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分享不同类型的精彩案例,为大家提供借鉴与参考。
8个工业遗址改造公园精选案例
01. 焕活历史元素的环廊公园|沈阳华润置地·时代公园
02. 旧水厂蜕变30万方生态绿地|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03. 北京城市更新新典范 | 北京首钢园
04. 包豪斯工业遗迹的保留与重塑|郑州二砂文创公园
05. 蓝罐子的记忆|深圳华侨城 O·POWER文化艺术中心
06. 运河岸的工业遗址公园|杭州小河公园
07. 滨水岸公共空间改造典范|杨树浦六厂滨江公共空间更新
08. 亚洲曾经最大糖厂|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
01 沈阳华润置地·时代公园
项目概述
“时代公园”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紧邻沈海热电厂,一期建设面积约48500㎡,场地原属于 沈阳储运集团公司 第一分公司,于1950年在此建设仓库群,以 仓储、运输、物流 配送为主,俗称“东贸库”,是沈阳市现存 建设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仓储建筑群。 “沈海热电厂”始建于1988年4月,是“七五”年期间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曾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一流火力发电厂,在一个时代中的城市能源供给上,功不可没。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原本在场地上的沈海热电厂-沈海铁路-东贸库的三重历史文化相互交织,在城市界面上形成了许多特色的城市肌理,并且也承袭了不同年代人群的记忆。
场地所处的区域生态问题、丰富的文化属性、人民居住社会性使得场地成为了一个多元素复杂性系统,三者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中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对三者关系的解题即是“东贸库”时代公园设计的答案。
理念一:织布生态空间短板
同时运用“生态种植”与“景观种植”两种手法,打造多样的生态景观空间,“可卧草坪沐阳光,可于林下乘夏凉,可对花田描秀图,又行林下谈天长。”
理念二:激活城市文化复兴
历史文化是诠释一个城市的历史基因、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和人文要素的浓缩点,代表城市形象,是城市“活着”的记忆。
沈海热电厂冷凝塔基座、沈海铁路的铁轨,以东贸库山墙为基因提取形成的广场大门。通过内容与功能上异质,在历史的细节中,依然是当下的生活氛围。
△东贸库内部结构原貌
以植入新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广场活力,确立 “儿童秀场”的核心主题。打造了一个最大的中心主题表演舞台,配合音乐喷泉,承载孩子的才艺汇报演出、小型发布会等活动内容。
利用冷凝塔基座的顶部结构打造了一条空中廊道,游人通过西南入口折行楼梯与场地内的环形楼梯登上廊道,登高远望俯瞰整个公园,增加场地空间层次,让活力不局限于同一个空间层级。
整个冷凝塔,在夜间像是一轮太阳,月牙形的喷泉位于中央。我们以这样的空间形式,致敬沈海热电厂冷凝塔在那些过去的年代,在城市能源供给上做出的贡献。
△公园西南入口鸟瞰
“城市更新” 是一个重新塑造城市文化载体的过程,是在埋葬历史的同时竭尽所能地传递历史,又竭尽所能地还于今夕。
理念三:促进完整社区形成
△复合功能交流模块
△林间的窥探
让复合功能模块在一条以“软景”为主的动线中成为最“宜留、宜聚”的空间,以提高空间首选性来化解邻里关系的冷漠,先在此相遇而后又相熟。
△可移动小品复合功能模块
在一个“小微空间”中,设计了情感交流、园艺活动、儿童戏水、辨识花卉与色彩等一系列的活动,“去年龄、近距离、多复合”,使得多年龄层次在公共空间中均可“得其所”,均可有交互, 全方位覆盖各年龄段使用人群,对社区功能进行补型,提供健康疗愈空间。引导居民健康生活,提高社区结构完整度。
设计特色
1.织布生态空间短板
在东贸库拆除之后,摒弃大面积硬质的方式,为城市增绿。在景观设计中,以“以生态种植”与“景观种植”相结合,注重适宜性,除常见的乔灌草搭配之外,还运用了近60种沈阳地区适宜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多种时令花卉,在这片工业前身的土地上,构建新的生态系统。
2.激活城市文化复兴
在文化的“去与留”、“新与旧”、“过去与未来”的关系中,平衡“东贸库”、沈海铁路、沈海热电厂三条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文化线。冷凝塔基座的复建、沈海铁路废弃铁轨的再利用、“东贸库”山墙结构基因的提取等等,以未来雕饰过去,以文化唤醒城市的记忆。是设计对城市历史的感怀与感恩。
3.促进完整社区形成
在叙述场地故事,记录时代变迁的同时,同样考虑这周边住区对于公共空间需求的社会性问题,以城市场地补型住区空间,又通过草本植物与花卉的选取、种植方式的不同搭配,以健康景观疗愈社会身心。
写在最后
△项目一期整体鸟瞰
