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窑洞营造技艺
ligong1
ligong1 Lv.2
2022年11月06日 20:22:57
只看楼主

窑洞营造技艺

窑洞营造技艺













图片

庆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其中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深厚的黄土层为营造窑洞提供了先决条件,早在夏商时期,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曾在这里挖窑洞,建村落,教民稼穑,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诗经》称“陶复陶穴”。


图片

窑洞民居多在塬边、沟边及山崖下挖制,不占用地表土地,可谓是最节约土地、最环保的民居建筑形式,营造窑洞作为一门技艺传承至今,从事窑洞营造的匠人称之为“窑匠”或“土匠”。生土窑洞崖面通常高3丈左右,“窑匠”主要负责斩崖面、提镟窑、箍窑等看眼功的技术活儿,将崖面掘好后可处理成水波浪、一镢倒、乱镢子等多种纹样,窑洞挖好毛筒干燥数月后,定线提镟、砌窑肩,土质不好的崖面所挖的窑洞还需要箍顶加固,窑洞开一门一窗和一高窗,门窗和高窗便于上下空气对流和采光,也可随时关闭保暖。陇东的窑顶通常削成内低外高状,可使窑内的烟雾能很快从高窗排出。技艺全面的“窑匠”还能砌火炕、砌灶台、掏烟囱等。火炕是窑洞民居的一大特色,住人窑洞必有火炕,而不设床,技艺好的匠人所砌火炕、灶台,烧的过程中出烟顺畅、不打倒烟,而且省柴,热量利用率也高。现在陇东居民中保留的箍窑,同样具有地下生土窑洞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可使厨房内的水缸等生活用具在冬天不会被冻破,彰显了陇东窑洞营造匠人因地制宜和创新发展的生活智慧。数千年的窑洞生活,也让窑洞成了承载陇东人文化记忆的载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窑洞营造技艺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中轨迹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我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然而,受现代居住文化的冲击,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文化已处于濒危状态,窑洞营造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和营造技艺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图片
图片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陇东窑洞庙宇群落老洞山真人寺
图片
陇东窑洞民居之石箍窑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峰区董志镇修葺一新的地坑院

图片
图片


知识点:庆阳窑洞营造技艺

免费打赏
lijiawei411
2022年12月04日 10:18:25
2楼

庆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其中的董志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深厚的黄土层为营造窑洞提供了先决条件,早在夏商时期,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曾在这里挖窑洞,建村落,教民稼穑,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先河,《诗经》称“陶复陶穴”。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