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砖墙构造
zsd_0432282813
2022年10月20日 16:08:09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3.2.1砖墙的组砌方式 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以及保温、隔声等要求,砌筑时砖缝砂浆应饱满,厚薄均匀;并且应保证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避免形成竖向通缝,影响砖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外墙面作清水墙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图案美观。 在砖墙的组砌中,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顺砖,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丁砖。实体砖墙通常采用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也称梅花丁)等砌筑方式。

3.2.1砖墙的组砌方式

组砌是指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以及保温、隔声等要求,砌筑时砖缝砂浆应饱满,厚薄均匀;并且应保证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避免形成竖向通缝,影响砖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外墙面作清水墙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图案美观。

在砖墙的组砌中,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顺砖,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丁砖。实体砖墙通常采用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也称梅花丁)等砌筑方式。 

3.2.3 实心砖墙的尺度

普通粘土实心砖是使用最普遍的砖,其规格全国统一,尺寸为240×115×53mm。长宽厚之比为4:2:1(包括10mm灰缝)。标准砖砌筑墙体时以砖宽度的倍数(115+10=125mm)为模数,砖墙的尺度包括墙体厚度、墙段长度和墙体高度等。

1.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习惯上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如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等。工程上以它们的标志尺寸来称呼,如12墙、24墙、37墙等。常用墙厚的尺寸规律见表3.1

2.墙段长度和洞口尺寸

符合砖模数的墙段长度系列为1152403654906157408659901115124013651490mm等;符合砖模数的洞口宽度系列为1352603855106357608851010mm等。

在抗震设防地区,墙段长度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具体尺寸见表3.2

3.2抗震设计规范的最小墙段长度(mm)

构造类别

设计裂度

备注

 

67

8

9

承重窗间墙

1000

1200

1500

在墙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不受此限制

承重外墙尽端墙段

1000

2000

3000

内墙阳角至门洞边

1000

1500

2000

 

3. 砖墙高度

按砖模数要求,砖墙的高度应为53+10=63的整倍数。但现行统一模数协调系列多为3M,如2700、3000、3300mm等,住宅建筑中层高尺寸则按1M递增,如2700、2800、2900mm等,均无法与砖墙皮数相适应。为此,砌筑前必须事先按设计尺寸反复推敲砌筑皮数,适当调整灰缝厚度,并制作若干根皮数杆以作为砌筑的依据,如图3.6。

3.2.3砖墙的细部构造

1.  墙脚 

墙脚一般是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这段墙体。外墙的墙脚又称为勒脚。

 (1)墙身防潮层

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

1)  防潮层的位置

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碎石、炉渣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即在+0.060m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墙身防潮层位置如图3.8。

2)防潮层的做法。

油毡防潮层   在防潮层部位先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干铺油毡一层或用沥青粘贴一毡二油。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延伸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日久易老化失效,同时由于油毡使墙体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图3.9 a)。

防水砂浆防潮层   在防潮层位置抹一层20mm或30mm厚1:2水泥砂浆掺5%的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也可以用防水砂浆砌筑4~6皮砖。用防水砂浆作防潮层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振动较大的砖砌体中,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图3.9 b)。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在防潮层位置铺设60mm厚C15或C20细石混凝土,内配3φ6或3φ8钢筋以抗裂。由于混凝土密实性好,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并与砌体结合紧密,故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图3.9 c)。

④垂直防潮层 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水泥砂浆抹面,刷上冷底子油一道,再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采用掺有防水剂的砂浆抹面的作法。

(2) 勒脚

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高度一般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

①对一般建筑,可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1:2水泥白石子水刷石或斩假石抹面;

②标准较高的建筑,可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等;

③整个墙脚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和防水性好的材料砌筑,如条石、混凝土等。

 (3)明沟与散水

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排水沟,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明沟一般用素混凝土现浇,或用砖石铺砌成180mm宽,150mm深的沟槽,然后用水泥砂浆抹面。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明沟适合于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地区,其构造见图3.11。

为了将积水排离建筑物,没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作成3%~5%的倾斜坡面,即为散水。散水又称排水坡或护坡。散水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等材料做面层,其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150~200mm。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缝隙,缝内填粗砂或米石子,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同勒脚与散水相交处(图3.12)。

散水适用于降雨量较小的北方地区。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散水,还需在垫层下加设防冻胀层。防冻胀层应选用砂石、炉渣石灰土等非冻胀材料,其厚度可结合当地经验按表3.3采用。

2.门窗洞口构造

(1)门窗过梁

1)钢筋混凝土过梁  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如60mm、120mm、180mm、240 mm等。过梁在洞口两侧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240mm。为了防止雨水沿门窗过梁向外墙内侧流淌,过梁底部的外侧抹灰时要做滴水。

过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混水墙,L形多用于外墙和清水墙。在寒冷地区,为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产生冷桥问题,也可将外墙洞口的过梁断面做成L形。钢筋混凝土过梁形式如图3.13。

各地区预制过梁形式和编号以及选用方法不同。以华北地区为例,过梁截面分6种型式(图3.14),适用于120、240、360mm三种墙厚,净跨Ln有600、750、900、1000、1200、1500、1800、2100、2400、2700、3000mm十一种尺寸,过梁实际长为L=Ln+2×240mm,如