△公园轴线中心空间
02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ASLA 2019综合设计类 荣誉奖
Honor Award, General Design Winner
设计机构:水石设计(SHUISHI)
“项目不仅保存了场地的文化记忆,
且具有前瞻性地展示了先进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措施。”
“The design is at once an exercise in preserving cultural memory and a forward-looking demonstration of cutting-edge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
—— 2019 ASLA评委会
PART ONE
30万方生态绿地,80年长春市供水文化印记
伪满时期的保护建筑,弥足珍贵的工业遗迹
水文化生态园项目位于中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市,占地32公顷。项目原址是一座具有80年历史的水厂,其陆续建造了7套净水系统,供应着整个城市的生活用水。
⊙ 历史上的净水厂
2015年,原南岭水厂搬迁新址,老的厂区结束供水。2016年长春市政府希望针对水厂旧址进行改造,从而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求。
⊙总平
PART TWO
项目定位为基于城市再生的文化艺术社区
最大程度 保留了原生态自然环境, 最大程度 尊重 历史痕迹, 最大程度融入当代生活方式
设计特点一
基于策划的地下水空间的再利用
蓄水池是园区的标志性遗址空间,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地下空间的情况和管道很难摸排清楚。按照年代,历史价值、场地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分为二种类型的设计处理方式。
1.人工干预:掀开顶盖,展现水池地下结构空间。 设计师掀开池子的过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惊喜。池底场地痕迹大部分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景观设施。
2.低强度影响:保留地下池体结构,以池体顶盖覆土层利用为主。
⊙同一类型的下沉水池不同的设计理念
及对于历史遗迹利用的不同手法
作为唯一被打开顶盖的水池,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承载和表达。水池将北侧仪式感的老建筑和南侧小建筑融合在一起,原有两米高的通风道被改造为景观通道,钢格栅的立体交通让上下两层空间更加连通。
旧的池壁、钢板、木格栅、玻璃等材料被并置在一个空间,与环境充分融合。通道下的墙体将水池分成两个空间,一侧结合雨水花园和趣味净水设施的体验区,另一侧是柱阵与喷水雕塑形成的艺术空间。
满是水锈的墙体至今保留着斑驳的肌理,水池底原有的柱子作为场地的遗迹大部分保留下来。
设计上延续保留了场地的结构特征和肌理,清掉池体上的杂草,结合艺术装置,工业遗存构建的植入,形成了活力的多功能草坪空间。
建成后的草坪空间被市民充分利用,公共艺术的展示、集会活动等丰富活动在此开展。
设计特点二
景观化的雨水调蓄系统
场地原有的池体管道除了净化水源以外还是园区特有的雨洪净化系统,重新利用场地落差和池体,通过地表径流、雨水花园及池体净化系统,使整个园区实现自净化。
⊙雨水循环
原有露天水池被充分利用,赋予生态湿地功能,同时实现历史感的充分再现,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
设计特点三
景观中的慢行系统
景观设计突出系统性,结合原址动植物生态环境,严格控制设计强度,形成了慢行系统。
慢行系统将场地原有的冲沟、建筑、森林、露天水池及城市界面有机串联,并植入了丰富的社交场地,共同构建园区游览体系。
密林里空中栈桥为游人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为公园内原生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及迁徙廊道,形成了人与动植物共存的生态结构。
设计特点四
工业遗迹与自然的融合
尊重场地特性的设计减少开发带来的二次破坏,自然的植物与工业建筑共同生长, 生长的爬藤是建筑绿色的表皮。
尽量保护原有的场地材料,场地特征,并且重复利用遗迹材料,让园区在新生中也能带有历史的痕迹。
结 语
因水而生的建筑和场地
中国城市再生及工业遗产保护新典范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在设计中以景观思维统筹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多专业;突出系统性,形成慢行系统、原址动植物生态系统、水生态自净化系统;严格控制设计强度,突出功能化、人文感;力求打造成中国城市更新及工业遗产保护新典范,开拓出与城市活动、产业结构升级充分融合的再生模式。这片因水而生的建筑和场地,俨然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水文化生态标杆,以及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再生与生态资源共享、工业遗产保护的新典范。
