殿阁地盘分槽等第”中列有四幅图样,即身内分心斗底槽、副阶周匝身内金箱斗底槽、副阶周匝身内单槽和副阶周匝身内双槽。
古建筑房屋立面侧样柱列的几种形式
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对于房屋立面侧样柱列形式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只在卷三十一图例中绘有厅堂式木构架多种房屋侧样柱列形式,从十架椽屋至四架椽屋侧样共19幅。关于具体用柱制度,柱子和梁架的结构关系,厅堂式木构架房屋设计方法等,可参见本学堂有关文件,限于篇幅,本文从略。
(上图为宋《营造法式》厅堂房屋侧样图)
古建筑的房屋进深和梁的长度一般以几架椽来计算,梁的长度以椽架来衡量,有几个椽架的长度即称几椽栿, 一椽架即指一条架在两槫之上椽子的水平长度。一椽架长的梁称为劄牵,两椽架长的梁,在内外柱之间的称为乳栿,在构架最上一层的称为平梁。搭接四个椽架长度的梁称之为四椽栿,有二、四、六、八、十等不同长度,也称之为几椽栿,其余以此类推。实例中运用比较多的如四椽栿、六椽栿等。
综上所述,宋式建筑中的栿(fú)就是梁,是建筑中纵向的主要承重构件。抬梁式构架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对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来源:古建筑斗拱学堂)
知识点:抬梁式木结构营造法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