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a大象设计 消隐的秩序,显现的自由。 自然与人工的平衡, 舞台与生活的对话。
雅达剧院,地处江苏宜兴阳羡湖畔,接邻宜兴竹海旅游度假区,山峦起伏,竹林环绕。剧院是雅达·阳羡溪山小镇的文化地标,也是小镇五千户居民最重要的综合观演空间。
本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同时具备地标性和开放性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延续场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建筑师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观演空间类型,打造一个“自然中的剧院”,使“显著的外观”与“自然的体验”能够在这座建筑中平衡地展现。
牵引设计发展的是两个核心线索:“山想要什么?”与“人需要什么?”。这意味着建筑师并未将表演、观看、配套服务等功能性需求作为组织空间的唯一原则,而是试图将身体经验与地貌特征融入其中,构建一种完整的空间秩序。
▲概念草图
基于这一策略,剧院的内、外边界被转译为数个气候开放的庭院。局部风雨廊将它们联系为一个自由的步行系统。动线设计顺应地貌,最大限度保持山体的原始坡度。有限的覆盖创造出轻盈、流动的底层空间,成为人触摸自然的媒介。
总体而言,底层步行系统构建起一系列场景,使人的身体不断穿梭于人工构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其原型可以溯源至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与东方自然观深刻呼应:在近人尺度,建筑不是牢不可破的实体,而是可以融入山水的“微自然”;而在宏观的尺度上,建筑依靠完整而明确的体量轮廓,成为显现的文化标志。远观强调体量抽离凸显出自然,近观则让几何消融于自然风景之中。人工与自然在不同的层面都在积极地对话与互动。
▲动线设计顺应地貌,轻盈覆盖创造流动的底层空间
雅达剧院的外立面以“陶”为主题,采用宜兴当地烧制的釉面陶板。天青色釉彩具有凝脂的光泽,随着自然光线和观察距离的变化,建筑也呈现出微妙、动人的色彩变化。
建筑师大胆选择了多种陶板肌理,包括宽、窄两种纵向竹节肌理和平面肌理,均以尺寸750mm x 1800mm定制,这一策略使建筑拥有内外统一的构图逻辑,同时通过拼贴的方式化解体量的实体感,增强细腻的视觉层次。
特别设计的竹节肌理板有意在建筑整体的现代风格中融入古典质感,凹槽间的肋线与整体平整、简洁的几何外观相得益彰。陶瓷材料由天然陶土高温烧制,可循环回收,环保性能优越;光滑致密的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对于建筑投入运营后的长期节能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价值。
宜兴的自然禀赋和人文传统都得天独厚,既以竹海闻名,又以“陶都”享誉海内。竹、陶文化是本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室内以“竹”为主题。观演厅墙面选用竹木为主材,该材料由天然竹纤维制造,可加工为板材、竹条等多种形态,具有优越的环保性和美观性。建筑师特别设计了随机的纵向褶皱肌理,隐喻竹林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吊顶材质为竹质感金属预制件,以传统竹编工艺的肌理为灵感,提取几何要素并设计拓扑图形,实现了简洁而细腻的视觉效果。在竹色的主基调中,局部深色编织肌理金属板和金色线条点缀,增添空间层次感。本项目的建筑、室内及景观设计均由goa大象设计一体化完成,照明设计、幕墙设计以及舞台、灯光、声学等其他专项设计也由goa建筑团队统一把控效果,是一次全新而有意义的尝试。
▲吊顶模块生成示意及室内立面肌理
观演在传统意义上是一项具有仕绅化(Gentrification)色彩的活动,它有特定的形式和礼仪,面向有限的人群并需要专门的场所为其服务。在雅达剧院的设计中,建筑师希望创造一个属于社区所有居民的文化场所,让多样化的公共交往能够在此处自然地发生。
设计策略之一是延续剧院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透明性。观演厅的主舞台创造性地采用21米落地玻璃幕墙为背景,面向山水景观,可实现两种舞台模式的切换:透明模式将自然景色引入舞台,营造山林中观演的浪漫体验,用于音乐会;镜框模式可落下幕布,满足戏剧演出定制化的布景需求。
▲雅达剧院舞台剖面图
530座观众席利用原始地形高差布置,与外部沿山而上的步行体系呼应,是山地体验的延续。得益于精细化的声学工程设计,富有特色的观演厅适用于小型音乐会、戏剧演出、会议报告、电影放映等多种活动场景;公共服务区域内,尺度友好的山地院落成为社区居民日常游玩、社交、小憩的共同选择。雅达剧院从功能和情感上都胜任了“文化客厅”的职能,也在多元化的社区生活与秩序性的舞台文化之间,创造出对话与张力。
▲室内立面肌理
山林想要什么?人需要什么?建筑师希望雅达剧院成为人与自然连接的栖息地,在这里,人们能够慢下来,感知阳光、雨雪和四季的变化,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美好。作为热情接纳每一位居民的文化客厅,雅达剧院不仅是万众瞩目的舞台,也是凝视着人们与自然的观众。
▲庭院与大厅内部的光线变化动图
▲总平面图 ?goa大象设计
▲北立面图 ?goa大象设计
项目名称:雅达剧院
总体规划:goa大象设计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goa大象设计
所在地:江苏省宜兴市
设计/竣工:2018/2021
建筑面积:5000㎡
图片版权:goa大象设计、奥观建筑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