03 北京首钢园
△六工汇鸟瞰效果图 ?筑境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首钢园内,这里是百年钢铁企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为了首都的绿水蓝天,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实施史无前例的钢厂大搬迁,留下来的8.63平方公里老厂区涅槃重生,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借势借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首钢园区打造山-水-冬奥-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努力推进“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焕发出澎湃的能量和崭新的活力。
易兰规划设计院作为首钢大改造的参与者之一,近几年深度参与到首钢园区更新工作中,完成了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北京六工汇、北七筒仓RE睿.国际创忆馆、首钢网球馆及运动员公寓、洲际智选假日酒店秀池店、星巴克冬奥园区店、首钢极限公园等项目的景观设计工作。
首钢的变迁史又折射出首都工业发展的轨迹,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工业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因此,设计不仅需要保护首钢工业遗址风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实现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要挖掘场地历史记忆,考虑社会与经济效益,注入新的业态与活力,实现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易兰用设计的智慧助力百年首钢园转型,沉浸式参与首个设立在城市工业遗址上的永久奥运场地设计工作,以设计之力赋能冬奥,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更新做出重要贡献。
北京六工汇
六工汇位于北京首钢园北区的核心地块内,秀池和群明湖之间。共六个地块,呈C字形与石景山一起环抱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
项目占地13.2公顷,地上建筑面积为1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含地下)为22.3万平方米,包括23个建筑单体,是一个拥有国际甲级办公楼、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六工汇」的名字源于《礼记》:“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生态定位 ?易兰规划设计院
△商业轴 ?张锦影像工作室
△“浓缩池”穿过历史的指针看六工汇购物中心 ?张锦影像工作室
在这里你会看到精炼煤粉的车间被改造为冬奥会运动健儿训练的世界一流场馆,你依然可以看到运送煤炭的“铁路”穿过六工汇的场地通往雄伟的三号高炉博物馆。巨大的冷却塔依然矗立,成为时代的丰碑。
你会看到往日陈旧的污水浓缩池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社交的下沉广场,而往日锈迹斑斑的桁架焕然一新成为了历史的指针永远驻停在重生的时刻。
△六工汇购物广场 ?张锦影像工作室
△打造丰富的季相颜色变化 ?张锦影像工作室
首钢冬奥会组委会办公区是在保留工业建筑和构筑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修复、改造、加建等织补方式,将一系列转运站、原料仓主控室、联合泵站、除尘设备等工业建筑设施赋予办公、展示、会议、停车等新的空间功能。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广场的“铁轨”线性铺装 ?一界摄影
△场地内远望四号高炉 ?一界摄影
星巴克咖啡厅
△咖啡厅与改造完成的控制室 ?一界摄影
△咖啡厅南侧较为开放的空间 ?一界摄影
△竹丛掩映北侧坡道 ?一界摄影
在设计中,“记忆”语汇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名词”指留在脑海中的场所与事件;“动词”指去发掘和展示那些易被忘掉的场所与事件。作为“名词”,记忆只是一些场景片段,连接某一时刻的情感与思考;而作为“动词”的记忆,则往往能主动地选择片断或构建符号来传达场所的精神。
04 郑州二砂文创公园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二砂厂处于郑州老城核心区,它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砂轮厂,为全国各地输送“重工业牙齿”砂轮磨具,也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东德援建的重要项目。其具有先锋风格包豪斯特征的厂房建筑结构体系,当年是在德国生产、中国组装,体现着“超豪华”的建设规格,也承载着中德友谊以及新中国的工业梦想。但随着城市发展与工业类型的变革,厂区生产任务的外迁,已完全空置化,成为中国国家级历史保护建筑。
