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1,2 , 武昊 1,2 , 刘万增 1,2 , 单卫东 3 , 张俊 1,2 , 赵鹏军 4,5
1.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北京 100830;
2. 自然资源部时空信息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30;
3.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北京 100812;
4.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5. 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 51805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306501);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2021-XY-5)
摘要 :用时空信息说话, 在三维空间研判, 凭科学事实决策, 既是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主要举措, 也是测绘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为此, 应加强时空信息的技术创新, 促进其与自然资源业务的深度融合, 构建新一代的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技术体系, 提供高质量的时空信息、开展高层次时空分析和实施高水平的时空赋能。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管理对时空信息的主体技术需求, 讨论了自然资源时空信息的技术内涵, 提出了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主线的总体发展思路,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 自然资源 时空信息 动态感知 精准认知 智慧管控
CHEN Jun, WU Hao, LIU Wanzeng, et al. Technical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of natural resources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22, 51(7): 1130-1140. DOI: 10.11947/j.AGCS.2022.20210643
引 言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祉的自然环境因素之总和,被称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之基、生产之源及生态之本,是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 [ 1 - 5 ] 。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是其资源、资产、资本分布与变化的客观反映与真实表达,既是认知资源供给和人地关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的科学基础,还是以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将时空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业务深度融合,构建新一代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技术体系,提供动态感知、精准认知和智慧管控等先进手段,推动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科技界及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 6 - 8 ] 。
近些年来,以空间定位、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时空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与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交叉融合渐成常态,获取、处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但就整体而言,尚难以完全满足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对时空信息的迫切需求。一是在长期基础测绘、工程测量、遥感调查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时空信息技术与方法,但难以有效解决自然资源基础和专项调查监测面临的科技难题,如数据保障的实时化、调查监测的智能化、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等;二是以往空间分析技术方法较为单一,多停留在单要素或单点研究上,缺乏自然资源多要素分析和整体性研究所需的时空综合分析手段与能力,难以科学地揭示和阐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整体规律、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演化机理;三是缺乏国土空间格局解析、结构诊断、过程辨识、趋势预测、态势预警、方案优化等先进技术手段,难以有效支撑数据赋能的问题研判和知识驱动的决策应对。这表明,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对时空信息技术的服务内容、方式和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亟待研究破解 [ 9 ] 。因此,要深入分析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对时空信息的技术需求,查找存在的差距,厘清待解决的核心科技问题,提出研究发展方向,促进时空信息与自然资源业务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讨论了自然资源科学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对时空信息提出的主要技术需求,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时空信息、开展高层次的时空分析、实施高水平的时空赋能等;然后,讨论了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技术的发展思路,凝练提出了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主线的总体发展方向;最后,从动态感知、精准认知、智慧管控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其技术内涵与研究任务。
1 主体技术需求
2 总体发展思路
|
|
|
3 主要研究方向
|
|
|
|
|
|
4 结语
致 谢
杨元喜院士、闫利教授、张继贤研究员、王东华研究员、尤淑撑研究员等对本文的形成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杨元喜院士、闫利教授、张继贤研究员、王东华研究员、尤淑撑研究员等对本文的形成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陈军(1956-), 男,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为时空信息建模、更新与服务。E-mail: chenjun@ngcc.cn
通信作者: 张俊, E-mail: junzhang@ngcc.cn
初审:张艳玲
复审:宋启凡
终审:金 君
第一作者简介: 陈军(1956-), 男, 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为时空信息建模、更新与服务。E-mail: chenjun@ngcc.cn
通信作者: 张俊, E-mail: junzhang@ngc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