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的应用对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贯穿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全流程。基于BIM 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的特点,可保证各专业、各工作成员间都在一个三维可视环境下的协同工作,并通过真实的模拟施工过程来预先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因设计或施工方面的失误带来的遗憾。因此,数据化的BIM 技术应用是实现高效高质低能耗建筑的前提。 1 利用BIM 技术对结构拆分的优势 在装配式住宅结构设计阶段,由于装配式住宅设计协同难度大、设计质量要求高、设计内容要求全、对成本管控严,传统设计方式无法满足装配式住宅的要求,BIM 技术从可视化、协同化、参数化三方面使装配式住宅结构达到自动拆分目的。
BIM 技术的应用对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贯穿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全流程。基于BIM 的可视化、协同性、模拟性的特点,可保证各专业、各工作成员间都在一个三维可视环境下的协同工作,并通过真实的模拟施工过程来预先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因设计或施工方面的失误带来的遗憾。因此,数据化的BIM 技术应用是实现高效高质低能耗建筑的前提。
1 利用BIM 技术对结构拆分的优势
在装配式住宅结构设计阶段,由于装配式住宅设计协同难度大、设计质量要求高、设计内容要求全、对成本管控严,传统设计方式无法满足装配式住宅的要求,BIM 技术从可视化、协同化、参数化三方面使装配式住宅结构达到自动拆分目的。
(1)可视化:利用内梅切克(Planbar)的三维可视模型,形象、直观地表达构件信息,对墙板拆分的合理性、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审核。
(2)协同化:结合土建、装修、部品设计的要求灵活调整拆分形式,协调各专业高效开展工作,设计深化、修改实时联动更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沟通不及时带来的设计错漏。
(3)参数化:利用内梅切克(Planbar)的参数标准化设置对结构进行自动拆分,比如节点宽度、构件超限设置、拼缝设置等,有效规避人为拆分可能造成的墙体过短、构件过重等问题,通过软件提前检测组装过程中的钢筋碰撞等问题。
国内目前在BIM 技术的应用中主要通过内梅切克(Planbar)、Tekla 等软件实现。其中,内梅切克软件来自德国。德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速度和高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先进的机械制造业为其装配式住宅发展保驾护航。在德国建筑业社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内梅切克软件协作,促使信息化数据无缝对接,是国内发展和应用BIM 技术的参考。
在实际应用BIM 技术对装配式住宅结构进行自动拆分前,首先需将装配式住宅的常用节点、钢筋信息、埋件信息、构件参数等数据,根据结构设计规范以及施工工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适用于自动化拆分的数据库。在三维精确建模的前提下,对墙板间的L 型、T 型、一型节点一键拆分,使其每块叠合墙板的构件尺寸、重量、结构、配筋合理,并根据数据库中信息提示不规则、难以拆分的墙体,使设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调整
BIM 技术将传统的二维构件设计用三维可视化设计替代,保证构件之间的开槽、洞口连贯,并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族插入模型应用,构件图设计阶段仅需将三维构件图导出二维图形,经过简单处理补充,即可完成构件的平、立、剖视图,大幅度降低了繁琐的二维设计过程,且能保证各视图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 利用BIM 技术对结构组装的优势
在构件的组装阶段,整合预制构件、塔吊布置、现场钢筋布置等信息的BIM技术对构件组装的帮助巨大。BIM 技术的钢筋碰撞检查可以让设计及时调整叠合墙板内的外伸筋位置,在三维效果中预先制定施工吊装、钢筋绑扎方案,并据此安排塔吊位置数量,使图纸的高质量得以保证。结合施工进度模拟,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可将计划进度与BIM 模型加以数据集成,通过模拟真实施工进度及状况,预演施工场景以便分析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做出调整,以此获得最佳施工方案。
在装配式住宅中,也可以对项目中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实时可建性模拟,例如对组装工作操作空间、多构件节点组装施工顺序、设备管线安装调试等施工安装方案进行优化。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装配式钢结构+BIM技术,看看人家是怎么做高层住宅的!
知识点:BIM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