△ 历史照片
本次景观设计理念是“开放融合与多元重生”,对这座工业遗址改造的文创园公共空间进行梳理,通过历史文脉研究,保留场地内的工业器械、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合理利用,将工业记忆转化为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场所。我们希望框架性的景观系统能够让二砂厂以新的姿态重新融入城市文化之中,面向各种类型的人群开放。郑州二砂厂文创园建成后成为郑州老城区核心的城市活力新地标,提升了原本萧条的旧工业区的公共空间品质,同时建立更为积极的周边社区关系。
△ 工厂内部遗弃的管道
现状分析
SITE ANALYSIS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在苏联派遣援建的东德工程师帮助下,中国建设了全国最大的砂轮厂——郑州二砂厂。厂房具有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特征,也成为了当时郑州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每个郑州人心中的时代记忆。在这亚洲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中,混凝土板制的老式苏联建筑占据主导,建筑之间巨大雪松和梧桐生长繁茂,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无处不在的砂轮模具,废弃的工业生产工具,厚重的历史气息,深刻的工业痕迹,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是传承,还是摒弃?要利用,如何利用?想重生,以何种形式重生?如何让二砂带着今天的时代使命重回郑州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利用老厂区的历史遗存,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与功能成为本次项目首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二砂厂历史的重生体现在厂区历史遗迹的保留重塑,以及景观生态环境的打造。以“记忆重生”为设计愿景,景观设计尊重老厂区原有空间格局,重新梳理场地公共空间布局,还原厂区包豪斯现代主义建筑风貌,通过改造赋予老物新生。
△ 管道串联整个场地
考虑到低成本和简易工艺水平的要求,景观设计中采用梧桐树压印混凝土的办法,增加混凝土的细节。当年由东德、捷克、苏联捐赠的工业机械如今已经废弃,我们将其回收,改造成游乐设施、景观构筑物,错综复杂的管道和仪表盘也被重新利用,融入标识系统。
△ 改造后:改造成为模具花园 (左) △ 改造成为灯环装置(右)
△ 改造前:工厂内的老电表箱(左) △ 改造后:改造成为标识牌(右)
二砂厂内原有的近 2000 棵古树也被全部被保留,同时适当增加当地树种,与城市的各个方向的绿色通道相联系,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节点设计
NODE DESIGN
从二砂厂原本的工业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出发,场地空间划分为有层次的三部分: 钻石广场、砂轮乐园以及二砂绿廊,并通过枫香树阵、中央大道、梧桐大道串联。 以“天圆地方”的概念梳理场地肌理,方正的直线主轴线,重要的空间节点处穿插圆形的砂轮,形成不同尺度和功能的空间,激发不同层次的公共活动。
△ 广场改造后
△ 改造后的广场鸟瞰
前广场的上空以记忆之环承载着“革命友谊”,直径40.2米,上刻曾为二砂建设付出努力的170位东德工程师和劳模名字,作为见证革命友谊的地标。记忆之环由四个钢柱悬索牵制,与地面上的320个象征无名英雄的星光灯遥相呼应。保留的雪松、场地的右侧的一系列混凝土柱与管道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动线引导。
△ 记忆之环
△ 记忆之环吊装施工过程
砂轮乐园是将厂区原有生产工具重新利用而成的运动公园,以“砂轮”为设计母题,废弃的机器被改造成攀爬网、滑梯、座椅等儿童游乐互动设施。这些工业遗迹虽然没了生产价值,却在重生后被赋予新的功能与意义,以另一种形式为城市发光发热。
△ 砂轮乐园
△ 施工过程,原生树木如数保留
△ 改造前:工厂内钢架轨道
△ 改造后:老机器改造成游乐设施
△ 改造后:砂轮乐园
体验园以“微更新”的手法设计了一个与厂房建筑高度融合的体验空间,最大化地保留了二砂的特色和记忆:保留场地内原有树木,如雪松和梧桐;将原有混凝土铺装块砸碎,融入铺装;将曾经的报亭变成城市休息空间;重新利用废弃绿地,改造为游乐公园;废弃的鼓风机化身景观雕塑;砂轮的磨具垒成植物绿墙,重新激活着小空间。
△ 梧桐大道
△ 改造前:草坪剧场
△ 改造后:草坪剧场
△ 改造后:砂轮模具垒成植物墙
△ 改造前:休憩森林
社会意义
SOCIAL SERVICE
