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造:两处不错的乡村住宅改造设计
我的偶像爱迪生
2022年07月25日 08:50:22
来自于公装设计
只看楼主

乡村民居改造 01. 雀舍里66号 设计:mint+studio 乡村的形成源于自然生长,其中展现的就地取材、拿来就用的生活态度,粗糙而生命力十足。不同于南方山林间原始的连片自然村,北方乡村民居的常态多是合院拆分后的杂院、微院。在小尺度的历史砌筑物中,建筑师力求一种不破坏场所感的诗意营造。  

乡村民居改造

01.

雀舍里66号

设计:mint+studio


乡村的形成源于自然生长,其中展现的就地取材、拿来就用的生活态度,粗糙而生命力十足。不同于南方山林间原始的连片自然村,北方乡村民居的常态多是合院拆分后的杂院、微院。在小尺度的历史砌筑物中,建筑师力求一种不破坏场所感的诗意营造。


 
 

 

 
场地与历史  

 

66%雀舍里 是mint+在皇木厂村落地的一处乡村实验性改造项目。新旧功能碰撞带来的丰富空间流动性,是我们在本项目中设计的出发点。建设地皇木厂曾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有逾百年历史,也是北京环球影城毗邻仅存的历史保留村。


 
 
▲原状图?mint+studio  

 

皇木厂因是京城宫殿木材的古运河口集散地而得名。几百年来遗落了数段运河遗迹,中式城楼与院墙。青藤与毛竹盘根错节地爬上了古朴的一砖一石,见证了这里如诗般的安静往复岁月。1997年新农村改造后,每户建立起带有拱窗的别墅二层小楼,并依照原有院墙划分匀质格状的院落。不断更迭的旧红砖与新瓦,成为了皇木厂这座古村近十年的新风景。


 
 
▲改造前后对比?mint+studio  

 

 

 
二元功能  

 

mint+studio对院落的改造不在于一破一立,而力求保留原生场所元素的同时,以简单的形式梳理新的空间秩序。同时,业主希望在这次改建中既有私密的独居空间,也让大部分场所对外开放。因此 66%雀舍里的设计建设,成为了在乡村的社区化格子肌理中,一次针对私宅的公共性改造实验。


 
 

 
 

 

业主希望院落同时保有淡季自住,旺季作为民宿的二元功能。所以建筑师将改善通透性的开窗设计,做了克制的处理。用黑钢窗口统一了开启扇、格栅。而面向曲线S的大体块玻璃窗,让原本闭塞的南栋单体块向庭院开放。使得同一院落集合居住的人,有相互的交流。


 
 

 
 

 

 

 
流动的院子  

 

mint+studio通过引入一条流线,打破格子院的线性排布。工匠尝试用场地传统的砖石工艺、诠释现代的曲线形式,从而激活院落的内在流线。原本不相通的前后两栋公共空间,均有北侧入口进入。我们将北栋的南侧打开,形成一个新的内院。


 
 
▲轴测分析图?mint+studio  

 

由小亭泥砖和鹅卵石交错手工铺设的步道,由入口经过新的内院,串联整个户外空间。一条流线围绕着之前只作为景观的古树,回归了北方庭院“绕树而作、动中有静”的空间乐趣。对砖混结构的局部开间进行了钢结构加固。


 
 

 
 

 

 
空间转化  

 

室内的设计根据业主面向环影游客零散出租的多风格需求,设置了灵活的风格。直至今日,环影周边二次城市化的扩张,带来的是村落与城市的共存与交融的课题。而微院这个皇木厂中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因外来游客文化的流入,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与空间乐趣。在落成的一年中,66%雀舍里 同环影周边的品牌一起,吸引了无数明星博主来这个古老的村落打卡拍摄。


 
 

 
 

 
 

 
 

 
 

 
 

 
 

 
 

 
 

 

▲区位图?mint+studio


▲一层平面图?mint+studio


▲二层平面图?mint+studio



▲立面图?mint+studio


▲剖面细部 ?mint+studio


项目名称:雀舍里66号

项目位置: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

设计公司:mint+studio(建筑、室内、景观)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陈凛

设计团队:李华、丁辉、Kerez Sav

建筑面积:598㎡

设计时间:2020.10-2020.11

建造时间:2020.11-2022.3

业主:北京市世外桃源旅游度假村  

结构配合及施工:北京中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主体砖混、钢结构

材料:亭泥砖、钢材、卵石

摄影:陈凛

摄影版权:mint+studio





02.

