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副理事长: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更新的前提
不忘初心我
2022年12月14日 10:56:31
只看楼主

导读 本文整理自王建国副理事长在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上的发言。文中提出,在很多场景中,历史文化保护都是城市更新的前提,一个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则是这个前提和更新项目实施的品质保证。

导读

本文整理自王建国副理事长在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上的发言。文中提出,在很多场景中,历史文化保护都是城市更新的前提,一个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则是这个前提和更新项目实施的品质保证。


本文字数: 2489字

阅读时间: 8分钟

       


作者 | 王建国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其后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中宣部、文旅部先后发布了相应通知。在此之前的2017年,住建部就提出“城市双修”,其中的城市修补里就有很多城市更新的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的愿景目标中也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永远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挑战。无论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高效运转的机器还是一个玄幻宇宙的人类社会载体,城市都会经历萌芽、初生、成长、壮大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其中也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的演化、结构调整、肌理改变、形态织补以及更新再生的岁月留痕。


我个人认为,城市更新大致上有三种类型:


一、城市成长发展到接近成熟期时,环境物理载体的自然老化、性能退化和机能衰退引发的城市更新。 比如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各类建筑物超过设计使用有效期的结构承载能力和建筑材料性能退化等等。


二、城市发展过程中因为科技进步、功能演进、结构改变等引发的城市改造。 如历史上因为机动车出现导致的城市路网系统改造和尺度改变,因为新型城市功能集聚而引发的城市中心区组织方式的改变,包括立体化等等,都属于这方面的更新改造的要求。


三、城市更新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维度的问题, 其中有些属于前瞻性的发展维度,有些则是尊重新陈代谢规律前提下的传承保护维度。


在很多场景中,历史文化保护都是城市更新的前提,一个好的城市建筑设计则是这个前提和更新项目实施的品质保证。在这里我提四个观点: 一是科学保护,二是精细保护,三是多方合作、正和共赢,四是参与规划长效管理。


1

科学保护












就是 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探索城市形态的建构肌理,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并重。


我曾经在做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的时候,和北京建院吴晨总师团队合作,示意性地画了一棵北京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参天大树,北京其实是在长城拱卫、燕山山脉、西山水系、运河水系、京冀腹地等肥沃的土壤上“长”出来的老城,在老城骨骼躯干上长出了几个主干,有象征国家和地方政权管理的中轴线和紫禁城等皇家建筑功能设施,也有日月天地坛庙、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琉璃厂等公共性及专业市场空间,以及作为基底大面积存在的民居空间。这棵树枝干一体、经络相通,其实是一个多尺度共构的北京老城整体。万物生长,新陈代谢,生命之树常绿,这是我们认知它的重要方面。


北京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再到今天,是有承续、有演化、有发展的,所以我们在老城总体设计中提出4个概念——宏大平稳的结构、丰满美好的实在、生长有序的血脉、持续发展的节奏。我们研究了从高低错落到平缓庄重的天际线的演变,也研究了它的城市肌理特点和经年累月的发展变化,比如拆千步廊建天安门广场等。


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又对它的特色观光旅游体系、街巷空间体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国家礼仪的概念、空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中轴线申遗或许也可把长安街建设形成的国家意义内容一并综合考虑。同时,我们在北京老城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中也运用了大数据技术,LBS、POI、街景人工智能识别等,以及北京老城的活力分布。


2

精细保护












就是保护修补、活化再生,把城市形态通过设计呈现时间、空间、形态的合理运用。


例如我们结合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研究完成的宜兴丁蜀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保护改造。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通过性能化规划原理,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墙体加固、减灾防灾、环境改善、风貌保护、政府引导和公众参与等,最终形成完整的古建聚落形态。


广州传统中轴线是2010年我带着团队一起做的。当时项目涉及到广州珠江边五仙门发电厂历史建筑,起初该地块已经商业出让并全部拆除电厂建筑,建一个容积率达到13的开发项目,我当时在《老广州》画册上看到一张黑白的历史照片,认为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高,绝对不能拆掉。经过不懈的专业努力和政府协商,今天已经保护了下来,变成华侨博物馆,成为沿珠江的一处重要历史景观和公共场所。


3

多方合作、正和共赢












就是说,建筑师、设计师要介入项目的策划、投资和运维管理,和社会资本开展有边界的合作,与利益相关人协商项目的操作实施。


4

参与规划长效管理












是要通过设计成果参与城市空间治理和风貌提升优化、改善和管理。


城市更新通常呈现为长期性、间断性和局地性特点,并与城市已有的地块复杂产权和各方利益相关人密切相关,需要客观对待历史积淀、新陈代谢和有序演进的真实社会和城市街景。


城市的本质属性是荟萃、并存和拼贴,既需要自上而下的科学规划,也需要兼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和个体合理诉求。 每一代人都曾经为城市发展贡献过创新才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留下了需要“断舍离”的遗憾和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把各个时代见证历史的典型性的城镇建筑遗产精华保存在城市这个“博物馆”中,海纳百川,丰富多彩。


历史城市、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建筑保护和城市更新肩负着重建城市社区人文场所的使命,数字虚拟世界虽可部分重构社会关系,但那些沐浴在真实的空气、阳光、绿荫环境中,饱含历史信息、岁月包浆的城市、街道和建筑对于人们具身在场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保证,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今天,以日新月异为主要目标的激进式城市发展观已经遭到质疑,应该 提倡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渐进优化发展方式。 城市发展需要不断调适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保有历史城市基本结构、脉络和典型街区肌理的前提下,当代的积极创造、活力再生和局地生态重启同样也是必要的。


设计创意可以将破败异质的城市更新对象重新营造成一个“精品微量”的城市宜居生活场所,乃至贡献出建筑艺术臻品,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可以成为今天流量关注的热点,正向传播历史文化保护与老城市新活力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2年12月15日 09:32:00
2楼

城市永远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挑战。无论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高效运转的机器还是一个玄幻宇宙的人类社会载体,城市都会经历萌芽、初生、成长、壮大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其中也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的演化、结构调整、肌理改变、形态织补以及更新再生的岁月留痕。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