如今的二砂,告别曾经的工业辉煌,已经成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媒介。这次的景观改造对公共领域重新规划设计,尊重原有工业规划格局,延续空间特色、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也让老厂重新焕发新生,赋予新时代使命。
△ 草坪剧场
△ 屋顶草坡
△ 老人带孩子在砂轮花园休息
△ 改造后的雪松林
变成公园的二砂厂为新时代的城市居民创造了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它既是城市的活动共同体,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活力,更是城市精神和记忆的载体,重塑城市精神风貌。
△ 老人带孩子在喷泉前玩耍
如今项目建成近两年,它已经成为郑州人的记忆核心。当老的东西被留住,新的活动产生了,二砂才得到了真正的重生。
项目信息
摄影版权:鲁冰
05 深圳华侨城 O·POWER文化艺术中心
40年前的“种子田”,
40年后的“先锋城市”。
而在我们眼中,
是面前这座尚有余温的工业建筑,
30年前的电厂,
30年后的艺文生活聚能场。
O·POWER文化艺术中心的前身,
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华侨城华中电厂,
在此燃烧了17年。
30年前,
华中电厂作为其中的能量源头之一,
曾为整片华侨城区域供应电力,
这边是燃油迸发火焰,发动机高速旋转,
电流依附缆线在空中地下急速穿涌。
那边是奋斗的人,是晚归的路,
是锦绣中华的歌舞、世界之窗的灯火、
是欢乐谷的过山车、康佳集团的生产线……
30年后的今天,
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探向天际,
而老电厂却与灌木丛一起陷落在时间里。
像一颗被城市替换下的机械心脏,
交织的管道线缆如泥土中生长出的经络血管,
仍然保持着能量输送的态势。
透过这些管道我们依稀可见那些,
伴随奔腾的电流点亮每条街巷、每个梦想。
我们无法描述深圳的时间和速度,
也无法定义它是异乡还是故乡,
无法告诉你,它宜居还是适合创业。
但在转角的乡音和万家灯火处,
你会发现它正在变成,
一群人的新故乡。
而此刻所有精彩的设计,
都很难完整地表达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我们只希望作为讲述者,
06 杭州小河公园
这个秋天
杭城人的朋友圈被两件东西刷屏
——三秋桂子和小河公园
这座带着运河工业记忆的公园
带着小河油库的故事
和油罐灯笼里的梦幻星空
以怀旧工业风
让运河边多了一处文化新地标
也为杭城添了一处多彩生活发生器
自开放以来
精彩故事因为形形色色的人持续上演
这一次
我们想带你感受
在那些网红油罐以外
小河公园那些不可错过的细节
提起小河油罐
老杭州人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那是杭州“老工业代表”里程碑
肩负过工业生产“输血”的使命
如今
焕新后的小河公园蝶变归来
油罐文化在这里悄然复苏
曾经的大油罐
在设计大师手中变身为“大灯笼”
曾经的红砖墙
以艺术的蝶变华丽转身
波浪状起伏艺术幕墙以半镂空的形式呈现
远望如一块块空心的红砖
就连曾经的油罐字体
也被提炼成各种标志符号
和钢铁材料和色系
散落在小河公园的各个角落
油库字体被提炼成各种标识
新与旧的融合
过去与未来的照会
工业与自然的相拥
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漫步在充满回忆的老地方
重逢那些光阴的故事
曾经的油库机器老部件
融合艺术与生活的温度
化身为可以亲近与触摸的城市家具
在时代的脚步中给出重逢的暗号
浸润着时光记忆的老部件
在景观带中与绿植和花朵相映成趣
仪表盘上的指针
还定格在油库最后的出油数据
油库老机器化为艺术装置
树环外围
分布着一个个迷你方向盘
拴宠物绳的工具
做成了阀门状
一波一波的小学生和老年人
在草坪外圈的文化带上驻足
观摩小河油库的历史沿革
文化带还原小河油库历史沿革
“秋高气爽”含量最高的部分
还是在靠近运河边的大草坪上
油桶状的城市家具
既是座椅
又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大玩具
如果问城市家具的意义是什么
至少可以让人们在这里停留
观察这座城市
倾听运河的诉说
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从油库老机器中提取的元素
衍化为孩子们别具一格的游乐器械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与爷爷奶奶的回忆重叠在一起
激荡出运河边的蝶变故事
曾经的工业遗存
变成可以亲近
可以抚摸
可以玩耍的城市家具
运河的故事
又有了新的倾听与传承者
这个融合工业遗址与生活温度的地方
让城市美好生活多了一处亲密的空间
也让栖居目的地多了一处温情的样本
07 杨树浦六厂滨江公共空间更新
项目总体区位在上海杨浦大桥以东,隶属于杨浦滨江南段,这一片原先为“杨树浦工业带”——杨树浦路以南、滨临黄浦江,西起秦皇岛路,东至黎平路的条带状工业聚集区域。自西向东横跨六个历史厂区,分别为电站辅机厂西厂、国棉九厂、电站辅机厂东厂、上海制皂厂、杨树浦煤场及杨树浦煤气厂,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约1.2公里的水岸线。作为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滨江工业带,绵延十数里的工厂区具有时间早、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等特点。公共空间以密集的工业厂区(300-500m一段)为设计节点,体现了对空间多样性的需求。
