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如何才能熬过寒冬不被裁员、淘汰
一只皮蛋
2022年09月22日 10:19:41
只看楼主

当下地产行业走到了至暗时刻,大量的地产企业暴雷,即便尚在经营的地产企业也不得不做出人员优化。大量地产人被迫接受了被降职,被降薪,被裁员的命运 有人不解,有人不甘,有人愤慨,但市场大环境如此,企业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裁员降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 如何才能不在这股裁员浪潮中存活下去几乎是每个地产人都在焦虑的事情 身处地产行业20余年,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带来的行业巨变,身边不少同事朋友受到波及,但还是有一部分地产人“任尔狂风暴雨,吾自闲庭信步”,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身上有哪些特点呢?在这波地产裁员潮中如何生存下来呢?

当下地产行业走到了至暗时刻,大量的地产企业暴雷,即便尚在经营的地产企业也不得不做出人员优化。大量地产人被迫接受了被降职,被降薪,被裁员的命运

有人不解,有人不甘,有人愤慨,但市场大环境如此,企业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裁员降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

如何才能不在这股裁员浪潮中存活下去几乎是每个地产人都在焦虑的事情

身处地产行业20余年,也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带来的行业巨变,身边不少同事朋友受到波及,但还是有一部分地产人“任尔狂风暴雨,吾自闲庭信步”,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身上有哪些特点呢?在这波地产裁员潮中如何生存下来呢?

结合自身经历及对优秀同行的观察,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业绩业绩还是业绩

02 情商同样需要在线

03 一专多能非常必要

04 转换思维拒绝躺平

05 不要轻易考虑跳槽

06 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07 不断提升方为根本

01

业绩业绩还是业绩 /有得管理分享汇

 

每个企业都有使命和愿景,使命就是要做什么,带来什么;愿景就是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企业

而要完成这些使命,实现愿景就需要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在地产企业中,业绩会与具体的指标挂钩,拓展数量、建设面积、销售收入、销售去化率、成本高低、计划达成率、利润率、IRR等等

作为一个地产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在于能够拿出像样的业绩,毕竟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达成一个又一个的业绩目标,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所以做好自己的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即便市场再萧条,企业再动荡,至少业绩优秀的人可以留到最后

02

情商同样需要在线 /有得管理分享汇

 

有位朋友最近很郁闷,工作业绩一直很不错,绩效评估从来没掉到B+以下,但是最近他们公司进行人员优化的时候,名单中却有他的名字,朋友非常委屈非常不解

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标杆企业工作多年,几年前跳槽到了现在这家规模不大的民营房企,原本期许很高,期望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企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多年的职业经历,结果导向、对事不对人等观念深入骨髓,到了新企业后依然秉承这样的办事原则工作,慢慢的发现,身边的同事跟自己的理念差异很大。

工作结果似乎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胸脯拍得够不够响,胆子够不够大,说的话老板爱不爱听;

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对事不对人,只要工作有冲突,得罪了人,可以让你生不如死,穿小鞋、告黑状,他甚至两次被公司审计约谈莫须有的事情。

朋友虽然工作的很不顺心,但市场不好,机会太少,他还是选择了隐忍,并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确保一个个业绩的实现。不过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这轮裁员,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充分融入,没有跟人情世故妥协

作为个人在确保职业底线的前提下,既然选择了企业,就需要跟组织融合;同时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做工作可以选择迂回的方式,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职业化不高的企业

作为企业管理者,也不要一味的跟人性妥协,谁都喜欢跟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不过对于企业而言,相处舒服的人未必是对企业有贡献的人,甚至很多时候是给公司带来灾难的人。适当的听听自己不喜欢的人的声音,或许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惊掉你下巴的事情

03

一专多能非常重要 /有得管理分享汇

 

笔者之前就职公司有一位景观成本总监,专业能力一流,只要是跟景观相关的成本问题绝对可以称之为专家。在公司里也是风云人物

不过在前不久的裁员中不幸被裁,原因是企业困难,经营收缩,人员需要大幅度缩减。每个成本人需要负责一个甚至多个项目,而这位总监在景观成本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对其他专业不甚了解,无法独立管理一个项目的成本。

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偏科,即便专业再出众,依然不是企业当下需要的人才,只能忍痛割爱的进行优化

从这个真实案例可以看出,在地产寒冬中,只有复合人才才是企业急需的。不要封于一塸,拒绝扩展

而且如果即懂成本,又懂工程,那么在企业裁员潮中是不是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这位总监,如果除了景观还懂其他专业的成本管理,是不是就可以独立管理一个项目,就不会被淘汰了,或者他对工程管理也熟悉,是不是在裁员时,考虑到以往的表现,可以调整一下岗位

