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透这些“小工艺”的结算要点,就只能吃审减的“大闷亏”
严肃的滑板
2022年08月17日 11:12:31
只看楼主

日前,应某大型施工企业的邀请做了为期三天的《   施工、预算、成本(数据指标)‘三位一体’   》的内训讲座。经验的分享、现场的互动、面对面的问答,严肃又紧张。虽说有足够的动力,满怀的信心,但这类区别于线上,而是有面对面问答的线下课,随机可变,容不得你多想、多思考,更不允许你支支吾吾,需即时给出观点,再与大家一起讨论,极具挑战性,可谓压力巨大。这不,在讲述‘地面篇’的互动环中,有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

日前,应某大型施工企业的邀请做了为期三天的《   施工、预算、成本(数据指标)‘三位一体’   》的内训讲座。经验的分享、现场的互动、面对面的问答,严肃又紧张。虽说有足够的动力,满怀的信心,但这类区别于线上,而是有面对面问答的线下课,随机可变,容不得你多想、多思考,更不允许你支支吾吾,需即时给出观点,再与大家一起讨论,极具挑战性,可谓压力巨大。这不,在讲述‘地面篇’的互动环中,有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讨论。


小有学问的小问题

事由:敞开式阳台的地面图纸设计做防水,底层地阳台他们也按图进行了防水施工。


结算时被审核人否定:防水是为了阳台不漏水,确保下一层用户的使用,落地阳台没有下层用户,无需防水,是你们自身的工作失误,故予扣除。


施工方认为:图纸没有底层阳台不做防水的说明,我们按图施工,且有隐蔽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故不能扣除。


双方各执一词,但话语权在审计方。 问:怎么说服对方?


造价圈一粉丝在留言中曾说:“……现在工作中,很多时候的交锋并不是公平的……”(见下截图)。当今的实际现状,审核人否定你只需一个理由,你若要回,除了提供有效证据外,须有N多个理由,方有一丝希望(为了审减提成额,坚持自己绝对的正确,泼水不进的更是数不胜数)。尽管‘图纸没有底层阳台不做防水的说明’、‘按图施工’足可以说明问题,但在不公平的环境中,就像将不死军的象棋,似乎没有多少说服力,需再寻突破口予以加强。而这突破口的寻找,正是当今一些年轻预算员所欠缺的,也是这小问题的学问所在。



阳台防水只是为了下一层用户吗?


“防水是为了阳台不漏水,确保下一层用户的使用”   ,当然是阳台防水的第一解释。然而,阳台防水的作用仅仅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阳台防水除了不漏水,确保下一层用户的使用外,还有另外一个辅助的作用:防止地面的积水由墙根从下往上渗水,从而影响到室内的使用。   这种类似的设计有很多     最常见的是室外的雨蓬、空调阳台、挑板等,   除了板面的防水外,还要沿墙根向上延伸250mm~500mm高,目的就是为了不影响室内的使用。而敞开式的阳台是一样的原理。

早年的设计,砖基础-0.06m处需设防潮带(下示意图),地阳台的地面一般低于室内地面≈50mm(-0.05m),如没有此防水势必造成地阳台墙根的返潮,影响用户的使用。这也是“   图纸没有底层阳台不做防水的说明   ”的原因所在。



所以,阳台防水并非只是为了下一层用户,同时也是为了本层的用户自己。由此可见,“   图纸没有底层阳台不做防水的说明   ”,完全符合规范,是正确的设计。施工方按图施工,根本不是工作失误,完全没有错。

如你把这些原理讲透、讲实,   施工时业主、监理也未提出异议,‘且有隐蔽资料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佐证   ,相信说服力就会几何级的增加。


说在最后的感悟


随着老一代的退去,当今新一代高学历的预算员,普遍存在着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基础不够扎实。本例预算员   讲不透   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基础基本功,也就是综合能力。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说过:预算的主项是算,副项是懂施工。主项与副项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副项是为主项服务的,当副项不能为主项服务时,你的主项就永远不会变精,良好的口才也就无从谈起。尤其与第三方的对账,与之博弈的除了定额就是对施工的认识、对工艺的理解深度,且后者的比重大于前者,它是预算员基础的基础,也是个永恒的话题,懂施工,预算会更精,本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以前的文章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结算工作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个系统工程,体现了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凝聚力,反映出一个团队管理能力与水平   。预算员做不到全精、全懂,可以理解,也完全正常,而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得到解决,根本用不着借助外力。如此大型的企业,施工负责、技术负责、技术总工……这种上不了桌面的简单小常识,根本不值得他们一谈。然而问题就出施工与预算脱节这个管理环节上。


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老板感叹自己的预算员水平一般,但就是有没有问问自己的管理,是否只注重上层的管理,忽视了基础的教育培训?没有扎实的基础作铺垫,什么成本、数据指标、精细化管理,都是纸上谈兵。


最后的讨论


最后,有请大家讨论:
1. 施工方的实际是不是‘按图施工’幌子下的工作失误?
2. 审核人撇开图纸、抛去“且有隐蔽资料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的实际,只凭主观推断扣减,合理吗?


*本文黄燕翔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

编辑:忆秋
审核:菲菲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