总体规划与定位
继完成浦东民生码头贯通项目之后,致正建筑工作室、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和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三家独立事务所于2018年起受邀参与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前期策划与概念规划,并以集群模式组织联合工作组由致正建筑工作室牵头完成全过程贯通设计和分段区域的深化设计。最终希望实现有限介入,低冲击开拓。以最小限度的人工介入,最大限度地保留工业码头的原真性。除了参与牵头总体规划和贯通设计,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也具体承担了其中电站辅机厂东厂区域的深化设计及后期现场配合与落地。
△ 项目主体——改造后的共生构架 ? 田方方
△ 共生构架与雨水花园夜景 ? 田方方
电站辅机厂东厂
场地为上海电站辅机厂东厂原址。历史时期由铜梁路为界,1949年前, 分别属于一战时期建立的三井木工厂及1921年间建立的慎昌洋行工厂。其中,慎昌洋行工厂专业制造机器,在三十年代,曾先后参与上海等地包含龙华机场,外滩中国银行等重要工程。
1952年,两厂与慎昌洋行在杨树浦路西侧另一厂区合并为浦江机器厂,本区域称之为东厂;并于1953年成立上海锅炉厂。1980年电站辅机厂由锅炉厂分出独立经营,分为东西两厂,成为国内规格最大, 品种最多的电站辅机制造专业企业,以及我国核电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2004年,东厂内原慎昌洋行地块,作为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试行,运行期间对上海及亚洲地区老厂房保护及功能再造多有启发。
△ 场地原貌 ? 陈颢
△ 现场保留的原樟树林 ? 陈颢
△ 打开之后的共生构架 ? 田方方
共生构架
△ 共生构架轴测分析图
△ 一半拆除一半保留加固的共生构架 ? 陈颢
△ 共生构架与跑步道 ? 田方方
△ 规划道路穿过共生构架 ? 田方方
△ 加固后的建筑墙体和内外融合的景观空间 ? 田方方
印记花园
在原厂房的轮廓上, 以原建筑破碎后再利用的材料砌牆, 再现了原场地的遗迹; 并透过景观堆坡与园路的引入, 将室内的办公空间转化成了花园的日常, 与漫步道一同, 联繫了工业厂区与黄浦江河岸景观。
△ 游园般的景观步径 ? 田方方
野趣区
在原内河及厂房遗址上, 以混凝土砌块牆的手法重现原厂房空间, 并透过人工化草甸概念, 鼓励参与与观察, 在草甸变迁与演化的过程中,体会上海的四季。
△ 雅致的向野草甸 ? 陈颢
△ 野趣区游步径施工过程与效果 ? 陈颢
△ 野趣区施工过程与效果 ? 陈颢、田方方
△ 融入自然的石笼挡土墙 ? 田方方
△ 石笼挡土墙效果 ? 陈颢
生态水池
△ 生态水池的施工过程与效果 ? 陈颢
△ 概念方案设计图
△ 景观轴测分析图
△ 场地立剖图
△ 植被种植图
项目名称: 杨树浦六厂滨江公共空间更新
场地位置: 上海市杨浦区电站辅机厂东厂
设计公司 : 致正建筑工作室、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成时间: 2018-2019年
委托方: 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08 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
在城市不断演进中,
新老城区的交迭是必然的产物。
与其说新城区是朝阳蓬勃, 老城区是落日余晖,
不如说新城区是太阳光球层, 光芒夺目,
而老城区则是太阳的内核, 静默深沉,
却满载城市发展的能量积淀。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时针拨回到20世纪,江门是广东老牌工业重镇。自1902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以来,蓬勃发展的工业让江门成为南粤大地的璀璨明珠。其中,江门甘蔗化工厂(简称“江门甘化厂”),曾经的亚洲最大糖厂,更是无数江门人的骄傲。
甘化厂见证了20世纪江门工业的高速发展变迁,成为体现江门向现代城市发展的记忆年轮环。而今,甘化厂曾经的繁荣归于沉寂,仅留下几处空置的老旧建筑。
城市前言
CITY QUESTION
全世界众多滨水城市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城市化、发展、韧性危机和生态退化。而公共空间恰恰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对滨水景观的重新规划,利用自然过程的力量来培育丰富的区域生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和增加休闲设施。让其具有社会包容性、文化特性和生态价值,并展现其独特魅力。
延续文脉
CONTINUE THR CONTEXT
