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消防资源网 ,作者石峥嵘石峥嵘: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合理划分室内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理解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可以处置诸多安全疏散的争议和误区! 为方便理解,我们按火灾危险程度,将室内房间等视为危险区域,疏散走道视为次危险区域,前室和疏散楼梯间视为相对安全区域。疏散路径的基本确立原则如下: 一、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相对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
以下文章来源于消防资源网 ,作者石峥嵘
石峥嵘: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
合理划分室内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理解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可以处置诸多安全疏散的争议和误区!
一、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相对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风险逐级递减,是所有安全疏散路径须遵行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
注1: 危险区域包括各室内功能房间等。
注2: 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
注3: 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等。
注4: 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建规》第6.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
注5: 风险逐级降低,包含越级降低,比如从危险区域(房间等)直接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等。
二、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从危险区域(房间等)应进入次危险区域(疏散走道等)或相对安全区域、安全区域,不应通过其他危险区域疏散,示例:
图示1的办公室A需要两个疏散门,疏散门应直接通向疏散走道,不应通过其他房间疏散。
三、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进入疏散走道(次危险区域)后,不应再进入房间等危险区域,示例:
1、图示2建筑需要两个安全出口,分别设置在疏散走道的两端,是合理的疏散方案;
2、图示3将本建筑的右侧部分房间走道合并,左侧部分的疏散走道需要通过危险区域(合并后的房间)才能进入右侧楼梯,实为无效的疏散路径,导致左侧区域只具备一个有效的安全出口,应予禁止!
(图示3)
3、图示4将上部分走道封闭成功能房间,即使设置了连通门,也不应视为有效的疏散通道,两侧黄色走道部分,应视为袋形走道。
四、同理,进入前室或疏散楼梯间等相对安全区域后,就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
图示5的户门直接对前室开放,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本图示中前室内的户门,应视为只有一个安全出口。