京郊家庭住宅

设计:即作建筑 MINOR lab


? 陈颢

我们在 2019 年初接到来自业主夫妇的委托,他们希望为家人们建造一处共同的居所。基地 212 平米,位于北京郊区的村子里,是业主儿时与家人的居所,搬离多年后他们想要与家人一同回归此处村落的生活。这座居所将容纳业主的父母及妹妹一家三口的日常居住;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业主夫妇,这里是周末与父母团聚和体验庭院生活的假期住宅,是非日常的居住场所。

? 陈颢 ? 即作建筑

基地村落多为 1-2 层的砖混结构合院式住宅,夹心保温板和彩钢瓦的临时搭建是空间扩增的主要手段。邻里关系较为独立,且注重隐私。我们和业主希望新建筑在村子里是融合的,尊重原本村落的肌理,因而对砖作为主材料和坡屋顶的形式达成了共识。整体建筑的外部状态是坚实、厚重和私密的,暖棕色的砖与村子的肌理顺应;屋顶的坡度经过考量,减小对邻居建筑的压迫感。但建筑的形态并不是设计的主导,我们试图梳理七位居住者的碎片化诉求、乃至周遭邻居的反馈,希望住宅能够成为居住者过往记忆、当下感受和生活理想的延伸。

? 即作建筑 ? 即作建筑

庭院是生活向自然溢出的部分, 也是自然向生活的渗透。院墙高2米,是厚实的表皮,界定场域范围、保护内部隐私。前院、 中庭、 两个天井和若干边界庭院在表皮和内部空间之间渗透, 表皮也因此与建筑体量时而融合、时而剥离, 为室内空间创造更充分的开放机会,为在其中的生活提供通风、采光和四季流转的景观营造。

中庭 ? 陈颢 中庭 ? 陈颢

用餐空间看向厨房 ? 陈颢

前院连接院门至入户,其中消化了基地东南的斜切转角,砖筑楼梯延伸自院墙,通往屋顶平台。客厅南北两面通透的落地玻璃门窗将前院和中庭的景观引入室内。东西两侧的天井为两个临近客厅的卧室空间与客厅空间之间提供了自然景观的介入,以虚空间的模糊性转化私密和公共的对立关系,消解封闭而产生共享,让边界对家庭产生更积极的意义。

前院 ? 陈颢

中庭是各个生活空间的景观视觉重心,其中的枫树伸向屋顶平台,为不同高度的室内外空间形成丰富的景观体验。建筑体量本身和庭院中的树木形成在平台远眺群山视线的前置景观, 遮挡了周围的嘈杂环境。通向屋顶平台设置了室内外两条公共流线和一条属于姐姐房的室内私人流线。根据各自生活习惯的不同,可以选择避免互相打扰的流线方式。

? 陈颢

? 即作建筑

? 即作建筑

根据七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使用需求,住宅共设置了四个拥有独立卫生间的卧室空间,根据小家庭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体量,通过室内流线和客厅、厨房等公共空间相连接。出于对居住传统的尊重,父母房按要求位于整体院落的北侧,面向庭院。

轴测分析图 客厅空间 ? 陈颢

用餐空间 ? 陈颢

用餐空间看向中庭 ? 陈颢

? 项目业主

为便于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妹妹房临近父母房,其推拉长虹玻璃立面面对与中庭并置的景观走廊,可有选择地开启,让内部空间向外蔓延,与公共空间和父母生活空间建立物理和视线的互动。侄子的房间位于父母房的楼上,由于当地建筑高度的限制而顺势形成了如阁楼般的空间形态,书桌前的视野穿过庭院和屋顶平台向南延展。

父母房 ? 陈颢

侄子房  ? 陈颢

姐姐家庭的居住空间相对更加独立,除卧室外,设置了私属的会客厅、茶室以及阅读室, 以丰富假期生活的体验。整栋空间下沉 0.9 米,获得内部空间高度的同时与庭院建立立体的视线关系,内部的通高山墙立面在建筑中起结构作用的同时,在一层划分会客厅与茶室的动静关系以及光线明暗控制,钢楼梯攀附于其上,在二层延伸为架接阅读室与卧室空间的连桥。

姐姐卧室 ? 陈颢

姐姐卧室  ? 陈颢

姐姐卧室 ? 即作建筑

姐姐阅读室  ? 陈颢

姐姐阅读室看向姐姐卧室 ? 陈颢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庭结构自七十年代末开始由中式大家族的居住单位转向小家庭单位。传统中式家族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和共同的生活规则,家族生活方式的理想是个人意识诉求的消融为代价的;而以夫妻关系为主体的小家庭单元则独立且饱有个性。本项目业主以当代典型小家庭单位回归家族式群体生活,是一新型生活方式的建立。

? 陈颢

茶室入口 ? 陈颢  

茶室 ? 陈颢

在这个住宅中,小家庭之间相互独立却又形成一个整体,边界看似模糊却又被清晰定义。我们希望通过建筑设计,在维护小家庭的独立性格和家庭之间合理边界感的同时,营造尊重和共享的群居生活氛围,消解对立而产生积极的可能性,满足个体对于家族亲情的诉求,让家庭自然产生更多的凝聚力。

? 即作建筑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墙身

墙身

墙身




项目信息

设计公司:即作建筑 MINOR lab

主持建筑师:刘晨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

基地面积:212㎡

建筑面积:230㎡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材料:清水混凝土、烧结砖、陶瓦、双层玻璃断桥铝门窗、木地板、预制水磨石板材、桦木多层板、涂料

项目时间:2019.02-2022.01

摄影师:陈颢、即作建筑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