如今的甘化厂,
工业器械犹在,但运转声早已停止。
只留下了一片野趣的植被和被爬山虎环绕的旧厂房。
数十载光阴匆匆流过,
曾开荒拓地建立起来的工厂,
终于又把土地还给了自然。
思考
THINK
前期的思考关键点在于,如何处理甘化糖厂遗留下的时代记忆与改造中的关系;怎么去唤起老一辈居民对甘化糖厂的那份感情记忆;以何种形式重生来带动江门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有效利用老厂区的历史遗存;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意义与功能,是本次项目首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残存记忆
藏于残骸之中
文脉在新旧两个时代的链接是思考的源起
残破的景观元素无处不在时间的打磨中
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保留下来当年的工业文明和场地的记忆
为这座老糖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让这一场域完成了新旧时空的交融
新旧交融
时间微妙的碰撞
所有事物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存法则,
或关乎城市更迭,或关乎文明时代的工业演变,
设计也是不断尝试着新的方式,
让城市真正意义上实现情感的更新和回归。
追忆西江
江景依伴
河堤边吹着晚风
看看那远处的河面上来往船只
如同半世纪前繁忙依旧
时间更迭后的变化
让人感觉就如昨天般记忆犹新
保护江畔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大基调下,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成为项目的热点问题,以起伏的带状语言自然嵌入抬高的地形之间,并保留码头原有驳岸,将存着场地记忆的船只旧物融入景观设计当中,演绎一处静谧的观赏节点。以低干预的形式让码头广场与城市空间共存,释放新旧碰撞的魅力。
注入活力
全新的体验
这是一场新与旧的碰撞
不仅有遗存已久的时代记忆
更有夜幕后的精彩
年轻人的活力注入其中
这个场地没有历经时间冲刷后没落
它更像是越发生气,充满活力
不同时代的人们共同见证时间巨轮下的兴与衰
(粤海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活动场景,图源小红书)
记录故事
感受时代记忆
本次设计是一场历史与当代的联结
艺术与工业的结合
场地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以其特殊的方式记录故事,存留情感
也许时间会无可避免地催老了建筑
却丰盈了历史的文化传承
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
更是以一技之长去延续重生
保留策略
RETENTION POLICY
厂房、仓库、起蔗吊车、码头、烟囱是具有强烈标志性的构筑物,我们在改善这块土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保留工业遗存下来具有浓重的年代感的建筑和特色元素。
这些老物件是江门市人们对糖厂的美好记忆的开始,也能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其中的‘奋进故事’,让这份记忆继续延续下去。
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名片
TRAVEL BUSINESS CARD
如今的甘化糖厂,告别曾经的工业辉煌,已经成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媒介。这次的景观改造对公共领域重新规划设计,尊重原有工业规划格局,延续空间特色、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也让老厂重新焕发新生,赋予新时代 使命。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在过去,缺乏能够将人们引导至江边的街道。滨水区缺少一个宏观的景观框架来凸显西江的重要性。
现今,甘化糖厂历史的重生体现在厂区历史遗迹的保留重塑,以及景观生态环境的打造。以“记忆重生”为设计愿景,景观设计尊重老厂区原有空间格局,重新梳理场地公共空间布局,还原厂区的环境风貌,通过改造赋予老物新生,同时增加江畔的可参与性,为不同活动需求预留更多可挖掘的弹性空间。
项目名称 | 粤海江门甘化滨江艺术公园
项目业主 | 粤海置地
景观设计 | BOX盒子实践
(BOX博克斯林景观事务所)
景观施工 | 普邦园林
建筑设计 | 博万建筑事务所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Studio 10
室内设计 | 矩阵纵横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软装 | 布鲁盟设计
摄影团队 | 前方空间摄影 罗志宗
视频素材 | 前方空间摄影 罗志宗 、猫爪工作室
项目地址 | 广东江门
竣工时间 | 202109
本文由:景观周 整理编辑,素材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