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抹灰前的基层处理
zsd_0150326923
2022年10月14日 10:17:11
只看楼主

1、基层湿润,有个小技巧 基层的清理,重点是清除浮灰和砌块出厂切割时留下的鱼鳞状酥松颗粒。其他污斑、油渍、尘土等污物也应清理干净。 基层清理、清洁之后的下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控制墙面的含水率。 基层过于干燥,将造成基层的吸水率过大,使抹灰层过快失去流动性和失去凝结硬化所需的水分,抹灰砂浆会失去粘结力而空鼓。 基层过于潮湿,含水率过大,此时基层的孔隙被水充满,灰浆不能深入基层的孔隙,造成抹灰层无法粘附。或者基层的水分向外渗出,将抹灰层稀释产生流浆引起开裂。

1、基层湿润,有个小技巧


基层的清理,重点是清除浮灰和砌块出厂切割时留下的鱼鳞状酥松颗粒。其他污斑、油渍、尘土等污物也应清理干净。


基层清理、清洁之后的下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控制墙面的含水率。


基层过于干燥,将造成基层的吸水率过大,使抹灰层过快失去流动性和失去凝结硬化所需的水分,抹灰砂浆会失去粘结力而空鼓。


基层过于潮湿,含水率过大,此时基层的孔隙被水充满,灰浆不能深入基层的孔隙,造成抹灰层无法粘附。或者基层的水分向外渗出,将抹灰层稀释产生流浆引起开裂。


就如本文2.1中所讲砌块的湿润一样,抹灰前的基层湿润也是一个比较难以精准控制的步骤。“浸润砌体内深度为10~15mm为宜”,却又不能直观判断。


笔者觉得比较可行的作法是:用喷雾器(方便操作能保证洒水的均匀性),向墙面喷洒水3遍。每遍喷洒水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墙表面似干非干,水在砌体表面呈现自然流淌状,此时浸润深度基本在10~15mm,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毛化”处理。


2、专业界面剂怎么选?


《浙江省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DB33/T1022-2005)第7.0.4项规定:墙面抹灰前,基层应清扫干净后再抹或喷专用界面剂处理,界面剂厚度宜为2~3mm,界面剂处理后应及时养护,待浆面凝结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根据抹灰层厚度做灰饼、冲筋。


专用界面剂具备两个特点:良好的粗糙面以增加抹灰层的附着力;良好的防水性能以保证抹面砂浆充分水化。两方面的作用不可偏废。


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笔者经历的工程,基本没有使用这类专用加气混凝土界面剂,也就无法得出相关内容的实践总结。那此处引用行业研究者的一个对比实验结论吧:采用水泥基专用界面剂处理优于采用108胶甩浆处理。采用水泥基专用界面剂涂刷处理又优于采用水泥基专用界面剂甩浆处理【6】


3、甩浆层两次预裂,增加粘结力


基层面处理的另外一种常用工艺就是传统的“甩浆”方式。原来多以人工操作为主,近些年来则用墙面拉毛喷浆机实施作业。


喷浆完成一段时间后,一般是24小时以后,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浆粒能达到预期的强度。甩浆应达到摸上去有扎手的“毛刺”感,并养护到手掰不动,方可抹灰。


甩浆层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让其自然开裂,这是第一次预裂。基层抹灰(底糙层)后应间隔1~2d,待干燥后可能继续出现开裂,此为第二次预裂。


经过两次预裂,可以吸收并消耗砌体与抹灰层间因变形产生的应力,消除早期裂缝,增加粘结力,对防止墙面空鼓和开裂有利。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墙面抹灰工程技术交底资料

图书馆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抹灰技术交底记录

知识点:墙面抹灰前的基层处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