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库区大量移民就地后靠,在消落带以上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摄/李先明 8月初,重庆市涪陵区。傍晚,溽热依旧,穿过锦绣广场热闹的人群来到江边——这里,是乌江和长江交汇处。三五成群的居民,坐在江岸的台阶上纳凉。有人正讲着走南闯北之后选择回归家乡的经历,旁边冰粉摊的大叔高声呼应道:“我们这里环境好、生活安逸,环境条件比一线城市不差咧!”语气中流露满满的自豪感。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大量后靠安置移民依托库区条件,用勤劳双手开辟新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而这正是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及相关单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为指导,系统、深入开展三峡后续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 三峡库区大量移民就地后靠,在消落带以上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摄/李先明
涪陵地处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地,见证了三峡水库建设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卓著成就。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三峡工程举世闻名,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水库长600余km,水面面积达108 4 km 2 。要 守护好这一库碧水,确保一江清水东流,需要全流域系统施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走进村民活动广场,公共便民洗衣池宽敞、醒目。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时来到这里,与村民亲切交谈,并拿起棒槌试着捶洗衣服,嘱咐当地村民要保护好母亲河。
棒槌声依旧,水体污染源则被在岸上“解决”。村民使用无磷洗衣粉,将洗衣的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入长江,江水一天天清了起来。在三峡库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支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污泥稳定化处理设施,以及垃圾收集、处置等设施,新增污水和垃圾日处理规模99.62万t和13.75万t,实现三峡生态屏障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库区绝大部分县区工业污水处理率超过95%,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上岸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库区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王恩珍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有5万多亩柑橘园,秉持“以品质谋市场”的思路,合作社柑橘采用生态化种植模式、标准化管理,不仅显著提升了柑橘品质,还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收益。通过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模式,三峡库区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正在逐年降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或逐步搬离生态屏障区,或配套完善了污染防治设施,库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据统计,三峡库区干流12个国控断面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近年来稳定为Ⅱ类。
干流库岸是保护三峡水库的直接防线,也是沿岸居民生活、生产的集中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后续工作推进实施了一系列库岸综合治理项目,推动库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枝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拥有上百公里的长江廊道。围绕长江岸线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实施“枝江市城区段二期河道整治工程”,统筹岸上岸下、水上水下进行项目建设,从截污治污、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岸线非法利用项目整治、滨江绿化等方面多措并举,实施河道岸坡整治工程,提升了长江护岸和堤防整治的标准,保障了防洪安全;实施沿江绿色廊道工程,升级改造滨江带,让长江岸线成为绿树成荫的生态长廊;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恢复河岸植被生态系统,丰富了长江绿脉。
城乡供水和灌溉影响得到缓解,供水水质和保证率有效提升。通过水厂新建、改扩建和灌溉涵闸、泵站更新改造等措施,对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洞庭湖区的荆南三河地区和鄱阳湖区等地实施了新建和改扩建取水、输水工程建设,改善了重点影响区城乡供水及农田灌溉取水条件,提升了相应区域城乡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有效改善了灌区内农田的灌水条件,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使湖北、湖南、江西3省城乡将近700万人口受益。
通航条件逐步改善,航运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十二五”“十三五”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长江航道等级得到提升。实施了大量护岸、护滩、护底、疏挖等工程,芦家河、关洲、宜都3个水道的滩槽格局得到了有效守护控制,初步实现了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枯水位不低于39.0m的通航阶段目标要求,稳定了枯水期长江中游航道重点滩段航道条件,保障了长江中游航道通航条件和航道整治建筑物的功能正常发挥,同时三峡工程建成后水道的滩槽对武钢长江码头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整疏结合”,长江航运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促进了长江航运货运量增长,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围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积极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安稳致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峡后续工作转移支付资金931.76亿元、项目6661个,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释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长江沿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