900mm净跨的过梁实长为1380mm。荷载等级分为5级。过梁编号为

  GL× ××---× ×

净跨缩写      荷载等级 

墙厚代号     截面代号

 

其中墙厚代号有A、B、C三种,分别代表120、240、360mm;

净跨缩写06代表Ln=600mm、075代表Ln=750mm、09代表Ln=900mm、10代表Ln=1000mm,依次类推;

截面代号1、2、3、4、5、6分别代表图3.14中的6种截面形式;

荷载等级分别用1、2、3、4、5表示。

GLA075-12表示墙厚(过梁宽)为120mm,过梁净跨(洞口宽)为750mm,过梁截面为矩形,荷载等级为2;GLB15-43表示墙厚为240mm,(过梁宽120mm)过梁净跨(洞口宽)为1500mm,过梁截面为凹L型,荷载等级为3。

2)  砖砌平拱过梁   砖砌平拱的高度多为一砖长,灰缝上部宽度不宜大于15mm,下部宽度不应小于5mm,中部起拱高度为洞口跨度的1/50。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低于M2.5,净跨宜≤1.2m,不应超过1.8m。

3)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是配置了钢筋的平砌砖过梁。通常将间距小于120mm的φ6钢筋埋在梁底部厚度为30mm的水泥砂浆层内,钢筋伸入洞口两侧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240mm,并设900直弯钩,埋在墙体的竖缝内。在洞口上部不小于1/4洞口跨度的高度范围内(且不应小于5皮砖),用不低于M2.5的砂浆砌筑。钢筋砖过梁净跨宜≤1.5m,不应超过2m(图3.16)

 (2)窗台

窗台构造做法分为外窗台和内窗台两个部分,如图3.17。

外窗台应设置排水构造。外窗台应有不透水的面层,并向外形成不小于20%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外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处于阳台等处的窗不受雨水冲刷,可不必设挑窗台;外墙面材料为贴面砖时,也可不设挑窗台。悬挑窗台常采用顶砌一皮砖出挑60mm或将一砖侧砌并出挑60mm,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挑窗台底部边缘处抹灰时应做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10mm的滴水线或滴水槽。

内窗台一般为水平放置,通常结合室内装修做成水泥砂浆抹灰、木板或贴面砖等多种饰面形式。在寒冷地区室内如为暖气采暖时,为便于安装暖气片,窗台下应预留凹龛。此时应采用预制水磨石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窗台板形成内窗台(图3.18)。

 (3)窗套与腰线

窗套与腰线都是立面装修的做法。窗套由带挑檐的过梁、窗台和窗边挑出的立砖形成,外抹水泥砂浆后,再作其他装饰。腰线是指过梁和窗台形成的水平线条,外抹水泥砂浆后,再作其他装饰(图3.19)

3.墙身加固措施

对于多层砖混结构的承重墙,由于可能承受上部集中荷载、开洞以及其它因素,会造成墙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有所降低,因此要考虑对墙身采取加固措施。

(1)增加壁柱和门垛

 (2)设置圈梁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3)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180mm;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φ12,箍筋φ6,间距不大于250mm。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处。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该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图3.22)

5.变形缝构造

(1)  伸缩缝

伸缩缝又叫温度缝。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分开,基础埋于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不分开。

伸缩缝的间距与结构类型和房屋的屋盖类型以及有无保温层和隔热层有关,结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2)沉降缝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是:

①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

②地基不均匀,难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沉降量一致;

③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或结构形式不同;

④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毗连处。

(3)防震缝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①建筑物平面复杂,凹角长度过大或突出部分较多;

②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时;

③建筑物毗连部分的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

④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开距离较大时;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基础可不断开。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地震区需设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体系以及设计裂度确定。在多层砖混结构中按设计裂度不同,防震缝宽度取50~70mm;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高度在15m及15m以下时,防震缝宽度取70mm;当建筑高度超过15m时:

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物每增高4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

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物每增高3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

设防烈度为9度,建筑物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

防震缝封盖作法与伸缩缝相同,但不应做错缝和企口缝。由于防震缝的宽度比较大,构造上更应注意做好盖缝防护构造。墙身防震缝构造见图3.25。

3.3 砌块墙构造

3.3.1砌块的类型与规格

砌块按单块重量和幅面大小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

3.3.2 砌块墙的排列与组合

在设计时,应做出砌块的排列,并给出砌块排列组合图,施工时按图进料和安装。砌块排列组合图一般有各层平面、内外墙立面分块图(3.26)。在进行砌块的排列组合时,应按墙面尺寸和门窗布置,对墙面进行合理的分块,正确选择砌块的规格尺寸,尽量减少砌块的规格类型,优先采用大规格的砌块做主要砌块,并且尽量提高主要砌块的使用率,减少局部补填砖的数量。

3.3.3 砌块墙构造

1.增加墙体整体性措施

(1)    砌块墙的接缝处理

(2)    设置圈梁

(3)设置构造柱

2.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

由于砌块的块体较大且不宜砍切,或因空心砌块边壁较薄,门窗框与墙体的连接方式,除采用在砌块内预埋木砖的作法外,还有利用膨胀木楔、膨胀螺栓、铁件锚固以及利用砌块凹槽固定等作法。图3.30为根据砌块种类选用相应的连接方法。

3.勒脚防潮构造

 

知识点:砖墙构造

04J101砖墙建筑构造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