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的家,他们一住就是50年,不是面积大才叫豪宅
印第an老斑鸠
2022年11月09日 13:49:57
只看楼主

1966年,建筑师东孝光在东京涩谷区,   设计了一栋自宅“塔之家”,   在日本,这栋房子的知名度,   甚至超越了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住吉的长屋”,   可以说是日本超小户型住宅的典型代表,   留名建筑史的经典建筑。


1966年,建筑师东孝光在东京涩谷区,   设计了一栋自宅“塔之家”,   在日本,这栋房子的知名度,   甚至超越了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住吉的长屋”,   可以说是日本超小户型住宅的典型代表,   留名建筑史的经典建筑。
  只有20平米的建筑用地上,   东孝光用清水混凝土建起了一个,   地下一层,地上5层,三角形的塔状建筑。   这栋房子外观极其前卫,   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一家人在这建筑里头该如何生活。
房子极小,一层的基底面积只有12平米,   整栋建筑里一扇门都没有,   就连浴室、洗手间也只是拉个帘子,   开阔的空间设计和巧妙的视线遮蔽,   完全不会给人以狭窄的印象。   东孝光巧妙地运用“一层一室”的概念,   将一家人的生活空间合理安排,   三口之家,在这12平米中,一住就是50年。  
三年前,东孝光先生过世,   如今女儿东利惠——东环境·建筑研究所所长,   继续生活在“塔之家”。
“塔之家”,在今年4月份被认定为东京都历史保护建筑。至今每年都有建筑学习团会定期来参观这栋房子。  
为什么一定要住在方正四边形的空间里?这个标准从哪儿来?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住宅呢?
刚搬进“塔之家”时,东利惠与父母的全家福
东孝光是上世纪60年代最早一批出现的“住宅建筑师”。同时期的筱原一男、山下和正,包括后来的安藤忠雄先生,都是以设计小住宅而成名的。
这个家建筑占地面积有约20平米。  
作为房间使用的建筑主体占地面积只有12平米。
是一栋地下一层,地上5层的建筑。采用了“ 一层一室 ”的概念。
地下一层是仓库,一楼是车库。
二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
一家三口每天的日常就是坐在这个沙发上看看电视,绕着这个餐桌吃饭。
 
三楼是通风口、卫生间、浴室和洗脸台。
塔之家一扇门都没有,卫浴部分也是用窗帘隔开的。
这个廊檐,是往里包的形状,是为了保护隐私才建的。随着时代变化,这里摆放的装饰品,总是在变。
四楼是主卧。
五楼是儿童房和阳台。  
“塔之家”承载了一家人所有的生活点滴,就像是家人一样的存在。  
“塔之家”一扇门都没有 ,但住起来并没有不方便。正因为如此,家人之间都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尊重。
美国学生在街对面花了三天画的“塔之家”素描
“塔之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人身处室内,完全不会觉得压抑,狭小。
整个室内空间通过吹拔(通高的类似天井的空间)、楼梯连为一体,房间内完全没有隔断,楼层之间是跃层相连,上下两层挑空,使仅仅12平米的室内空间,开阔、敞亮,空间感十足。
朝南的方向做了一些开口,视线透过开口建造的窗户能看到不同方向。
上楼的时候随着楼梯不断旋转,风景也不断映入眼帘。
还有一点比较幸运的,“塔之家”建成之后这路边修了林荫道,春夏秋三个季节树叶生长茂盛,而一到冬天,树枝全部被修剪掉,阳光会洒进来。
也就是说,“塔之家”是从内部就能感知四季,并且有享受空间的一座建筑,舒服极了。  
 
“塔之家”至今50多年了,除了水龙头换过新的,家用电器随着时代有在更新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改变。  
如果在一个房子里住50年就会知道设施、家电和家具这些是可以随便换的,但是实际的占地面积,基础空间规划是没办法改变。
所以不管你做什么样的装修, 只要在前期充分利用好空间,接下来的好几十年都可以轻松享受这个家。
 
建筑师巧妙地将 “塔之家” 所存在的狭窄、无私密的缺陷逐渐转换成了特色和优势,使这座建筑不仅没有成为“问题之作”,反而成为了“名作”。
无论谁看到这样的住宅建筑时,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这就是建筑师的成功之处吧。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