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组 广州歌剧院 中国,广州 (2002) 广州歌剧院的方案设计即考虑了歌剧院作为广州新城市地标,也同时思考了歌剧院与新文化广场的城市策略的结合。
主舞台面向观众席,其他四个舞台用于存放和移动舞台车或进行舞台组装。四层半高的歌剧院后舞台建筑环绕舞台区,使所有参与演出制作的人员都能尽可能地靠近彼此和舞台区域。舞台层包括所有演员工作区,如各种规格的更衣室、演员休息室、舞台总监办公室和舞台总监检查室,以及直接通向舞台的道具和布景储藏室以及布景组装区。
技术人员用房和行政办公室位于上面两层,分别在17.20 米和21.40 米高处;工作室和排练空间位于25.60 米处。办公室和工作区可以看到江景。
演员和工作人员通过位于后舞台大楼西南角的正式舞台门进入大楼。表演者和工作人员通过电梯和楼梯到达舞台休息室,然后从这里分流到各自的工作区。休息室可在演出结束后用于小型访客接待。
乐团成员也可通过舞台门进入后台区域。通过位于10.00 米处的音乐家通道到达专用的休息室,休息室直接毗邻管弦乐池,并设有自己的更衣室、等候室和辅助设施。
多功能厅及其辅助空间与主剧场隔开。与大剧院一样也是架空的,人们可通过大厅和人民广场进入。进入多功能厅的主要通道是位于15.00 米处的中央餐厅,属于前厅空间。
场地入口、运送和停车
步行参观歌剧院的游客可通过大楼北侧的正式入口或向公众开放的人民广场进入剧院,也可从不同入口自由进入。所有入口都直接通向歌剧院大厅,并从大厅通向剧院主厅。
车辆可从场地北面的花久路进入地下停车场,或从北向南横穿大楼的单向私人下车道。VIPS 有独立的入口,通往单独的停车场。从停车场,游客和 VIP 可分别直接进入歌剧院大堂和 VIP 休息室。汽车下客区位于人民广场尽头,从建筑内的主入口可进入歌剧院大堂,或进入多功能厅。
项目信息
甲方:广州城市规划局
项目团队
规划团队:蓝天组建筑事务所 COOPHIMMELB(L)AU
Wolf D. Prix, Helmut Swiczinsky + Partne
项目合作伙伴:Karolin Schmidbaur
项目建筑师:Karolin Schmidbaur
建筑设计师:Sophie Grell
协调建筑师:Ing Tse Chen
设计团队:Jorge Avila, Jesper Bork, Pierpaolo Granata, Sergio Gonzales, Bo Stjerne Hansen, Francisco Solórzano
视觉设计:Ojo Elástico, Rodrigo Chavez
顾问团队
结构工程设计:B+G Ingenieure, Bollinger und Grohmann Gmbh, Frankfurt, Germany
机电工程设计:Technisches Büro Franz K?stenbauer, Graz, Austria
剧院顾问:Theater Project Consultans, Norwalk, Conneticut, Usa
声学顾问:Paul Scarbrough, Norwalk, Conneticut, Usa
成本计算:Guangyao Song, Peking, China
当地顾问:Ganhui Chen, Peking, China
竞赛时间:07/2002 -2003 (Superior Price)
项目参数
场地面积:41.000 m2
建筑面积:46.000 m2
建筑成本:850 Mio Rmb = Ca. 105 Mio Us$
每平米成本:228 US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