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学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大屋顶与斗拱逐渐式微。但鉴于古建筑屋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文化代表性,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化改造以及具有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建筑设计中被现代化地使用是愈来愈常见,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如何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值得被重新审视。
随着建筑学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大屋顶与斗拱逐渐式微。但鉴于古建筑屋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文化代表性,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化改造以及具有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建筑设计中被现代化地使用是愈来愈常见,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如何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值得被重新审视。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分类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以人字顶和四坡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出新的种类,形成了形式众多且等级森严的屋顶文化。对于屋顶形式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在古代只有宫殿、庙宇、府邸等的建筑才会使用庑殿顶、歇山顶,其次是民居中使用较多的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还有常用于园林景观或礼仪性建筑上的盝顶、攒尖顶、盔顶、扇面顶、万字顶等形式。
庑殿顶
▲ 北京天坛祈年门
▲ 北京故宫太和殿
歇山顶
▲ 北京天安门
悬山顶
▲ 悬山顶
硬山顶
硬山顶也是人字顶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屋顶形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五脊两坡且山墙完全包住檩头,故名硬山顶。硬山顶式屋顶出现较晚,出现的原因可能和砖的普遍使用有关,构造易于保暖,多用于北方民居中。
▲ 硬山顶
攒山顶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大致有如下特点:在外观上延出墙面形成屋檐,通过外延的屋檐保护建筑墙面与地基不被雨水侵蚀,另外其上还具有较多装饰性元素,多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统一;在设计建造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会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屋顶形式;以木制材料为主,通过精巧地设计组合成型。
传承与创新应用
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位于西长安街的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就是古建筑屋顶形式现代化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从远处眺望整栋建筑呈现出一种宫殿般的形态,但建筑材料并不是砖、木,而是被玻璃、钢材与石材覆盖。屋顶形式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的「盝顶」,覆盖材料采用玻璃替代了琉璃瓦,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铝制「斗拱」也是此次设计中的一大亮点,除没有采用传统木制斗拱利用榫卯结构组合外,从外形到质感均与传统木制斗拱形神似。
地产集团参与开发的雄安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中在整个片区中,同样针对不同用途的建筑,采取了不同风格的坡屋顶形式。例如:所占规模最大的住宅楼及社区配套类建筑都采用现代简约与坡屋顶相结合的形式,运用平坡、退台等手法打造形态丰富的「第五立面」;在办公及商业类建筑中则是多采用出檐深远坡度较缓的设计,形成舒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在重要公共管理或服务建筑中的屋顶设计运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传统中式建筑屋顶,体现出中式建筑屋顶的神韵和精髓,延续传统但不循章守旧,积极响应着「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城市建筑原则,灵活应用传统坡屋顶形式。展现了整个雄安新区「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传承与创新应用的一些思考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传统中的建筑样式逐渐被现代主义建筑所代替,很多城市失去了自身的文化积淀与特色,相似的建筑遍布中国,甚至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随着这种情况的愈演愈烈,我们也开始对其有了一定的反思,也开始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很多建筑师们开始重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将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在其中,古建筑屋顶的发展也随着这波潮流再度被提及。一个地区的建筑形式能折射出当地民族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是这个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科学等的集中体现。在许多城市中的控规中也体现了发展中体现城市传统建筑风格、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像嘉兴乌镇、西安大唐不夜城等传统建筑群落逐渐成为民俗旅游胜地,极大地带动了片区的经济发展,它们古建筑屋顶形式的运用也广受好评。
古建筑屋顶作为传统建筑文化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可以和谐融入进我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中去。古建筑屋顶形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它即是一种遗留下的物质遗产,又是传承下的文化遗产,注重科学性的前提下不失艺术性,拥有科学、艺术、空间等多重价值。在重视建筑使用价值的前提下,注重造型与空间的统一、造型与环境的和谐、现代材料与传统理念的融合,让传统屋顶形式在新时代能继续发挥其地域性和文化代表性优势,并融入进属于现今的时代特征。比如可以通过汲取古建筑屋顶符号应用在当代建筑之上方式,将文化符号融入进当代建筑之中;也可以将古建筑屋顶形式进行抽象,以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方式融入进建筑;再比如用叠加或者变形等手法,化用在建筑中。
知识点:探析中国古建筑屋顶的现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