04

转换思维拒绝躺平 /有得管理分享汇

 

如果问我,在裁员名单确定时最想裁掉的人是怎样的人,我会首先选择思维固化,选择躺平的人

躺平者之所以躺平的原因大致分为几种

一种是没有职业追求,工作得过且过,每天朝九晚五,只要保证每个月有个把工资入账就能满足

一种是司龄较长,对公司熟悉的滑头,尤其是跟着公司一起成长的公司元老。即便躺平,老板念及感情也不会轻易裁掉;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抵触新思路,抵触管理

一种是不得不佛的,一般发生在公司管理比较死板,惩罚比较严厉的公司,这些躺平的员工或许开始时不佛,但慢慢的发现,公司管理太刚,容错度很小甚至没有容错度,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自然不会出错,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躺平,这一点尤其需要公司管理层反思

当然还有一种是家里有矿的(玩笑)

躺平,自身是舒服了,但对企业而言无疑是养了一群蛀虫,创造不出价值,还吃着空饷,更重要的是这类人的传染性极强,很容易把原本不佛的人传染,导致整个团队佛气弥漫

对于佛系,躺平的人,绝对应该第一时间裁掉!

05

不要轻易考虑跳槽 /有得管理分享汇

 

在这场裁员降薪潮中,很多人会有委屈、不解甚至愤慨的情况。

不过我想由衷的跟大家说一句“不要轻易考虑跳槽”

地产行业暴雷的企业太多,加之市场寒潮,大量的地产人流入人才市场,现在的情况是供远大于需求。每个用人的企业可选择的人才太多

如果不是行业大咖,或者降维就业,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换句话说,即便跳槽其各方面条件也未必有提升,而且各家公司的问题都不少,很难找到一家完美的公司

而且现在除了国央企以及个别的民营房企(如龙湖、滨江等)外,其他房企的情况都大差不差,这个时候没有必要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里

这些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可以有恃无恐的进行裁员、降职、降薪的操作

另外,一旦你懂了跳槽的念头,必然看现在的企业越来越不顺眼,工作也不会全力去做,工作业绩也会一落千丈,这就成为一个螺旋向下的恶循环

06

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有得管理分享汇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房企选择降职、降薪甚至裁员,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行业遇冷,企业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二是违法成本太低,即便降职、降薪、裁员不合法,但对企业而言,违法带来的利益远大于不违法的利益

不少企业为了达到降职、降薪、裁员的目的会使用很多方式,当大家遇到类似事情时要擦亮眼睛

方式一:降职、调岗,让你觉得受委屈,自己走人,企业可以省下补偿金

方式二:行政审计手段,给你按上莫须有的罪名,或小事扩大化,直接开除,节省赔偿金

方式三:放长假或只发生活费,出于生计考虑,逼着你自行离职,节省补偿金

方式四:通过猎头虚拟其他公司岗位,让你以为跳槽成功,主动离职,节省补偿金

方式五:末尾淘汰,按照绩效排名强制辞退

可以说,为了达成降职、降薪、裁员的目标,让我们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招数,但不管何种招数,建议大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此类的文章、视频很多,就不再赘述,只是提醒大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安心工作,按时上班,留存证据,以便在维权时有所准备

07

不断提升方为根本 /有得管理分享汇

 

说了千千万,其实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是问题的解决之根本

对于地产人而言,当下是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

最坏是因为,这是地产行业所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时代,大量的暴雷以及大量的失业充斥行业

最好是因为,正是最坏的情况逼迫企业回归本源,逼迫地产人重新审视自身,只有不断的提升才能存活

提升也从几个维度来说

首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跨业务的专业能力

其次,提升自身跨行业的能力,例如可以涉猎自媒体,写作,管理输出等等,即便真的被裁员了,至少还有生计的手段

再次,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不论何时,都要确保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底线,这都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最最宝贵的品质,我想如果你具备优良的品质,公司在进行调整时也会优先考虑留下你

再次,提升自身的层次,格局,多学习,多看书,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同时由于知识储备的不断提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方法也多了许多

最后,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这也是保护自己最后的手段

说到提升,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对笔者帮助很大的书,也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增强自身的实力,在这场风暴中坚挺到最后

开阔视野类:

《置身事内》

《宏观经济通识课》

《可能性的艺术》

思维提升类:

《原则》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效率脑科学》

专业类:

《房地产成本管理实务手册》

《中国房企新战略》

08

小结 /有得管理分享汇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也是大浪淘沙的时代

做到上文提到的几点未必能让你不被淘汰,但至少可以让你站到最后一刻,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同时也从“人”的角度有各种提升的可能

地产行业容量还在,但风光已然不再,当下的地产状况将成为常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从新上路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